×
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中国创新发展报告系列

包邮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中国创新发展报告系列

¥70.3 (7.9折) ?
1星价 ¥70.3
2星价¥70.3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212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3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030721235 ; 978-7-03-072123-5

内容简介

《2020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报告》持续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包括主题报告和技术报告两大部分。主题报告以“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分析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政策与举措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取向。技术报告运用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从创新实力和创新效力两个方面表征制造业创新能力,从创新投入、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影响四个方面表征创新实力和创新效力,从创新能力、创新实力、创新效力、创新激励政策等方面全面分析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态势与特征;遴选了27个行业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重点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激励政策演进态势与特征,并对重点产业中的典型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及提升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 本报告是面向决策和面向公众的研究报告,有助于政产学研和社会公众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格局、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可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和政策制定参考。

目录

目录
前言 i
**章 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态势 1
一、全球经贸合作区域化趋势日益显著 2
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渐显 3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业创新合作全球化加快 4
四、数字赋能产业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 6
第二节 面向未来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 7
一、协同研发 8
二、协同设计 8
三、协同生产 9
四、协同服务 9
五、协同发展 10
第三节 主要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 11
一、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开放创新合作 11
二、加快推进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建设 13
三、持续推进制造业产学研深度融合 15
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放合作 17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现状与问题 19
一、开放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机制亟待完善 19
二、开放创新平台不断健全,创新主体协同效能亟待提升 22
三、开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亟待破局  25
四、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有效需求亟待扩大 27
五、开放创新压力不断加大,全球合作创新网络亟待强化 28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取向 29
一、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供给能力 30
二、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市场响应能力 30
三、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 31
四、加强协同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 31
五、加强协同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 32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演进 33
**节 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33
一、制造业创新能力内涵 33
二、制造业创新能力指数 34
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36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指数 37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实力指数 40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效力指数 42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实力与创新效力 44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创新实力演进 49
**节 创新投入实力指数 49
第二节 创新条件实力指数 52
第三节 创新产出实力指数 54
第四节 创新影响实力指数 57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创新效力演进 60
**节 创新投入效力指数 60
第二节 创新条件效力指数 63
第三节 创新产出效力指数 65
第四节 创新影响效力指数 68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创新激励政策影响 71
**节 中国制造业激励指数 71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激励指数演进 73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激励指数演进解析 74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重点行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激励政策演进 84
**节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4
第二节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
第三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2
第四节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1
第五节 通用设备制造业 120
第六节 医药制造业 129
第七节 仪器仪表制造业 137
第八节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46
第九节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56
第十节 金属制品业 165
展开全部

节选

**章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创新驱动制造业数字转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潮流,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把握制造业“协同研发、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和协同发展”的开放创新大趋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开放创新政策实践经验,聚焦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创新合作,完善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和产学研融合发展市场环境,提升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能力,重塑制造业创新发展新优势。   **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态势   当前,全球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摩擦加剧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制造业创新发展格局重塑,全球经贸合作区域化趋势日益显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渐显,产业创新全球化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呈现创新驱动制造业数字转型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全球经贸合作区域化趋势日益显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呈现区域化非均衡复苏趋势,亚洲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复苏相对较快。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的数据a,2020年,全球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流入额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降至约0.859万亿美元,同比减少42.7%,为近15年来的*低水平,如图1-1所示。其中,欧洲的FDI流入额锐减,同比减少超过100%,北美地区的FDI流入额同比减少46%,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入额降幅仅为4%。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同比下降10%,其中,欧洲发达经济体同比增加26%,北美发达经济体急剧下降43%,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同比增加31%。   区域投资贸易新协定相继签署,促进了要素跨境流动,优化了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加速了全球经贸合作区域化发展进程。2020年7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签署的《美墨加协定》(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生效,将推进化学制品、乳制品、汽车等行业贸易自由化,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合作a。2020年11月15日,亚太地区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内容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十多个领域,旨在有力促进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以及人员的跨境流动b。2020年8月1日,《欧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The EU-Vietnam Free Trade Agreement,EVFTA)正式生效,在药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领域实行关税优惠,旨在*大限度地挖掘两个互补市场潜力与优势,加快制造业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复苏,为欧盟与东盟不同国家进一步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提供范本。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与欧盟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旨在扩大金融业、电信、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工程和生物技术研发等领域市场准入,以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渐显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着力构建更具韧性、更稳定、更多元化的供应链,靠近市场组织生产和研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的安全稳定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价值链脆弱性问题凸显,主要国家纷纷推动海外供应链多元化发展。日本于2020年5月26日发布“海外供应链多元化支援项目”申请公告,7月29日与东盟出台“日本东盟经济韧性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12月2日,共有81家日本企业获得了“海外供应链多元化支援项目”对制造业务转移到东南亚的政府补贴,其中包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等位列本行业全球百强榜的企业。2021年1月,欧盟发布《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富有韧性的欧洲工业》(Industry5.0:Towards a Sustainable,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Industry)战略报告,将研究和创新作为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有弹性的欧洲产业过渡的驱动力,支持成员国在可持续复苏方面的改革努力,加强欧盟在绿色和数字转型背景下特定领域的战略自主性。2020年,美国波音公司将其飞机布线厂移至墨西哥附近,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供应商法国赛峰(SAFRAN)公司也将在墨西哥设立新的波音飞机零部件制造工厂。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业创新合作全球化加快   主要国家和地区完善药品质量监管并开辟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加速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治疗药物等应急审批,支持产业创新合作全球化。2020年7月,美国辉瑞公司(P.zer Inc.)和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公司与英国达成协议,两大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通过应急审批获得紧急使用权,向英国提供3000万剂新冠疫苗a。中国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智利等合作进行由其研制的CoronaVac新冠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到2021年1月,CoronaVac疫苗已相继在印度尼西亚b、土耳其c、巴西d、智利e获得紧急使用许可。   主要国家和地区支持信息通信领域跨国公司创新合作全球化布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2020年10月,三星电子、富士康鸿海、纬创资通、和硕等四家公司受到印度“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PLI)资助,在印度扩大手机和电子元器件制造;跨国公司竞相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和设立地区总部,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与德国电信、瑞士电信、爱立信公司等开展研发和技术应用合作,在印度布局5G、相机等四个创新实验室,推动5G、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和商业化。   四、数字赋能产业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   数字赋能制造业创新主体,超越时空边界无障碍交流。2020年9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与阿联酋能源和工业部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制造业和工业化峰会、2020年10月中国举办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11月德国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精密成型及3D打印制造展览会(Formnext)等均纷纷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云论坛、云展示、云签约等新模式深化国际创新主体互动。2020年10月,加拿大基因云分析平台(DNAStack)、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等加拿大本土创新主体、微软公司等跨国公司以及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共同参与由加拿大政府支持的“创新超级集群计划”(Canada’s Supercluster Projects—Innovation Superclusters Initiative),启动数字技术超级集群项目,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软件解决方案,通过全球网络实时共享、发现和利用相关基因组和临床数据,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案。2020年12月,欧盟宣布启动“数字化发展中心”(Digital4Development Hub,D4D中心),并率先扩大与非洲的数字伙伴关系,以促进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联合伙伴关系和非洲数字经济投资。   数字赋能制造业创新主体合作,超越组织边界协同研发与设计。2019年4月,微软公司和宝马集团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宣布合作建立全球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