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文学研究散论(精)/外国文学论丛/中华译学馆

外国文学研究散论(精)/外国文学论丛/中华译学馆

1星价 ¥72.0 (6.1折)
2星价¥72.0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523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1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305252372 ; 978-7-305-25237-2

本书特色

这本著作精选了聂珍钊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发表的专题论文、学术访谈、图书评论及著作序言等,从中可以了解这位知名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耕耘的历史脉络及其学术特色,特别是其对文学研究中跨学科研究的关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创见,为文学研究界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 外国文学论丛 许钧 聂珍钊 主编 《法国文学散论》 许钧 著 《当代英美文学散论》 郭国良 著 《德国文学散论》 范捷平 著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散论》 高奋 著 《早期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散论》 郝田虎 著 《外国文学研究散论》 聂珍钊 著 《外国文学经典散论》 吴笛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外国文学研究论文集,主要由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访谈录、序言和杂论组成。其中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访谈是本书主体,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创建历史,还可以了解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近期新理论思考与发展。收录的序言和杂论来源于著作和报刊,是作者外国文学研究思想的重要补充。本书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此书将其与外国文学研究相关的文章汇集成书,反映了其研究研究脉络,对于爱好外国文学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目录

卷一 跨学科研究
003问题研究、比较文学与辩证法
009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025脑文本和脑概念的形成机制与文学伦理学批评
041论脑文本与语言生成
058论语言生成的伦理机制
089哈代的小说创作与达尔文主义
107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
118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建构和谐世界
卷二 文论、教材、期刊与随笔
137构建中国特色学术理论 引领国际学术话语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例
142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及社会责任
147天才作家的痛苦
——西欧作家命运散论

158论非虚构小说
174论诗与情感
197诗歌永远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202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
205不朽的易卜生与易卜生研究新发展
211关于建设20世纪西方文学史教材的研究
231建构外国文学史新体系
233学术期刊和世界文学的研究与交流
248中国学术期刊要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
251努力建设一批有国际话语权的学术期刊
255莎翁故乡纪行
261勃朗特姐妹故乡行
266哈代和多塞特
卷三 访谈与大会致词
275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聂珍钊访谈录
285查尔斯·伯恩斯坦教授访谈录
321勤学求真,创新求是:漫谈我的治学之路
342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族裔文学:聂珍钊教授访谈录
362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哲学:兼论在中国召开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聂珍钊教授访谈录
388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脑文本:聂珍钊与王永的学术对话
406“跨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研讨会闭幕词
410“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414“剑桥学术传统与批评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420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424“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428在英语诗歌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词
卷四 书评
435让我们共同面对灾难
——世界诗人同祭汶川大地震
444智慧文学的智慧诠释
——评《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
452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的理论及方法论价值
466评王立新的《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
474莎士比亚研究新路径:评陈红薇教授的《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

展开全部

节选

摘自 哈代的小说创作与达尔文主义 哈代1922年在为《新旧抒情诗集》写作的序言《辩护》中表明,他接受了进化的思想,这也表明哈代同样接受了与进化理论联系在一起的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理论。哈代在序言《辩护》中说,他写诗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好恶习惯,也不是为了讴歌社会的偶像。他引述他在20年前写的一首诗《在黑暗中》(“In Tenebris”)里的两句话:“假如有路通往善,就急需要考察恶。”接着哈代又解释了自己的这一思想:“这就是说,通过研究现实,随着观察一步一步获得明确认识,着眼于可能的*好结局:简而言之,就是进化的社会向善论。” 哈代在为1912年威塞克斯版小说写作的总序中,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其中**类名为“性格与环境小说”,是哈代小说中*主要的部分,除了《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无名的裘德》《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绿荫下》外,还包括两个短篇小说集。从**类小说的名称上可以看出,哈代对性格与环境的强调在思想上与达尔文主义是相通的。哈代在总序中还表示出他对万物起源的关注,提到宇宙的科学理论和斯宾塞的影响。 进化论是哈代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也是他的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哈代对达尔文主义的接受具体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其创作和艺术构思,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进化论的思想。 《绿荫下》“是*能体现哈代早期小说主题的作品”,它以优美的抒情、欢快的幽默、田园的色彩、牧歌的情调为哈代早期一系列小说定下了基调。哈代在对这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构思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生物学的进化论。哈代按照四季的变化用冬、春、夏、秋象征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进程,这实际上就是作者用达尔文主义解释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努力。哈代把大自然的演化、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发展同小说中梅尔斯托克乐队的历史命运结合在一起,以此表现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在小说中,可以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旋律中感觉到大自然的律动。狄克·杜伊和芳茜·黛在冬天恋爱,播下爱情的种子,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在具有生命活力的春天,爱情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开放出美丽的花朵;伴随着万物生长和走向成熟的夏季,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考验,通过了恋爱中*重要的阶段;当进入收获季节的秋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结出了果实。四季轮回,春华秋实,人类社会同自然世界有着相似性。哈代用大自然的规律说明人类社会的规律,表达了自己对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基本看法和对田园理想的向往。 达尔文主义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哈代的另一部小说《还乡》中也得到了艺术的体现。《还乡》是“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开头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物活动的场景——爱敦荒原,揭示了它饱经沧桑和永恒不变的特征。它原始古老,粗犷质朴,保守落后,多少个世纪一成不变。它把现代文明看成它的对头,用讥笑敌视的态度看待世事的变迁,并因此同企图改变它的居民发生了尖锐冲突。生活在爱敦荒原上的小说女主人公游苔莎有“现代人”的烦恼、叛逆与追求,同自己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渴望爱敦荒原以外的世界和生活,正如她所说,她“想享受到所谓的人生——音乐、诗歌、热情、战争和世界的大动脉里一切的搏动和跳跃”。尽管她希望摆脱压迫和束缚自己的环境以实现个人意志的思想和行为无可厚非,但也正是由于她不能适应自己的环境才造成了自己的毁灭。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克林不满自己故乡的落后,企图通过办学校来改造它,*后也同样失败了。他*终用近乎悲观的话语给自己做了总结:“我们不打算怎样在人生里光荣前进,而只打算怎样能不丢脸地退出人生。”而哈代也在小说中对克林做了达尔文式的总结:“这种情形,叫他想到,事物不朽不灭的演化,是有不能预知的因素操纵着的。”在小说的所有人物中,只有文恩和朵荪忠实于爱敦荒原这个古老的世界,他们没有野心、性格随和,同周围世界友好相处,因此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并*终得到幸福。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另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通过卡斯特桥市的变迁,象征性地描写了一个有着自然基础的古老社会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毁灭。哈代在描写传统的卡斯特桥市的毁灭过程时,他的思想基础仍然是达尔文主义。哈代用生物进化的规律反衬新旧社会的更替,说明卡斯特桥的变化和这个城市的毁灭是人类和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 在小说开头,亨察尔卖妻的行为尽管被评论家们看成亨察尔宗法道德观念的反映,看成他作为一个家长式人物的典型特征,而实际上亨察尔的卖妻行为却暗含着哈代构思这一事件时所坚持的达尔文思想。亨察尔当时喝醉酒后讲明了他要卖掉妻子的真正理由:妻子导致他失去工作和陷入生存的困境。他说:“我要是能够再变成一个自由人,只要一动手干,就值一千镑。”在他看来,只要没有了妻子,他的命运就可以彻底改变了。因此,从亨察尔的真实处境看,如果我们不对他在家长思想支配下的卖妻行为给予道德评价的话,他卖妻的行为就是为了生存竞争而使自己适应环境的一种努力。亨察尔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亨察尔卖掉了自己的妻子,适应了生存环境,不仅生意兴旺发达起来,还当上了卡斯特桥市的市长。 亨察尔的发达是同他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并尽力弥补。他请伐尔伏雷做他的商号的经理时说:“我在事业里真费了一番气力,也很忙,才建立了这份商号。可是要它站得住,非有判断和知识不可。不幸,伐尔伏雷,我对科学太不行,计算也不行——我是一个不能锱铢必较的人。”他聘请伐尔伏雷做了经理,他的生意很快发达起来。但是,亨察尔同伐尔伏雷的合作由于他的妒忌心理而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新的竞争,并*终导致亨察尔商号的倒闭和他个人的毁灭。 哈代用生存竞争的原则来表现亨察尔同伐尔伏雷之间的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生存竞争首先是从举办游园庆祝会开始的。这场通过游园会的形式表现的竞争充分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暗示了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亨察尔的游园准备工作尽管是充分和奢华的,但是他忽视了决定游园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即可能突然变化的天气的影响。就在他的游园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他即将获得的成功彻底粉碎了。而伐尔伏雷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并预先做了准备,因此在他遇到同一场暴风雨的时候,却能够处之泰然,享受成功。他们的失败和成功,正是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理论的*好说明。在哈代的笔下,亨察尔同伐尔伏雷的每一次竞争都按照生存竞争的原则不断向前演化,直至这场竞争出现*终的结果。在卡斯特桥市,小麦的收成是受天气支配的,经营小麦的生意也受到天气的影响。在亨察尔同伐尔伏雷的竞争中,谁掌握了天气,谁就能决定胜负。但是,亨察尔又一次犯下了给他带来毁灭的错误:为了获得天气的准确情报而去求助预报天气的先知。在这一次竞争中亨察尔很明显又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这给他带来了严厉的惩罚,并*终导致他的破产。亨察尔是传统社会和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哈代描写了他同新的社会和阶级的代表人物所进行的生存竞争,描写了他的悲壮的失败和注定的毁灭,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一直到小说*后,亨察尔还是没有认识到他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领悟到自然总是欣然支持非正规的社会原则”。 哈代在阐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时,并不局限在生物进化论的狭义范围内,而是更多地在广义的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观察和认识世界。因此,亨察尔和伐尔伏雷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亨察尔是旧的宗法制农村社会的代表,伐尔伏雷则是新的资产阶级关系的代表。因而他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就不仅局限于个人之间,而是两大社会阵营之间的斗争。根据适者生存的原理,亨察尔和他所代表的社会终归毁灭,被伐尔伏雷和他所代表的新的社会关系取而代之。就哈代的小说创作来说,随着农村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他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命运的主题也因这部小说基本上步入了一个完满的阶段。

作者简介

聂珍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etry and Poetics副会长,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及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LS,arca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Style,CLCWeb,Kritika Kultura等推出专刊或发表评论,对其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研究和推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