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80643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108064363 ; 978-7-108-06436-3
本书特色
1.香港政制发展问题(香港亦称“政改问题”)一直是香港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对此的争论历久不衰,内地人也逐渐表示关注。*重要的,从发展角度看,这个议题有其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关于香港政制发展的有关情况,包括香港回归前中英往来的外交文件和谈判现都已公开,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条件。本书力图简明扼要讲清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重要史实和基本看法,与读者交流。 2.为方便读者阅读,书中对有关背景和常识作了有侧重的介绍和阐释。对一些问题的关键处,注意了要有一定的细节份量。 3.作者在从事香港工作的20余年间(1989年至2010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香港政制发展这一领域,包括中、英双方的有关谈判。参与和没有参与大不一样。参与了有现场感,对此后出版的有关著述和披露的资料,就有了辨其可信度的能力和判断其精确度的条件。 4.作者参与的有关工作,必要时在本书注释中加以交代;有些事例及资料,会对某些问题的阐述更有说服力,但因尚未解密或现在很难征询当事人的意见,只好忍痛割爱。有少量资料和数据是因工作需要而随手记下的,当时没有注明来源,成书时就更无法一一注明了。特此说明并致歉意。
内容简介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把香港的政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843-1985是香港政制的漫长停滞期;1985-1997年是匆忙的政改期,而自回归以来则是政制发展期。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作者在从事香港工作的二十余年间(1989年至2010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香港政制发展这一领域,包括中、英双方的有关谈判。由于有亲身参与,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能够有较透彻的分析。
目录
**章 漫长的停滞期(1843-1985)
一、港督的产生
二、立法局的演变
1.初期的立法局
2.首次引入“非官守议员”
3.首次引入华人议员
4.立法局组成的多元化
三、英国否决了香港的政制改革
1.港督宝宁的建议
2.非官守议员的建议
3.律师波洛克的建议
4.港督杨慕琦的建议
四、英国的决定:香港不进行政制改革
1.英国占领香港岛的目的
2.数任港督在占领香港地区中的作用
3.”二战“后英国对香港政制改革的主张
第二章 匆忙的政改期(1985-1997)
一、20世纪70年代香港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
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香港的战略部署
三、麦理浩的施政与英国对港战略的对接
四、麦理浩访京:投石问路
五、快速启动的代议制改革
1.英国企图延长新界的租期
2.代议制改革的切入点——设立区议会
3.立法局结束全部议员委任的历史
六、中英磋商政制衔接的七份书面信息
1.中方强调:香港政制改革必须同《基本法》衔接
2.立法局首次引进直选议席的数目
3. 1995年选举委员会的组成
4.立法会议员的国籍限制
5.立法会的分开计票
七、英方改变对华对港政策
1.“苏东波事件”
2.“两局共识”
3.“居英权计划”
4.“香港人权法案条例”
5.“新机场建设”
6.“政改方案”
7.公布七份外交函件
八、从春暖花开到雪压青松
1.会谈的缘起
2.谈判伊始,枝节横生
3.会谈破裂的节点
……
第三章 政制发展期(1997-2015)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英方改变对华政策的情况下,英方作为一张牌打出的“新机场建设”,为何*终能达成谅解并予以解决呢? 可能正因为这张牌综合性太强,涉及经济、政治、金融和香港过渡时期事务以及未来特区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反而有可能找到一条出路。 同英方这个时候打出的其他牌不同,中英双方的决策层都认同香港迫切需要另建一个新机场。这是能解决新机场建设问题的大前提。 英国撤离香港前所余历年财政结余,是香港纳税人的血汗钱,从理论上讲,“九七”后不能随英国人的撤离而带往英国,当然,英国也不可能将之全部留在香港,一定会尽可能消耗掉。在赤缀角建新机场,是用尽财储的*好出路。众所周知,搞大型建筑,容易把一个人的名字长期保存下来。在港英看来,庞大的、现代化的赤缀角机场具有象征性意义,可以使其影响得以长久地保留。 从中方的角度讲,如果不把这笔财储用在香港急需的机场建设项目上,港英也可能用这笔钱大派福利,以另一种形式实现“光荣撤退”的战略部署,这将给未来的特区政府形成难题。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不让新机场快点建起来,可能又会出现人们*不想看到的景象:钱用得差不多了,机场未按期完工,成了半拉子工程,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造成巨大浪费,亦不可取。 当新机场建设问题摆在中英面前时,双方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中方关注的是建新机场不能不讲成本效益,将财政积累花光用尽,并使未来特区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英方关注的是中方能否借此机会参与此事,在“九七”前干预英国的行政管理,冲击港英的管治权,使港英政府成为“跛脚鸭”政府。明了了彼此的关注点,只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顾及彼此的关注,合法、合理、合情地予以处置,新机场建设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备忘录》的成功之处,就是紧紧围绕新机场建设,列出技术上务实的规定,来满足中英双方的关注。 关于中方的关注点,《备忘录》载明:“机场项目应符合成本效益,而且在1997年6月30日以后不应在财政上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造成负担。”由于新机场建设是一个跨越“九七”的项目,必然涉及未来特区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英方不能单方面做出决定。《备忘录》为此做出规定:“关于跨越1997年6月30日的与机场项目有关的重要事宜,中英两国政府将本着合作的精神并根据《中英联合声明》进行磋商。”并规定了磋商机构(成立一个由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领导的机场委员会,中英双方成员人数相等)、途径、具体项目和目标。关于财务安排及其运作问题,《备忘录》规定:“港英政府在安排财政计划时,将以于1997年6月30日留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使用的财政储备不少于250亿港元为坚定目标。”“如果在1997年6月30日以后偿还的债务总额不超过50亿港元,港英政府将根据需要自行举债,并通报中国政府。超出50亿港元总额的举债,须由双方对该举债建议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进行。” ……
作者简介
王凤超,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新闻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司长、司长、副主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
(平装)二战战史
¥16.9¥4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民众政府
¥9.5¥25.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4¥2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思想产业-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33.8¥75.0 -
新政治科学
¥9.8¥26.0 -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
¥11.2¥2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