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犯罪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天大法学文库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犯罪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天大法学文库

1星价 ¥56.2 (7.8折)
2星价¥56.2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688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3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19768850 ; 978-7-5197-6885-0

内容简介

本著作坚持贯彻“刑事一体化”研究理念,以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执行法学为研究视角,以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和事后矫治为研究进路,对我国当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较为深入地研讨。首先,通过采用个案分析、类案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校园欺凌、弑亲犯罪、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等特殊类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总结各种犯罪类型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犯罪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其次,尝试从犯罪亚文化视角审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在丰富和发展犯罪亚文化理论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揭示未成年人实施暴力犯罪的成因并提出具体的防控对策,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次,从比较的视野出发,充分结合国家相关立法的修订,研究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干预体系,对罪错未成年人处遇决定机制、专门学校开展的矫治教育措施等进行深入分析。*后,本著作充分兼顾国家中长期相关制度的合理构建与当下实际问题的妥当解决,有助于提升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推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设进程。

目录

目 录 导 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章 校园霸凌的行为特征与社会预防对策 **节 当前校园霸凌的基本问题 一、校园霸凌的概念 二、校园霸凌的类型 三、校园霸凌行为的典型特征 第二节 校园霸凌行为之罪因分析 一、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的个人因素 二、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的学校因素 三、校园霸凌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 四、应对校园霸凌行为适用刑事法律存在障碍 第三节 校园霸凌行为的社会预防对策 一、采用综合性的防治举措对施暴者施加个别预防 二、通过校方实施“噪声干扰”破坏犯罪环境进行预防 三、通过多措并举净化滋生霸凌行为的社会土壤 四、通过割离“被害倾向”进而促进对霸凌行为的被害预防 结 语 第二章 青少年弑亲行为的主要特征、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节 青少年弑亲行为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青少年弑亲行为的主要特征 一、时空特征 二、弑亲行为特征 三、行为主体特征 四、被害人特征 第三节 青少年弑亲行为之成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学校因素 第四节 青少年弑亲行为的防治对策 一、以社会资源提供全面支持 二、以心理干预化解弑亲倾向 三、以生命教育促进人格健全 四、以亲职教育实现被害预防 结 语 第三章 犯罪亚文化与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防控 **节 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一、文化、亚文化、犯罪亚文化 二、犯罪亚文化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特征的现实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象特征分析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隐性特征分析 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视角下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成因分析 一、学习行为引领下的文化消费 二、文化失范视域中的社会变迁 三、日常活动概念中的文化冲突 第四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制度的具体构建 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司法规制 二、设置犯罪亚文化与未成年人的阻断机制 结 语 第四章 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现状、成因与预防对策 **节 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现状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二、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主要类型 三、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典型特征 第二节 青少年实施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青少年受网络空间逆主流思想影响严重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使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愈加薄弱 三、被害人缺乏网络技术防范知识为犯罪降低难度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虚拟财产犯罪的技术预防 二、广泛开展青少年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预防教育 三、提升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的被害预防能力 结 语 第五章 青少年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现状、成因与防控对策 **节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现状分析 一、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网络化分析 二、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量分析 三、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主体情况分析 四、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团伙化情况分析 五、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高科技手段利用情况分析 六、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涉案金额及量刑情况分析 第二节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成因分析 一、网络信用卡诈骗本身的特点刺激犯罪高发 二、部分社会主体怠于承担协助网络诈骗治理的社会责任 三、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原因 四、被害人自身原因 第三节 网络信用卡诈骗防治对策 一、出台政策“组合拳”,打击个人信息贩卖与打击诈骗相结合 二、公安机关对犯罪各阶段进行针对性打击 三、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防控犯罪的整体机制 四、梳理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犯罪地理学规律 五、采取有针对性的被害预防对策 结 语 第六章 罪错未成年人处遇决定机制的改革困境与合理构建 **节 罪错未成年人处遇决定机制司法化改革主张 一、司法化改革的主要观点 二、司法化改革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对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化决定机制改革困境的反思 一、对实践中处遇措施适用困境的错误归因 二、对行政机关不能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权存在误解 三、对我国国情和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现状存在认知偏差 四、采取刑事司法模式未能体现未成年人特殊保护需要 第三节 专门教育的行政化改革路径 一、坚持专门教育的行政化决定方式 二、完善专门教育的行政化决定程序 结 语 第七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干预体系的制度构建 **节 国外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适用状况与比较分析 一、国外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适用状况 二、国外少年司法制度具有的共性 三、国外少年司法制度存在的差异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干预中的制度问题与模式选择 一、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干预中的制度问题 二、我国应坚守“混合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干预模式 第三节 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三元干预体系 一、一般不良行为的“社会”干预体系 二、“轻微违法”行为的“行政”干预体系 三、“严重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司法干预体系 结 语 第八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读学校构建与工读教育完善 **节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遇机构的历史与现实 一、感化学校 二、工读学校 三、未成年犯管教所 第二节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遇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制度保障措施乏力 二、司法矫治功能缺失 三、教育功能的畸形发展 第三节 解决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合理处遇的对策 一、工读教育亟须开展 二、以制度保障工读教育开展 结 语 第九章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专门教育完善路径探索 **节 “两法”修订的不彻底性造成法律适用困境 一、实体条件不明确 二、程序规定不完善 第二节 制度设计本身有侵犯严重不良行为人权利之隐忧 一、国务院制定《专门教育实施办法》的合法性存疑 二、回避专门教育期限规定可能陷入不定期处罚争议之中 三、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行为人的权利救济保障 第三节 发展和完善专门教育制度的改革路径 一、修改法律规范,形成统一法律体系 二、整合教育矫治资源,激活专门教育措施 三、坚持并完善行政化的专门教育决定方式 四、灵活设置多种机制,构造分级分类处遇模式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阳,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第六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天津市法律逻辑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法学会刑法学分会理事、美国华人社会犯罪学研究会(ACCCJ)会员、天津政府法治智库专家、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和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执行法学。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城市青少年犯罪防控比较研究——基于英美 的理论和实践》(独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刑罚适应性及其实现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扫黑除恶政策法律视域下涉黑涉恶犯罪问题研究》( 著者,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在《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政法论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等法学、犯罪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近10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 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 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 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天津市法学理论法治实践研究重点课题等社科类项目1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