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套装共22册)(影印毛边本)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套装共22册)(影印毛边本)

1星价 ¥798.0 (3.5折)
2星价¥775.2 定价¥22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淘书团买书太便宜了!非常实惠!

2023-09-17 11:10:42
0 0
ztw***(三星用户)

鲁迅全集一直没有买,就等这个版本,这次遇到机会,太值了!高大上!

2022-09-29 20:45:5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1447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920
  • 出版时间:2012-04-01
  • 条形码:9787511714473 ; 978-7-5117-1447-3

本书特色

32开箱装,重达12公斤,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全国首套,22部作品23册,1版1印,以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的鲁迅先生作品初版本为蓝本,原大、原样、原版影印

附赠著名雕塑大师张松鹤创作的鲁迅浅浮雕像章一枚,收藏证一张,有独立编号,鲁迅博物馆盖章

鲁迅先生的作品初版本大多为毛边本,为了再现原版书的神韵,《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采用手工折页,悉数为毛边本,尽显毛边书的错综之美,天然之美

配手工磨制的牛骨裁纸刀一柄,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一方面也是一种独特的读书体验

具有研究价值、文献价值、收藏价值
友情提示:本书为剩余库存,箱子和外盒均有不同程度破损,图书完好,介意的读者慎拍!

内容简介

全国首次,独家将鲁迅博物馆珍藏的鲁迅作品的初版本进行影印初版。为了与原版书保持高度一致,这套作品原大,原色,原样,原封面影印了这部作品。同时在制版中处理了原书上存在的水渍,斑点,断裂。从而在审美上更加完善。综合有如下特点:1、全国首套,规模*大(22部作品,23册),鲁迅认定的版本(一版一印)。2、稀缺性,仅1881套,每套书都有编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3、原汁原味(与一版一印的图书原大,原色,原样,原封面)。4、保留原书版心,版面大小。5、保留原封面。8、增加护封。9、保留原书版权页上有的鲁迅亲手制作的版权票。10、毛边本。11、雕塑大师张松鹤亲自制作 浅浮雕鲁迅像章朴实无华 细节至上 书道大成至上收藏  《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 不仅是一部功能性很强的宝贵书籍,还有三个方面的重大价值。研究价值、文献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  对于普通研究人员而言,是没有机会接触鲁迅初版作品的,再版的作品经过多次校勘与补正,从版本的角度来说,研究价值不高。“影印本”的出版,使普通读者有机会接触鲁迅作品的初版,从字里行间体验民国书籍的气质。文献价值  作为一种文献,图书自身是一个载体,如果将它换了排印方法,固然可以保留文字所传达的思想,但却与它所处的时代割裂了,这对研究本身会造成一种障碍。同时,图书本身具有时代特色,有着时代的印痕。  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记录,还包括图形、符号、记录文献的介质。“初版本”上的插图、数据、模型、符号,以及它独特的排版方式和标点方法,都是文献的价值所在。因此,出版“影印本”,不只是对珍贵文献的保存,更是为研究者提供**手资料,可谓是一种文献抢救。收藏价值  鲁迅作品为嗜书者之所爱,其中以“初版本”收藏价值*高。但初版作品稀有,各大图书馆尚且存量稀少,私人藏家就更少。大多数人无缘一睹初版作品的风采,“初版本”的出版,必能使渴慕者重飨之。一个爱书的人摩挲着一册鲁迅先生亲手校订,编印的作品,那是何种感觉,当有穿越时光,与先生相遇的触动。为保证作品的权威性、完美性、艺术性。《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的出版制订了三大原则: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细节之上。毛边本  鲁迅先生的作品初版本大多为毛边本,为了再现原版书的神韵,《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采用手工折页,悉数为毛边本,尽显毛边书的错综之美,天然之美。鲁迅先生喜欢毛边书,曾自称毛边党。对于毛边书,他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现代出版多为机器折页,毛边本的拙朴天然已无法再现,故而毛边书更成稀缺。《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仅限印制2000套,不可多得。  先辈藏书,凡毛边书必配裁纸刀,以便阅读时裁切。为“影印版”配上牛骨裁纸刀,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一方面也是一种独特的读书体验。读者一手翻书,一手持刀,每读数页,则“嗤”的一声划开,颇有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蕴。附赠像章 《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 附赠浮雕鲁迅像章一枚,设计者为已故雕塑家张松鹤先生。张松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雕塑名家中的大师级人物,其雕塑的毛泽东像章曾风靡全国,马克思恩格斯像浮雕像被德国特里尔纪念馆收藏,鲁迅半身像,鲁迅头像更是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的专藏,并被邮票,图书封面,鲁迅文学奖奖章所长期使用。附赠像章即可竖立于书桌,亦可悬挂于壁间。与《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相得益彰,竞相生辉。所有像章均有独立编号,亦是藏书者之爱。

前言

温暖的精选影印鲁迅著作初版本

王得后

 

如果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那么,看到喜爱的已故作家的著作初版本,哪怕是影印,哪怕是程门立雪,内心也是紧张激动而又温暖的吧。不错,这是新造的“古董”,刻薄地说,是“假古董”。然而,只要它有意义,三百年后,也就成了真正的“古董”了。故宫不也重修过吗?

鲁迅著作初版本,早已罕见了。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鲁迅博物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联合举办“鲁迅著译版本展览”,著作的初版本在北京已经不能搜寻齐全了。听说日本学者曾经从香港购买到一套,好令我心动。

不足百年,怎么鲁迅著作的初版本就难以寻觅呢?我想,印数不过两千,这么少是一个原因吧?初版本少,是当时出版商的一大策略。记得叶老圣陶先生说过,当时出版印数少,带有试探行情的性质,如果销售好,立即加印。既减少风险,减少库存成本与压力,又保证好书供应不断;不像萝卜白菜,一茬一茬的。是的,试看《呐喊》,1923年8月初版,12月即再版,第二年五月第三版;而且常常一年出两个版次。

第二个原因,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水火兵虫四大灾难。

第三个,一般读者不讲究版本,不重视初版本吧?又穷,难有藏书。

然而,初版本是一个标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鲁迅,除《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是讲义,先有油印本及《故事新编》有四篇直接编入集子外,绝大多数是先在报刊上发表,而编辑单本出版时多有校勘和修改,这是研究作者创作历程及作品演变的重要版本,不可或缺的版本。一个作者,如果版本多,又经过历史的和个人经历的巨变,那修改是绝对必须纳入研究范围的。有的一部作品,经过修改,判若天渊,令人惊叹变化何其巨大。如果虽然经过历史的和个人经历的巨变,作者不改旧作,更不毁弃旧作,一种铮铮铁骨的品性,也令人赞叹的。鲁迅在这一方面,也是有他的特点的人,他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传统思想之于我们汉人,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有值得传承发扬的,更多的还是必须舍弃。“悔其少作”,固然可能因为新的觉醒,人的成长;但也可能趋炎附势,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了。无论如何,保存本真,留其真相,不使用“瞒和骗”的手段,毕竟是一种“特操”,还有“人”气在,或可敬,或可悯。如果有愧,将“愧”展示于人,谁能够不肃然呢?

9月20日,鲁迅博物馆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出示新出版的影印本《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计共22种23本,
1:《呐喊》
2:《中国小说史略》(上、下)
3:《热风》
4:《华盖集》
5:《彷徨》
6:《坟》
7:《华盖集续编》
8:《野草》           
9:《朝花夕拾》
10:《而已集》
11:《三闲集》
12:《二心集》
13:《鲁迅自选集》
14:《伪自由书》
15:《南腔北调集》
16:《准风月谈》  
17:《集外集》
18:《故事新编》
19:《花边文学》
20:《且介亭杂文》
21:《且介亭杂文二集》
22:《且介亭杂文末编》。
  每一本的开本大小,版心格式,封面设计,版权页乃至印花,毛边,完全照旧。纸张也采用80克纯质纸。只在每集之外加一封套,说明编辑者及出版者诸事宜,以示负责。摩挲之余,我想:一册在手,研究者可生出无数遐想。藏书家多一种新古董。而文科大学生,特别是中文系的,可由此熟悉繁体字。可谓有益于世人者多矣。

唯一的遗憾,是独缺《两地书》。这本鲁迅在《序言》中大发感慨,说是:“回想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其间,含沙射影者都逐渐自己没入更黑暗的处所去了,而好意的朋友也已有两个不在人间,就是漱园和柔石。我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记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我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其实大致是如此的”的书。这本“感谢好意的朋友”的书,“留赠”孩子的书,给将来的人们,知道他和许广平由师生而恋爱而同居而生子,在同情与笑骂与诬蔑中争取真爱的书,不能同时影印出版。个中缘由,编辑者出版者都三缄其口,所谓莫“明”其妙,不过如此矣。鲁迅还是“华盖运”。鲁迅著作还在“挣扎”。什么时候能够适情任性真的和谐生存呢?

还有一点瑕疵而又小的,是《呐喊》封面的红色过于靓丽,据说是“技术”问题。阿弥陀佛!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目录

1:《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初版)2:《中国小说史略》(上、下)(1923年12月,1924年6月,北大新潮社)3:《热风》(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4:《华盖集》(1926年6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5:《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6:《坟》(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初版)7:《华盖集续编》(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8:《野草》(1927年7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9:《朝花夕拾》(1928年9月,北京未名社初版)10:《而已集》(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11:《三闲集》(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12:《二心集》(1932年10月,上海合众书店初版)13:《鲁迅自选集》 (1933年3月,天马书店初版)14:《伪自由书》(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北新】初版)15:《南腔北调集》 (1934年3月,上海同文书店初版)16:《准风月谈》(1934年12月,上海兴中【联华】书局初版)17:《集外集》(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初版)18:《故事新编》(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19:《花边文学》(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局初版)20:《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初版)21:《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初版)22:《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大领土的作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