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5062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22506265 ; 978-7-5225-0626-5
本书特色
1. 杜甫是中国的“诗圣”,杜诗是唐代诗歌的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本书带你走进诗圣杜甫的诗歌世界、生活世界、历史世界和心灵世界。 2.本书为**部从诗体学角度系统研究杜诗的“填补空白”之作,对杜诗五律、七律、排律、古体、乐府、歌行、绝句诸体之发展演变、体类特征、主题内容、艺术风貌等作了系统、周到的梳理和研究,于前人、时贤之成果、得失有所吸收和扬弃,而自出机杼,文献扎实,分析细致,详略得宜,允为佳作。 3. 本书由韩成武先生、吴淑玲教授合著。韩先生是研治杜诗的专家,钻研杜诗四十余年,造诣精深,著作等身;吴教授为韩先生弟子,于杜诗、唐诗钻研有年,青出于蓝。师弟合作,乃有此作,诚可谓一段佳话。
内容简介
杜诗是中国文学目前诗歌艺术的高峰,千百年来,其读者、研究者不绝如缕,研究著作层出不穷。本书作者注重从“诗体学”这一视角对杜诗作比较全面的研究,不仅考察了杜甫古体、乐府、歌行、五律、七律、排律和绝句等诗体的整体艺术特点,还采用典型文本举证、统计归纳等方法考述不同诗体在词法、句法、对仗、用韵上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新变,文献资料丰富扎实,文本分析细致精微,诗体研究全面系统,理清了杜诗由盛唐向中晚唐及宋诗转关的诸多信息。
目录
节选
结语?? 杜甫对中国古典诗体学的贡献 胡应麟《诗薮》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杜甫诗歌确有“体兼一代”的价值,他的诗歌,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诗歌体式,古体诗、乐府、歌行、五律、七律、排律、绝句,无所不及,且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代诗人影响巨大。 律诗是杜甫诗歌艺术水平*高的诗体样式,其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被称为中国近体诗歌的典范创制。 杜甫的五言律诗成就非凡,继续稳定了初唐的声律体制,并在内容的涵盖面之广和艺术的精绝方面达到了盛唐的极致。其声律体制是:严守声律三项规则,即全诗由律句(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构成、一联中两句声调对立、邻联声调相粘;其五律完全由正格律句组成者共计 283 首,占总数的 45%,其余则由正格律句和变格律句混合组成;其变格律句有三种类型,在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四种平仄格式,而以首句仄起仄收式(458 首)为主。其韵律体制是:押韵严格依照平水韵,总计 625 首作品中仅有 1 首出韵;使用韵部广泛,覆盖了平水韵 28 个平声韵部;大量使用宽韵,以便于表意抒情,拒绝在押韵上争奇斗险。其对仗体制是:对仗规则的严密化;对仗数量的富态化;对仗种类的多样化。杜甫五言律诗 的题材多样,内容深广,感情浓重,主要包括:感时伤乱、济世之志、亲属深情、思乡忆故、漂泊之慨、交游酬赠、咏物寄意、山林田园、异地民俗、游寺寻僧。其诗艺体制是: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兼具雄浑、豪健、清奇、自然之美;章法以起承转合为主,即“点题—写景—言事—收结”;句法包括句式错综、词语省略、词序倒置,表意灵活,诗句劲健;字法上 则求真、求浅、求活。 杜甫的七言律诗,标志着中国七言律诗的真正成熟,这种成熟包含声律体制上的基本稳定、内容上对初唐宴饮唱和诗的突破以及在艺术上的多项新创。杜甫在七律的声律使用上的成就,一是正体七律的纯熟(全诗由正格律句、或由正格律句加变格律句构成,且粘对无误),共计 116 首,占总数(151 首)的 77%;二是确立四种正格律句和三种变格律句,并首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丁卯句法;三是尝试了拗体七律的作法,共 35 首拗体七律,有四种类型:局部失粘,首联或首句非律句,对仗使用非律句,全诗多用拗句仅保留中间两联词性相对,皆事出有因;四是失律度很低,仅为 23%,低于初唐的 39%,盛唐的 27%,为七律声律定型于大历时期起到重要作用。杜甫七律的韵律特点,一是严格依照《唐韵》押韵,仅有 1 首出韵;二是限押平声韵,以首句入韵为主要格式,共 115 首,首句入韵占总数的 76%;三是使用韵部覆盖面大,而以使用宽韵为主,亦有所偏好。杜甫七律的对仗非常讲究:一是对仗规则严密,杜绝一联中重复用字;二是对仗数量超出额度,常有三联对仗、四联皆对的诗歌,但绝无矫情造作之嫌,皆自然工稳;三是对仗种类多样,追求整饬完美,是*先将“狭义当句对”引入七律的诗人。杜甫七律在题材内容方面突破了宫体诗的束缚和限制,其 151 首七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真实的内心体验,包括忧国之思、恤民之情、漂泊之叹、田园之趣、交游酬赠以及少量的宫廷篇什。七言律诗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一是形成了沉郁顿挫、慷慨悲壮、老成稳健、萧散自然的风格特点;二是章法颇为讲究,主要有钩锁连环式、起承转合式(含两种情况:其一,四联依次为起承转合;其二,首联起,颔联颈联承,第七句转,第八句合);三是讲究起法与结法,工于发端,高格响调而入,结法以收束本题为主;四是特别善于属对,有自然天成、特殊对仗俱臻妙境、时空并驭、踵事增华的特点;五是句法丰富多彩,有句式错综、词语省略(省略介词、无谓语句、紧缩句、互文句)、词序倒置(宾语的主语部分提到谓语前面、状语移到动词后面、主谓倒置)等;六是字法锤炼到位,状物精准,常字生辉,深化情感;七是成就了以七律联章组诗这种传达复杂、丰富、沉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诗体形式。 杜甫共有排律 129 首,其中五排 125 首,七排 4 首。杜甫的排律作品被后人视为排律的艺术巅峰,尤其是他的五言排律,“五言排律,至杜集观止”,后代诗人不能企及。杜甫以其卓越的创作实践,为此体在声律、韵律、对仗、结构诸方面确立了体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在声律上的工稳:入蜀之前偶有以三平尾对三仄尾,入蜀之后则不复出现;重视拗救,一联中如果出句拗,则于对句救之;存在大量三仄尾句;严守粘对规则。二是在韵律上,严格使用平声韵:在总计 1708 韵中仅有5 个韵字出韵、1 个韵字重韵;使用韵部覆盖面广而又有所偏重;有相对稳定的韵字群;韵数皆为偶数。三是在对仗上非常讲究:五排首句对仗较为常见,七排则无;对仗种类、句式节奏、句法结构多样化;邻联间的对仗种类、句式节奏、句法结构绝少雷同。四是在结构上苦心安排,思路清晰:长篇排律段落分明,情思主线贯通首尾;在两段之间安排具有过渡功能的联语,使前后内容平稳转换。这种特别讲究艺术功力的形制,非常难以驾驭,很多人在写作排律时往往会感到开始尚可,后续无力。这种诗歌体制,古人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杜甫则成为那个不可无一的人,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排律写得*好的诗人。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对杜甫排律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事实上,杜甫排律存在繁复和芜杂之病。仇兆鳌就指出过杜甫排律的“繁冗混杂”和“铺陈芜碎”,但这并不能淹没他唐代排律**人的地位。 杜甫创作了大量的古体诗。我们所说的古体诗,是指排除乐府诗和歌行体诗在外的古体诗。杜甫有古体诗 277 首,其中五言古诗 245 首,七言古诗 32 首。其体制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无声律规范,多用非律句;以不转韵为常例,但仄声韵尤其是入声韵诗歌转韵较多;有意回避对仗,只偶有对仗。作为唐代律诗的大家,杜甫回避律诗规范的写作追求说明,他的诗体意识是非常清晰的,是有意向汉魏古体诗回归。杜甫的古体诗歌(不含其乐府诗),主要用来记录个人的行踪、遭际和交游,是相对私人化的内容。但杜甫是一个胸怀人民、胸怀天下的士人,遭遇又非同寻常地富有时代性特征,故其相对私人化的内容中仍然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信息。由于古体诗没有声律束缚,押韵也较为宽松,亦无对仗要求,行文非常自由,杜甫的古诗与魏晋南北朝、初唐、盛唐早期的古体诗相比,诗歌题材更加广阔、内容更加深刻,主要包括纪时变、述志向、讽时政、哀民生、赞英良等,这是杜甫古诗对前代古体诗的重要突破。杜甫的古体诗,语体风貌质朴高古,雍容温厚,质朴自然,不饰奢华,真诚四溢,意气豪迈,古直沉郁,内蕴深刻。其古体诗在写作上与以前的古体诗相比有重要变化,主要是从简易叙写转向大笔铺叙,从单纯叙事或抒情转向叙议结合,改变了以往山水诗的风范。 杜甫的乐府诗是他的诗歌体式里*具史诗价值的诗体。他的乐府诗对之前的乐府有很大突破,如果说李白是旧题乐府的峰巅,那么,杜甫就是新题乐府的新峰。他的乐府诗在音乐体制上,沿用乐府旧题者较少,使用新题者较多。旧题多尽可能发挥其原题之本意,并深入开掘。新题则完全扣题,就事论事,把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作为追求的目标,成为杜甫诗歌中*具史诗意义的传世佳篇。其乐府诗的语言则是追求更加自由的语法修辞,尽力回避近体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规范,以突显乐府诗自由灵活的语体特征。杜甫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连章组诗的乐府诗形式,为扩张乐府诗的表现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与之前的唐人乐府诗相比,杜甫的乐府诗有很多有价值的努力:完整的故事性,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长于剪裁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语言传达情境,叙事视角的多样化和场面的客体化。这成就了杜甫以叙事为特长的乐府诗写作,改变了他之前的唐人乐府诗以抒情为主基调的写作风貌。而其内容上的全方位拓展,则极大拓展了乐府诗的写作范围和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都非常形象地呈现在杜甫的乐府诗中,他的乐府诗拥有深刻的史诗性审美的艺术魅力。杜甫的“诗史”之名,基本得自他的乐府诗。用当今的文学批评学者将史诗的审美分解为传统审美和后史诗审美的观点审视杜甫的乐府诗,则史诗传统审美特征中的民族性、整体性、英雄性、全景性和后史诗性审美的平民性、日常性、世俗性恰能体现杜甫乐府诗史诗性审美的全部特征。 …… 总而言之,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不与齐梁作后尘”的创作努力,也体现在他对各种诗歌体式的努力探索中,他不愧于后人给他“体兼一代”的定评,在古典诗歌创作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在杜甫之前,没有哪一位诗人在各类古典诗体的创作上都达到了像他这样的高度。在杜甫之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式,基本没有出现什么新的变化,尽管有不少人进行过诸多尝试,但*终也并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而杜甫诗歌的典范意义在于,无论哪一种诗歌体式,都有不朽作品传世,都有可供人们学习仿效的范本。而这,正是我们从诗体学视野研究杜诗的价值之所在。 杜甫诗歌的后世影响深远绵长,光照后世诗坛一千余年,影响*大者,在其思想情操和诗歌体式两方面。 首先,杜诗所表现出来的热忱的爱国思想、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后代诗人产生巨大的感召,尤其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例如,宋室南渡初期,出现了以陆游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和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群。陆游在《东屯高斋记》中说:“少陵非区区于仕进者,不胜爱君忧国之心。”辛弃疾词多处引用或化用杜甫诗句,词风亦深受杜诗的影响。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说:“稼轩词沉郁顿挫,气足神完,于诗似少陵。”南宋末年,出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文天祥在燕京监狱里集杜句成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深深怀念和追随。清代初期,出现了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遗民诗人群,“顾炎武在创作上能踵武少陵的‘诗史’精神,并能在艺术上主动效法杜甫,风格沉郁顿挫”,其他诗人也不同程度地接受杜甫爱国思想的感召。 杜诗诗体艺术对后人的影响更是普遍和深远,且以时间先后述之。*先产生影响的是他自创新题乐府,直接开启了中唐元白新乐府运动。元稹还盛赞杜甫的排律,并且在诗中仿效杜诗句法。葛立方说:“杜子美《曹将军丹青引》云:‘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元微之去《杭州诗》亦云:‘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则知老杜于当时已为诗人所钦服如此。残膏剩馥,沾丐后代,宜哉!”孙仅从诗歌风格角度总结杜诗对中晚唐诗人的影响,他说:“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俪,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爀世烜俗。”古今论者大多认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学杜成就*高。 …… 总之,千余年间,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崇杜之声不绝嗣响,一直到现代。胡适称:“杜甫是我们的诗人,而李白终于是‘天上谪仙人’而已。”闻一多称杜甫为“四千年文化中*庄严,*瑰丽,*永久的一道光彩”,是“中国有史以来**个大诗人”。鲁迅晚年与郁达夫、刘大杰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陶潜、李白、杜甫皆为**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陈寅恪也认为“少陵为中国**诗人”。时至今日,崇杜之风仍未稍减,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稳如泰山。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甫与李白,一个是现实主义巅峰,一个是浪漫主义巅峰。从鉴赏角度看,双峰并峙,雄姿各具。如果从创作角度看、从学习角度看,则杜甫占据宗主地位。人们普遍认识到,李白诗以天才入,故不可学;杜甫诗以学力入,故可学。何况,杜诗众体兼备,每种诗体都有经典之作,内容上有扩展,可引导人们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上有创新,给后人留下诸多可供学习的法门。这就是后人崇杜、学杜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韩成武,男,天津武清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出版有《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杜诗艺谭》《杜诗全译精注》《少陵体诗选》《杜甫新论》等杜甫研究著作,主持点校《唐诗鼓吹评注》《杜工部集辑注》《杜律启蒙》。 ?? 吴淑玲,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河北大学杜甫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学会理事。出版有《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唐代驿传与唐诗发展之关系》《杜诗详注研究》《史记文献学简纲》等著作。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24.0¥52.0 -
她们
¥15.0¥46.8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32.1¥58.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2.8¥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3.7¥2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山月记
¥23.0¥39.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31.9¥5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5.8¥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2.2¥2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6.3¥55.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34.7¥6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