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78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208177864 ; 978-7-208-17786-4

内容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及普及,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被大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固然有其一系列优势,但过度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有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风险,并会伴随演化出一系列法律与伦理问题。 本书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是如何影响个人隐私及其涉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并为隐私和保密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考虑到权利和错误与强制可视性相关的损害保护以及有效数据保护法的必要性,作者通过将隐私权重新解释为一项财产权来促进道德实践。为了保护这一权利,作者主张在适当情况下对个人可识别图像发放许可证。

目录

主编序/ 序言/ 第1章导论/ 1.1数字化成像和人脸识别技术/ 1.2人脸识别技术/ 1.3人脸识别技术和隐私/ 1.4人脸识别技术和监控/ 1.5人脸识别技术及其伦理、法律层面的影响/ 1.6人脸识别技术和个人自主权/ 1.7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 第2章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 2.1引言:人脸识别技术/ 2.2人脸识别如何运作?/ 2.3人脸识别算法/ 2.4其他方法/ 2.5人脸识别技术的弱点和问题/ 2.6人脸识别的漏洞/ 2.7人脸伪造对抗技术/ 2.8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用途/ 第3章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些伦理和 法律议题/ 3.1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恐惧与误解/ 3.2一些更深层面的议题:人脸识别技术、 数据保护和公民自由/ 3.3人脸识别:公民自由与公众披露/ 第4章隐私和监控调查/ 4.1引言:隐私和监控/ 4.2数据主体和监控数字/ 4.3生物特征数据和公民自由/ 4.4数据主体和隐私/ 4.5数据主体与自主性/ 4.6隐私、信息化和摄像/ 4.7数据主体和生物识别数据/ 4.8社会政治场景/ 第5章自主权、自由和隐私/ 5.1自主权的概念/ 5.2自由与隐私/ 5.3德沃金的一阶自主权和二阶自主权/ 5.4自主权与自由/ 5.5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5.6卡夫卡和消极自由/ 5.7福柯的警察和边沁的囚徒/ 5.8隐私和自主权/ 第6章强制可见性?/ 6.1引言/ 6.2随身相机/ 6.3强制可见性和强迫/ 6.4强制可见性和人脸识别/ 6.5大数据/ 6.6大数据与人脸识别/ 6.7强制可见性和自主权/ 第7章法律与数据保护/ 7.1引言/ 7.2数据保护与隐私/ 7.3信息隐私/ 7.4数据保护和隐私:以美国部门性方法 为例/ 7.5协调美国和欧盟的规定/ 7.6数据保护与人脸识别/ 7.7生物特征数据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的发展/ 7.8人权:公民自由、隐私和法律/ 第8章法律与监视/ 8.1监视、监管权力与权利/ 8.2人权、大规模监视和英国判例法/ 8.3人脸识别:责任与信任/ 8.4人脸识别:隐私和图像所有权/ 第9章国家家长主义和自主权/ 9.1国家家长主义作风:主动和被动/ 9.2伦理准则与国家权力/ 9.3家长主义和人脸识别技术/ 9.4控制支配、家长主义与自主权/ 9.5公民与国家/ 9.6人脸识别与二阶偏好/ 9.7预防伤害与对二阶偏好的影响/ 9.8对隐私的威胁/ 第10章国家家长主义与数据/ 10.1保护隐私:数据保护和政治层面/ 10.2保护隐私:英国数据保护和人脸识别 模式/ 10.3数据处理与二阶偏好/ 10.4数据主体与人脸识别系统(国家数据挖掘 权力)/ 第11章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和伦理—法律问题/ 11.1人脸识别:未来及其影响/ 11.2识别威胁与身份安全/ 11.3身份管理/ 11.4人脸识别与人机界面/ 11.5预测社会关注和反应/ 11.6宪法保障措施与权利/ 11.7法律和监管保障措施/ 11.8规范数据商品化/ 第12章结论/ 12.1人脸识别技术和个人形象所有权/ 12.2数据所有权:一个新的法律和道德权利 框架/ 12.3科技发展民主化/ 12.4个人识别图像和街头摄影/ 12.5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缩略词/ 案例索引/ 法规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民商法领域学科带头人。 伊恩·伯尔勒,斯塔福德郡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模块的专家评估员。 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民法学、网络法。兼任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科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译有《所有权的终结:数字时代的财产保护》《数字正义:当纠纷解决遇见互联网科技》;参与编著、专著十余本;在《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有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经济日报》《法治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发文多篇。 唐林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后。兼任《商法界论集》副主编。学术研究方向为民商法、网络法。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东方法学》《政法论丛》《Forest Chemical Review》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