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76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49637645 ; 978-7-5496-3764-5
本书特色
作者纵论书画,畅谈艺术,这些关于艺术创作的文字,以其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内涵,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即是这些文字的精选,其中既有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也有对个别作品的剖析,也有怀师忆友的追念,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文字行云流水,情感丰富,颇具可读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为书画界知名学者徐建融先生的文化随笔集,计六十篇文章,近三十万字,配若干插图,有些为作者自己的书画作品。文章大多选自《文汇报?笔会》《美术报》《国画家》《书法》等报刊。作者纵论书画,畅谈艺术,这些关于艺术创作的文字,以其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内涵,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即是这些文字的精选,其中既有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也有对个别作品的剖析,也有怀师忆友的追念,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文字行云流水,情感丰富,颇具可读性。
目录
001 宜诗画是荷花
009 西湖的莲叶
013 阳春德泽 万物光辉
—诗画艺术中的向日葵
019 至今犹此论文心
025 春江水暖鸭先知
031 捕蝉、喂鸭、拾蝉蜕的少年时代
038 唤回春色秋光里
043 天堂食府楼外楼
046 鬼音仙韵听秋声
051 寒食《春秋》忆旧游
056 长者之心与赤子之心
061 “扬声息苦”的钟声
064 也谈薛湘灵的身份定位
067 “常把老娘挂心怀”
073 “天下莫大之文章”
077 庐山与石钟山
080 一样心情别样娇
—戏曲和绘画的两个共同话题
085 文房和雅集
—读《琅玕馆修史图》有感
091 寄园弟子谢玉岑
098 钱名山论书三句话
102 入乡随俗的倪云林
109 董其昌的身后是非
114 王伯敏先生
119 王朝闻先生印象
125 分钗半钿尽生尘
—谢稚柳先生的艺术观
136 国香无
—陈佩秋先生的画兰艺术
144 “画画,要有我,又要无我”
—唐云和“新花鸟画”
151 奇峰磊落水云舒
—陆俨少先生的艺术和人生
160 晓得的和不晓得的
—潘天寿的学者态度
165 幽香刚节待薪传
—忆与卢坤峰先生的交谊
171 岳镇川灵
—江兆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祭
179 曾经的锦鳞焕彩
—记画坛三位“睡美人”
188 何远为些
195 聊为陇亩民
201 人品与画品
207 人品和艺品
210 国学中的国画教学
213 中国画为什么会成为历史
218 “国学”中的书画与“美术”中的书画
225 绘画性和书法性
228 国学与西学的不同之处
238 也谈西学化的中国文史研究
241 “书画同源”和“诗画一律”
251 艺术的懂和不懂
254 书法奇正
260 奇正相生
263 题跋、鉴赏又称“再创作”
266 人文真理的多元性
269 书画家兼收藏家
273 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276 “异端邪说”
279 无涯有涯
282 与生活真实拉开距离
285 书法收藏的历史
288 用笔千古不易
291 国画作为“国粹”的变质
294 俗与不俗
296 不敢苟同的闲雅生活
299 己亥销夏记
305 平复平复:我的宅居生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建融,上海人。先后师从于王伯敏先生、谢稚柳先生、陈佩秋先生。工诗文,善书画,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辞海》编委暨美术卷主编,著述颇多,有《中国书画》《长风画麈——徐建融论中国画》《毗庐精舍集》《潘天寿艺术随笔》等一百余部编、著作品。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