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39703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8cm
- 页数:345页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03970382 ; 978-7-5039-7038-2
本书特色
《2019—2020中国建筑艺术年鉴》能反映出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集学术性、史料性于一体,是我国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领域的权威性年度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建筑文化方面的论文集。全书收录了2019年度至2020年度优秀建筑艺术作品、建筑艺术研究论文、建筑论文摘要、建筑书目以及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大事记等。该《年鉴》已出版多卷,在国内建筑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侧重建筑艺术与建筑美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外建筑历史的研究,并涵盖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历史地段与文物建筑保护、景观园林艺术、环境与公共艺术舞台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该所注重以文化视角审视和阐释建筑历史和当代建筑创作,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并关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同时致力于在建筑界与文化界、学术界与社会公众之间搭建起对话的平台和互通的桥梁,为此积极策划组织并编辑出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等有关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图书和刊物。多年来,建筑艺术研究所出版了多种研究成果,并完成20余个建筑规划、设计项目。
目录
传统聚落古今观——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
疫情提醒我们要思考什么
2019—2020年中国建筑艺术聚焦
优秀建筑作品
建筑焦点
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
中国建筑创作十年(2009—2019)
工业建筑:一种关于生产效率的美学
区域建筑学
建筑艺术论文
铜铟镓硒光伏建筑的美学特征初探
超越轴线迷思:地景与院落的校园设计笔记
图像与观念:建筑的两种语义类型与叙事模式
布扎“构图”再认识
游走与驻留——京杭运河浒墅关步行双桥设计记
从工业遗地走向艺术水岸——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5.5km滨水岸线的更新实践中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塑触发
声·乐·景——基于“天籁之音”理念下的庄子声景美学研究
中国涂鸦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赢发展策略探讨
台湾社区公共艺术价值观变迁研究——以1998—2016年台湾公共艺术设置案作品为例
“从停滞中解放建筑”——浅论建筑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结合
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以陈庄为例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双构特征及保护启示
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为例
圆明园盛期的植物香景探究
城市工业遗产文化艺术价值研究——以南昌舰为例
废墟审美下的设计策略——首钢园区冬训中心与五一剧场地块景观设计解析
促进公众参与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艺术介入广州老旧社区微改造实践为例
从表征到内里——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传统民居藻井的价值与典型艺术特征研究
“静谧与光明”——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艺术性表达
长城艺术的保护对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艺术营构分析——以胡雪岩故居为例
“三雕”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环境
海外掠影
情动的包豪斯——包豪斯实验中的构型和具身化
巴塞罗那老城:城市更新还是动态提升?
信仰与艺术的重逢——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罗马教廷馆浅析
不可丢弃的原始性——阿道夫·路斯的装饰观念思辨
瘟疫、城市公共卫生与风景园林——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城市公共卫生和风景园林的影响
建筑艺术论文摘要
建筑艺术书目
2019—2020年中国建筑艺术大事记
编后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是从事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理论研究的专门科研机构。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原称“建筑艺术研究室”,组建于1988年7月;2001年8月机构调整改革改为“建筑艺术研究所”;2019年9月,机构调整改革改为现名。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侧重于以史论为主的基础理论建设工作,并关注创作现状,尤其侧重于从文化与艺术角度,研究中外建筑艺术创作的成就与规律;实行开门办所,从学术层面和设计实践两方面积极参与社会上建筑艺术、建筑规划等工作。建院以来,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已完成多个建筑规划、设计项目,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近年来,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集体项目主要有: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西部人文资源调查及数据库”“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三维数据库”“中国建筑艺术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文化大系”;编辑出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丛书》《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丛书》;由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申报的“北京传统四合院营造技艺”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底至今,已举办六届“中国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21年由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牵线,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北京市文物局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
庭院造园艺术——浙江传统民居
¥18.7¥59.0 -
为建筑看相
¥17.6¥45.0 -
小户型空间放大术
¥19.6¥58.0 -
营造法式
¥54.9¥98.0 -
古拙-梁思成笔下的古建之美
¥58.2¥88.0 -
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乡土漫谈(精)/大家小书
¥15.8¥39.0 -
陕西传统民居雕刻文化研究:中:砖雕集
¥284.2¥980.0 -
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原书第3版)
¥35.2¥90.0 -
重新设计城市-原理.实践.实施
¥20.7¥58.0 -
现代建筑
¥40.9¥114.0 -
寻找城市-一名建筑师的欧洲旅行笔记
¥20.7¥58.0 -
居家风水
¥23.0¥68.8 -
艺苑畅游丛书-锦彩纹饰
¥21.9¥58.0 -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6.6¥54.0 -
材料与空间:设计美学
¥40.4¥68.0 -
中国人居印象75年(1949-2024)
¥44.5¥58.0 -
T/CSOTE 0006-202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导
¥24.7¥30.0 -
未来人居: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竞赛作品精选集
¥118.5¥158.0 -
古城建筑标志
¥13.7¥39.8 -
建筑4.0——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技术、工具与材料
¥94.7¥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