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42042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74204256 ; 978-7-5742-0425-6

本书特色

★一本吸引张文宏作序推荐的专业科普书。《巴斯德传》作者、法国免疫学家帕特里斯·德布雷教授国内*新力作! ★回顾人类与流行病数千年惨痛交锋史。欧洲黑死病,竟然让当时的基督教走下神坛?梅毒是怎样从美洲传遍了全世界?世界上被隔离时间*长的人是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建立科学防疫的认知。 ★重塑对致病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流感、鼠疫、霍乱、艾滋病、埃博拉、SARS……人类用血泪代价挺过一次次疫情,历史和现实不断向人类证明:人类将永远与致病微生物博弈共存。人类该如何处理与传染病的关系、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传染病长期和平共存? ★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事关生死的大事。用诗意的手法描绘复杂又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学的专业知识,成就了一本开口极大、受众极广的专业科普书。 ★了解过去,面向未来。坚定信念,抚慰人心。虽然传染性疾病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人类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增进对传染性疾病的了解,不歧视、不恐慌,抱持希望、积极预防,这就是每个人可以为传染病防治做的贡献。

内容简介

从自新石器时代就纠缠人类的肺结核,到昔日堪比核战的黑死病,从不断“升级突变”的新冠肺炎,到天花的“近亲”猴痘……无论你是否承认,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已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回顾了鼠疫、肺结核、埃博拉、艾滋病、SARS等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传染病暴发事件,介绍了它们的萌生、发展、消亡以及带给人类的历史影响,展现了人类面对疾病从历史上的蒙昧无知到近代以来的科学防疫的转变。人类曾以为依靠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生素可以消灭传染病,但一次次的新发疫情不断向人类证明:传染病将永远与人类共存。

目录

序 / 1

前言 / 1

**章 新发流行病的发生

眼不见却为实的微生物 / 8

炭疽、母鸡和蚯蚓 / 14

从吃草死到叮咬死 / 23

稀里糊涂沦为美帝帮凶的库蚊 / 32

病原体的诸类媒介 / 35

夹在达尔文与拉马克之间的微生物基因组可塑性 / 40

从新疾病到新发现的疾病 / 47

新发传染病的突然袭击 / 55

艾滋病的起源问题 / 61

新发传染病究竟是什么 / 65

第二章 寄生与被寄生

从寄生生物的源起到生命的起源/ 72

寄生之道 / 78

寄生的,被寄生的,以及寄生在寄生虫身上的 / 81

红桃皇后在奔跑 / 89

驯服病原体 / 94

人类的步伐 / 97

新石器时代:是革命还是灾难? / 103

麻风病与结核病 / 107

随人类祖先一起进化的疟疾 / 112

免疫:实践先于理论 / 114

免疫学之母——吞噬作用 / 117

从指导到选择 / 125

第三章 鼠疫与瘟疫

一波又一波的鼠疫 / 135

人蚤与鼠蚤 / 142

无处不在的污垢 / 152

新发与异变 / 158

一种疾病,百种名字 / 163

复活节岛上肆虐的妖魔 / 171

马克萨斯群岛的不幸 / 178

从马克萨斯蔓延到大洋洲 / 183

欧洲昏睡症 / 188

第四章 生物权力与生物知识

麻风病人的社会性死亡 / 195

隔离检疫与地区封锁 / 199

是病菌,还是邪气? / 203

斑疹伤寒和种族灭绝 / 209

协同合作管控传染病? / 212

第五章 萌发与衰退

埃博拉出血热之谜 / 219

马尔堡病毒去哪儿了? / 225

横行一时的尼帕病毒脑炎 / 226

SARS:21世纪**次大恐慌 / 230

基孔肯雅病:从新发到再发 / 233

汉坦病毒:一个大家族 / 241

潘帕斯草原上的老鼠、小麦和联合收割机 / 245

第六章 科学的觉悟

奔向传染病 / 251

生物恐怖主义和细菌战 / 259

画一个病毒猎人给我吧 / 267

外交与卫生,谁为谁服务? / 277

鼠疫和人偶 / 282

结语 / 288

致谢 / 291

参考文献 / 293


展开全部

节选

从传染病历史中看到未来 张文宏 这是一部关于公共卫生的专业书,也是一本关于传染病的科普书,更是一部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医学史。从非典到埃博拉出血热,从艾滋病到禽流感,甚至到历史既有、近期又现的猴痘病毒,我们都能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它们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从2020年开始肆虐全球、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显示出对传染病的认识的重要性。 作者帕特里斯·德布雷,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免疫学教授;让-保罗·冈萨雷斯,法国国家发展研究所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类与各种病原体碰撞与纠缠的历史用客观而积极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流行病历史,加深对微生物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获得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本书从微生物的发现讲起,讲述了两百多年前传染病学的先驱巴斯德如何用科学实验战胜了存在了上千年的“疾病自然发生学说”,自此展开了人类与微生物持续共存又持续对抗的新篇章。书中不仅有对一些古老的传染病,如鼠疫、麻风病、结核病等疾病的萌发、出现、传播、发展、衰退直至消亡的相关介绍,也有对近年来的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等疾病从发现到形成大流行的说明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的介绍。在书的*后一章则着重提出了科学觉悟的重要性。科学的力量可以使人类走向辉煌,也同样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如何正确地应用科学力量也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书中还对疾病的公共卫生预防与监测,及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给出了系统而客观的建议,这对启发今天的我们如何走出新冠疫情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深入地了解过去发生的传染病的历史,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谦逊。”人类生存于这个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注定要和地球上的各种微生物生死纠缠在一起。所以一旦某种疾病的大流行形成,就不必幻想传染病会凭空消失,也无须过分担心传染病会将人类逼入绝境。终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是人类在抗疫史中展现的常态。传染病的萌生、发展和消退有其生命逻辑和自然规律。人类所要做的,是凭借我们的智慧,依靠科学研究,去理解这一逻辑和规律、摸清微生物的脾性,对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加以监测,积极地展开公共卫生预防及临床治疗。 书中还谈到卫生政策理论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西方公共政策特征,读者未免会有一些不熟悉,但是了解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系统性了解全球情况不无裨益。例如,书中写道,“对传染病的科学管控是以一种非民主的程序为基础的。这样一门新兴理论的目的是要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大自然,而大自然并不是建立在投票的基础之上的”。书中也说到了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信息发布的意见,以及“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向公众解释疫情发展”等做决策时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全球的公共卫生政策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让我惊讶的是,书中的一些观点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让我们得以理解为何全球在抗疫方面的政策、成效会有很强的异质性。而这些理论观点竟然早在本书出版之前就已出现,也就是近20年之前。这显示出这本书的巨大学术价值,以及本书作者在公共卫生国际领域的宽广视野与领先的专业地位。 诚然,微生物以其日益加强的抗药性、不断地变异、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各种新发、突发型传染病来提醒我们它的实力,但人类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科学和医学工作者用不断进步的研究与逐步完善的监测系统,正在实现对各种传染病的围追堵截。这本书凝结了这些医学科学家的心愿:让更多的人增进对传染性疾病的了解,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不歧视、不恐慌,抱持希望、积极预防,这就是每个人可以为传染病防治做的贡献。在新冠病毒阴云尚未散尽的当下,两位作者在这部出版于2013年的著作中发出的提醒与呼吁彰显了学术的前瞻性并充满了现实意义。 “画一个未来给我吧。”这是书中结语的**句话,一如本书的前言与内容,作者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伟大的人类抗疫史。事实上,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此。复杂又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被用诗意的手法描绘了出来,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学的专业知识被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于是,这本书便成为一本开口极大、受众极广的专业科普书。 有人说,一本书一定要让人看到希望,一定要让人受到鼓舞,一定要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便是这本书的意义。 尽情阅读吧,你会收获很多! 2022年6月于上海

作者简介

帕特里斯·德布雷(Patrice Debré) 巴黎索邦大学免疫学教授。他曾在巴黎硝石库慈善医院担任科室主任和研究所所长,也曾担任法国抗击艾滋病和传染病大使。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关于路易·巴斯德的传记,堪称经典。 让–保罗·冈萨雷斯(Jean–Paul Gonzalez) 病毒学专家,法国国家发展研究所主任,元生物(Metabiota)公司(华盛顿特区)新发传染病及生物安全资深顾问。他曾经担任加蓬的弗朗斯维尔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