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全两册)(精装)

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全两册)(精装)

1星价 ¥143.0 (5.5折)
2星价¥143.0 定价¥26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082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67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00208215 ; 978-7-100-20821-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众神的山川》是刘宗迪教授《山海经》研究“天书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如果说**部《失落的天书》探究的是《山海经》所蕴含的古代中国世界的时空观与宇宙观的话,这本《众神的山川》则是借助步步为营的地理考证,将《山海经》从“神话”的迷障中打捞出来,在实有的地图上找到那些山与川的位置。
不得不说,刘宗迪教授是一位富于雄心的研究者。他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把被“神话”的《山海经》还原成一幅实实在在的山川地图,更要从这些抽丝剥茧的钩沉中,还原一段令人惊叹的远古历史。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一部囊括万有的宇宙图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堪称一部上古自然知识与文化记忆的宝库。
经文记录的众多山川、方国、丘墟地名,作为先民铭写于大地之上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凝聚了极为丰富的上古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记忆。它们组合为一幅山川与都邑并陈、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穿越时光之门,回到那个众神守护山川、大地与星空交映、华夏与万国杂然并存的历史图景。
借助《山海经》地理空间的重建,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曙光初启的“前华夏”世界。

目录

导言 《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学
上编  流观山海图
**章 俯仰终宇宙:《大荒经》概观
**节 《大荒经》的内容与构成    
第二节 《大荒经》的文本与版图    
第三节 《大荒经》的星象与神怪    
第四节 《大荒经》的方国与人物    
第五节 《大荒经》:宗教地理图志  
第二章 山川博物志:《山经》概观
**节  山蕴万物:《山经》博物学发凡    
第二节  万物有形:《山经》中的怪物    
第三节  鸟兽有灵:《山经》中的灵异    
第四节  山川之守:《山经》中的群神    
第五节  大地经纬:《山经》地理学发微  
第三章 大地测量术:《山经》的尺度
**节 《东次三经》与庙岛群岛  
第二节 《山经》的测量与里距    
中编  山川与历史
第四章 四海之内:《大荒经》的世界
**节 《大荒经》中的“四海”    
第二节  北齐之国:《大荒经》的北方海岸线    
第三节  苍梧之野:《大荒经》的东南海岸线    
第四节  姑射之山:《大荒经》的东北海岸线    
第五节  九河之地:《大荒经》的西海    
第五章 众神之巅:昆仑之墟的山川与神灵
**节 《西次三经》的山川:昆仑地理考    
第二节 《大荒西经》的山川与方国    
第三节  昆仑之墟的神话与星象    
第六章 齐通四海:《南山经》《东山经》的山川古道
**节  泰山向东:《南山经》的地域    
第二节  渤海以南:《东山经》的地域    
第七章 大雁之门:《北山经》的山川薮泽
**节  鸿雁于飞,集于大泽    
第二节  黄河口的牧马之地:《北次一经》的地域    
第三节  北海畔的桑蚕之野:《北次二经》的地域    
第八章 禹河寻踪:《北次三经》与洪水地理
**节  所谓“太行之山”    
第二节 《北次三经》的文本构成    
第三节  河出孟门之上    
第四节  洪水薄乎空桑    
第五节  海畔碣石    
第六节  禹河真迹    
第九章 泰山之阿:《西山经》山川考
**节  黑水之间有华山    
第二节  汉水出嶓冢    
第三节  洛水出刚山    
第四节  渭水出鸟鼠同穴之山    
第五节  地名之旅:由鲁西到关中    
第六节 《山经》四方经的地域范围概观    
第十章 九河之都:《中次三经》的山川与神灵
**节  太逢之神与风伯    
第二节  九河之都与河伯    
第三节  帝之密都与高禖    
第四节  鬼方之神    
第五节  众神的家园    
第十一章 禹居阳城:《中山经》山川的夏史印记
**节  又见飞鱼:《中次一经》的地域  
第二节  伊洛之间:《中次二经》和《中次四经》的地域    
第三节  夏墟何在?     
第四节  舜耕历山:《中次五经》的地域    
第五节  阳虚之山:禹居阳城考    
第十二章 朝歌之山:《中山经》山川的商史印记
**节  放马桃林:《中次六经》的地域  
第二节  牧野何在?     
第三节 《逸周书•世俘》所记牧野之战地理考    
第四节 《逸周书•度邑》所记“有夏之居”考    
第五节  泰山之麓的商王兽苑    
第六节  故国芳草:《中次七经》的地域    
第七节  泰山之下是中国    
第八节  太室山的西迁    
第十三章 江出岷山:《中山经》山川的楚史印记
**节  江水之源:《中次九经》的地域    
第二节  荆山之首:《中次八经》的地域    
第三节  首阳之巅:《中次十经》的地域    
第四节  沧浪之水:《中次十一经》的地域  
第五节  清华简《楚居》所记早期楚墟考    
第六节  九江所汇:《中次十二经》的地域  
第七节 《楚辞》地理辨    
第八节  中心与边缘:《山经》地域概观    
下编  重构古史版图
第十四章 宅殷土芒芒:《山海经》的历史空间
**节 《山海经》与商代地域    
第二节 《山海经》中的古史记忆    
第十五章 殷有册有典:《山海经》的成书年代
**节 《大荒经》《海外经》古图成于商代  
第二节 《山经》成书于西周春秋之际    
第十六章 众神的黄昏:秦始皇与《山海经》
**节  西土的崛起:《山海经》空间格局的重构    
第二节  东土的召唤:秦始皇巡守的神话地理学    
结语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大荒经》五篇共记述了山(丘) 138座,中《大荒东经》22座,《大荒南经》 36座,《大荒西经》36座,《大荒北经》 28座,《海内经》 16座。大多仅记山名,个别则说明山上所有之物或相关传说,如《大荒南经》“有宋山者, 有赤蛇,名日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日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
《大荒经》群山之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荒东经》的七座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的七座日月所入之山,以及分居四方的四座“四极之山”,它们实际上构成了-个以地平圈上的山峰为参照的天文坐标系,用以观测一年四时中太阳出入方位的变化,据之可以确定节气和月份。这些山峰表明了《大荒经》所据图画与原始天文学的关系。
《大荒经》五篇共出现23条河流之名,其中,《大荒东经》 3条,《大荒南经》 11条,《大荒西经》1条,《大荒北经》 8条, -般仅记述水之所出或所入,如《大荒南经》云:”有泪天之山,赤水穷焉”、“有荥山,荥水出焉”、"有成山,甘水穷焉”。
《大荒经》四方皆有海,称为“东海”、“东南海” 、“南海” 、“西南海”、 “西海” 、“西北海”、“北海” 、“东北海” 等,可见《大荒经》版图四面环海。《大荒经》 往往只有在说明山、国等的方位时,才提到海,以海作为方位参照。如《大荒东经》云:“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东海之外,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大言”。
此外,《大荒经》 中还有多处关于泽、渊、林的记载。泽为湖泽,仅见于北方与西方,北方有“大泽”,西方有“三泽水”。渊则为泉渊或积水而成之河渊,四方皆有,而南方独多。
这些自然地理景观分布于大荒经图各方,足以证明这幅图画的地理学价值。
《大荒经》五篇共记述了86个方国,其中《大荒东经》19国,《大荒南经》 15国,《大荒西经》16国,《大荒北经》 18国,《海内经》 18国。《大荒经》 关于国的记述,详略不一,有些仅记其国名与所在,有些则详言其国人物样貌、族姓、世系乃至食物、动作等。有些国名为平淡无奇的专名,如葛国、贏土之国、夏州之国、盖余之国、季禺之国、盈民之国之类,似为实有之国;有些国名则为墓写形容之词,如大人之国、小人之国、白民之国、默之国、三身之国、羽民之国、卵民之国之类,大多形象怪异,透露出浓厚的神异色彩。有些方国则具有强烈的神话意味,如女和月母之国“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其短长”( 《大荒东经》),羲和之国“生十日”(《大荒南经》)之类。诸如此类摹写形容之国名和具有神话色彩之国,皆非真实方国,实为述图者对于图画中特定场面和人物形象的误解。
《大荒经》记载的众多方国族姓,表明这幅图画非常古老,为考证此图的历史文化渊源提供了线索。
《大荒经》中还记载了多处帝王的丘、台、墓葬。《大荒西经》 有轩辕之台,《大荒北经》 有共工之台、众帝之台,《海内经》 有九丘,名日陶唐之丘、叔得之丘等;大荒东北隅有颛顼及其嫔之葬,东南隅有帝尧、帝誉之葬,南方有帝俊、叔均之葬,西南有后稷之葬。诸帝皆为神性人物,这些分布大荒四隅的帝王之丘、台、墓葬体现出大荒世界的宗教意味,也保存了珍贵的上古历史记忆。
……

作者简介

刘宗迪,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上古历史地理、先秦文献、神话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失落的天书》《古典的草根》《七夕》《的世界》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