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史并不如烟·第五部:安史之乱

唐史并不如烟·第五部:安史之乱

1星价 ¥39.2 (7.0折)
2星价¥39.2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4647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03464744 ; 978-7-5034-6474-4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比《明朝那些事儿》还要耐读的书。 ——专栏作家,李开周 ★历史畅销书作家曲昌春在《唐史并不如烟》中,用耐心而细致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这个帝国的全景辉煌,读来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历史作家,魏风华 ★风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显深沉,笔者用淡淡的笔触将盛世唐朝娓娓道来,既呈现出恢宏大气的大历史观,又在不经意间勾勒出大历史中的历史细节,独具慧眼地把唐朝的纵横面一并展现在我们面前,将唐朝非常真实的人和事还原到我们面前。 ——历史作家,高天流云 ★历史静静地待在那里,所有意义都看后人如何赋予。细察一代代人,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如何解读历史,很有意思的,甚至比所谓解密历史真相更有意思。例如这本《唐史并不如烟》,会让我纵览唐朝的兴衰,但我更关心的是作者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表述历史,琢磨琢磨,真的很有意思。 ——图书策划人,蒙木

内容简介

开元盛世末期,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楼,依然是人来人往,你唱我和,一片繁华景象,几许欢乐人生。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打乱了这繁华的盛世,践踏了生活的美好。安禄山并非一开始就是人面兽心,他是在胃口一点点被勾起来,再加上杨国忠的步步紧逼,才一步步走上了叛乱的道路,但他攻入长安后却只顾享受而不乘胜追击,终于为内侍所杀。安禄山的发小史思明是极富军事才能的将领,他在杀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之后,将安史之乱的大旗由“安”改成“史”……然而,叛乱终究是南柯一梦,即便盛世渐渐黯淡了它的光芒,李氏唐朝依然是人心所向,大唐军队的号角声始终隆隆传来,不断收复失地,捷报传来,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欲狂……纵观整个安史之乱,不管杨国忠怎样祸国殃民,不管郭子仪、李光弼怎样神勇平叛,也不管杨贵妃怎样红颜祸水,*让人感叹的,却是在危机与动荡中的“父子相疑”——李隆基与李亨、安禄山与安庆绪、史思明与史朝义,人性中的脆弱、黑暗,在繁华落尽、帝国残景中一览无余。

目录

**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国忠拜相
秋后算账
立碑颂德
互不干涉
杨暄考试

第二章 两虎相争
初起
寻找外援
长安过招
放虎归山
亡羊补牢

第三章 叛乱前夜
谁来担保
相互试探
引爆

第四章 范阳鼓起
起兵
应对
布局
洛阳陷落
自毁长城

第五章 潼关内外
哥舒翰挂帅
颜氏兄弟
郭李组合
安禄山的烦恼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哥舒翰的报复
相互猜忌
潼关陷落

第七章 马嵬坡
长安乱
天尽头
李隆基向左,李亨向右
……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一章 微妙平衡
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第十三章 棋逢对手
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展开全部

节选

  《安史之乱》:  从安禄山的角度讲,他从来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  论资历,安禄山比杨国忠老得多,安禄山在幽州征战时,杨国忠还不知在哪个角落赌钱呢;论战功,安禄山战绩显赫,虽然里面有不少水分,但毕竟也是战功,杨国忠呢?一个剑南节度使都当不好;论关系硬,安禄山也不比杨国忠差,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哥,安禄山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呢,而且还是经过盛大“洗三”典礼的干儿子呢。  在安禄山的眼里,杨国忠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家伙,就这么个家伙当大唐**宰相,安禄山心里有一百个不服!  这就是传说中的“同性相斥”,越是性格、行为类似的人,越是容易格格不入。  从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行为来看,这两个人都是有些才能同时又很乖巧的人,才能是他们的基础,乖巧是他们的翅膀,正是凭借乖巧,他们深得皇帝和贵妃的赏识,进而当上了大唐王朝的红人。  尽管两个红人没有直接的利益瓜葛,但关系还是势如水火,这就如同两个如日中天的明星,虽然从私人层面上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但一旦相逢,却总是形同陌路,原因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你,或许我会更红”!  矛盾便由此而起。  从此,红人杨国忠便把曾经的“盟友”安禄山看成了眼中钉,这是一颗影响自己更红的眼中钉,如果把他拔掉,那么自己就将是大唐王朝*红的那颗星。  如何才能把这颗钉拔掉呢?  杨国忠开始处心积虑地对付安禄山,安禄山也感受到了杨国忠咄咄逼人的杀气,两人如同两只斗鸡,一只在长安,一只在范阳,两鸡隔空斗战。  杨国忠首先出招,他不断给李隆基上书,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安禄山有谋反之心”。  换作别的节度使被弹劾,李隆基可能**时间便跳了起来,然而偏偏受弹劾的是安禄山,这怎么可能呢?  李隆基对安禄山实在是太喜爱了,因为安禄山确实很可爱,虽然言谈举止有些憨,但憨得可爱。  有一次,李隆基拍了拍安禄山腐败的大肚子,问道:“你这胡人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怎么会大成这样?”  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里面什么都没装,只装着-颗对陛下的赤心!”  看着安禄山“憨憨”的样子,李隆基心花怒放,他知道这个胡人在信口开河,但他听着舒坦,无比舒坦。  六十多岁的李隆基总以为自己是天下*聪明的人,却不知道,装傻充愣的安禄山其实比他聪明,安禄山早已看穿了李隆基,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能递到李隆基的心坎里。  就拿安禄山拜见杨贵妃的礼节来说,这里面便透着安禄山的精明。  每次拜见李隆基和杨贵妃,安禄山首先给杨贵妃行大礼,李隆基不免疑惑,普天之下,天子*大,为什么不先参拜天子,而先参拜贵妃呢?  安禄山装傻充愣地说:“我们胡人一向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安禄山故意拿“母系社会”说事,其实是装疯卖傻,他焉能不知道普天之下,天子*大,他只是在装不懂而已。  因为他早就看出,杨贵妃是李隆基的*爱,只要贵妃开心了,李隆基也就开心了,至于先拜谁后拜谁,李隆基并不那么讲究。  安禄山的精明不仅仅体现在先拜杨贵妃,同时对待太子李亨,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招数-一不拜!  初见太子时,李隆基给安禄山介绍说:“这是太子!”  安禄山似乎没有听见,对太子看都没有看一眼,拱手站在那里,丝毫没有参拜的意思。  太子李亨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他知道安禄山在装傻。  李隆基有些不解,便问安禄山:“你见了太子怎么不下拜啊?”安禄山说:“臣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礼仪,也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李隆基越发觉得安禄山可爱,便循循善诱地说:“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就是他代替朕做皇帝。”安禄山作恍然大悟状,说:“臣愚钝,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还有太子!”  这时,安禄山作出一副不得已的样子,极为勉强地参拜了太子李亨,整个过程与其说是在参拜,不如说是在用身体语言告诉李隆基:陛下,我是因为您的缘故才参拜太子的!  这一幕,李隆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中越发喜欢安禄山。  ……

作者简介

  曲昌春,知名历史作家,媒体记者,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职于中央电视台。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致力于通俗历史的写作,对唐代历史尤为感兴趣,造诣颇深。主张人性化写史方式,以现代视角审视解读历史。出版历史类著作多部,其中《唐史并不如烟》系列凭借着极高的写史水准,一经面世便持续热销,积累了庞大的忠实读者群体,他也因此被粉丝们亲切地称呼为“神笔曲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