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1747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020174751 ; 978-7-02-017475-1
本书特色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通行、读者认知度*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国家并不富裕的时代,文化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平,造就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平就很重要。对此,人文社内部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就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就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平很高,自己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习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性,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初就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 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平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一切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 古籍出版和一般图书不同,即使出版了,工作也未结束。钱锺书的《宋诗选注》1958年面世,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封杨绛先生的书信,是钱先生去世后,她逐条订正《宋诗选注》的排印讹误。李俊编辑则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他改校样的感受——这句诗里的“恨”,是遗憾之意。造就一个经典版本,需要不断修订打磨,改正讹误,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一本书经过几代人之手,历时数十年,并不罕见。只要有需求,严格来说就没有终结之时。古籍出版所蕴含的精神,一如那部讲述编纂辞书的日本电影《编舟记》,精益求精,琐细平淡,无论怎样施以审美的目光,终究是寂寞的。 当代人做选本,有自己的优势 “文革”之前,列入读本丛书的书有十二种。据周绚隆介绍,丛书的出版在“文革”中放缓,但并未中断。“文革”后,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读本丛书也在八十年代初呈现蓬勃之势。一批在“文革”中被搁置延误的书出版了,重新活跃的学术界贡献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一批作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像今天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就是这一时期面世的。 近些年,读本丛书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一批唐宋以后的文选和诗选陆续加入。周绚隆概括为:“断的补齐,个别版本替换,有问题的修订。”古典编辑室重整规划,丛书下设三个系列:一是四大名著;二是历代诗选,如今从《先秦诗选》到《清诗选》已出齐;三是断代文选,有《唐文选》《明文选》《清文选》等。三个系列加上已有的词选、曲选、四大名剧等,结构更为平衡。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几个选本很有名,如今由于版权原因,已不在读本丛书之列,《诗经选》更替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本。至于增补新书必然涉及的编选者问题,周绚隆说,要选择在某一领域有长期投入和深度积累的学者,“我们要避开那些特别忙的学术达人,掌握各种资源的学术组织者,他们是不会给你好好干的。” 周绚隆认为,今人编选古籍,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能掌握和利用海量信息,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对作家作品和版本的研究大大细化,与纯粹靠记忆和学养的前辈学者相比,这些都是优势。“但我们的专注程度不如老一辈。另外,现在借助各种工具,互相参考,选本的独特性就不如过去那么鲜明。不过,选家的个性和经典性之间未必都是同步的,首先我们还是要追求经典性,不要遗漏重要作品,希望在保证经典性的情况下有一定独特性。” 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 如今,读本丛书面临着新环境,国家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读者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升温。“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明显感觉经典文学的经典版本,销量在持续回升。”周绚隆介绍说,去年人文社的“四大名著”平均销量都过了五十万套,业绩超出以往。而刚面世不久的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印了5000套,很快就加印了。“如果是2000年前后,印5000想卖掉,就要费很长时间。” 周绚隆觉得,随着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古典文学纸质书的依赖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读者重新开始关注有品质、有品牌的东西。我们再版读本丛书,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不过,他并不一味乐观,“必须承认,古典文学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跟过去比还是下降了很多,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现当代作品,不管原创的还是引进的,有很多是消费品。但古典文学,即使很轻松的东西,在许多读者看来,也是知识性的,还是有一定的分量,不太容易接受。” *近,古典编辑室的葛云波写了一篇文章《如何识破机器人的“伪诗”》,他从作家韩少功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一文谈起。韩少功把宋代秦观的一首七绝和IBM的作诗软件“偶得”的一首作品并置,让三十多位文学研究生分辨,结果很多人“犹疑不决抓耳挠腮”。接下来,葛云波逐一分析了机器生产的这首诗的“不对劲”之处,实际上从字句到格律破绽都很明显。“熟读唐诗三百首,识破假作不用久”,葛云波觉得,目前并不是机器作的诗有多高明,而是我们自身阅读古典文学的经验不足,导致真伪莫辨。 显然,积累这种经验,培育对古典文学的感受力,没有捷径,只能从*基本的阅读开始。历时六十余年锻造而成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就是一套打基础的书。曾经参与丛书工作的人文社老一辈编辑陈新先生认为:“时代变了,如今的出版社大多专注长篇大卷、总集、全集之类,对小打小闹的如选本等作品,基本上已无暇顾及,因此在书店中也很难找到新的古籍选本。但我认为,要弘扬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如果离开优秀的古籍选本,恐怕难以为功。不妨设想一下,一位普通的读者,哪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从篇幅浩瀚的总集、全集中去吸收营养,何况优良的古籍选本,并非真正没有市场。” 让古典文学走出学院的藩篱,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营养,前辈们已经做出了示范,能否接续这个事业,就要看出版界、学术界的志向和能力了。比起学院内部的研究和积累,普及恐怕是更艰难、更重大的课题。
内容简介
林则徐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政治活动家,并非纯粹的文人学者和诗人,但这并不妨碍其诗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林则徐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纪实性特点,同时又具壮怀激烈、文采横溢的艺术特征。通过阅读林则徐的诗文作品,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形象且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以及林则徐本人的气魄和精神。该书注释精详,能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对作品进行细致介绍。经过杨国桢先生的选编注释,这些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 金句摘抄 ☆不逢盘错,不足以试利器也;不涉邛崃,不足以骋良辔也。——林则徐《三吴同官录序》(《林则徐选集》) ☆匪始之难,终之实难。——林则徐《湖滨崇善堂记》(《林则徐选集》) ☆臣愚以为鸦片之流毒于内地,犹痈疽之流毒于人心也。——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林则徐选集》) ☆采访宜广而周,抉择宜精而确。——林则徐《大定府志序》(《林则徐选集》) ☆篮舆冲破晓堤烟,宿鹭惊飞水满田。——林则徐《晓发》(《林则徐选集》) ☆吠犬知村近,鸣蛙隔水多。——林则徐《夜济》(《林则徐选集》) ☆边氓也唱迎年曲,到耳都成劳者歌。——林则徐《伊江除夕书怀》(《林则徐选集》) ☆驿使曾来否?正江南、小桥晴雪,一枝春透。——林则徐《贺新郎》(《林则徐选集》) ☆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林则徐《高阳台》(《林则徐选集》) ☆刍尼解事,看两度殷勤,毛衣秃尽,填出旧时路。——林则徐《买陂行》(《林则徐选集》)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2022—2023年目前推出的为第四辑。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第四辑) 1. 先秦诗选增订版(赵敏俐 刘国民 选注) 2. 汉魏六朝诗选(陈庆元 于英丽 选注) 3.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 4. 宋诗选(张鸣 选注) 5. 金元诗选(邓绍基 选注) 6. 明诗选(杜贵晨 选注) 7. 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选注) 8. 左传选译(沈玉成 译注) 9. 刘禹锡诗选(阎琦 邱晓 选注) 10. 宋词选(胡云翼 选注) 11. 周邦彦选集(蒋哲伦 选注) 12. 陆游选集(王水照 高克勤 选注) 13. 聊斋志异选(张友鹤 选注) 14. 林则徐选集(杨国桢 选注) 15. 严复选集(周振甫 选注) 16. 王国维诗词选(陈永正 选注)
目录
目 录
前言
文 选
林希五先生文集后序
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
三吴同官录序
跋岳忠武王墨迹
闽县义塾记
龙树院雅集记
跋
由襄阳赴省传牌
江苏查赈章程
筹济篇序
致陈寿祺书
会奏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折
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
江南催耕课稻编叙
湖滨崇善堂记
娄水文征序
巡河日记(四则)
畿辅水利议(八则)
防汛事宜
筹防襄河新旧堤工折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复龚自珍书
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
谕英吉利国王檄
会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折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
英夷鸱张安民告示
洋事杂录(六则)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
同游龙门香山寺记
致姚椿王柏心书
致汝舟书
壶舟诗存序
分书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
致邵懿辰书
大定府志序
致刘齐衔书
诗 选
题甘滋苍明经澍所藏陈秋坪老人诗册
驿马行
汤阴谒岳忠武祠
裕州水发村民舁舆以济感而作歌
即目
河内吊玉溪生
答程春海同年恩泽赠行
答陈恭甫前辈寿祺
题王竹屿通守凤生《江声帆影阁图》
题达诚斋达三榷使诗集即以赠行
题孙平叔宫保平台纪事册子
区田歌为潘功甫舍人作
武侯庙观琴
秋怀
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
题文信国手札后
题黄树斋爵滋《思树芳兰图》
晓发
夜济
洛神
送赵菊言少司寇盛奎还朝次王竹屿都转韵
徐访岩同年宝森由粤西观察擢皖臬入觐过楚出
《漓江话别图》属题即送其行
和邓嶰筠前辈廷桢虎门即事原韵
次韵和嶰筠前辈
题关滋圃《延龄瑞菊图》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
......
节选
文选林希五先生文集后序〔1〕 丙寅岁〔2〕,吾宗敬庐先生集同里诸耆宿〔3〕,月一聚会,至则谈文学,互质所著,竟日乃散。则徐以侍家君往〔4〕,获闻绪论。座中溥堂、希五、士辉三君子,俱以文集著,徐愿得观而未敢请也。 一日,谒希五先生,为崇邑宰魏某乞文〔5〕,因并求先生所著集。先生知徐之不足示,而又念其愿学之切也,出一卷予之,且命曰:“尔其据所见为序。”先生文岂待徐序者,抑徐岂知所以序先生文者?而顾以是命,盖以验其能读与否,且读而能领其意、审其要义否也。袖归,卒读之,漏下三刻,反复若不能已。 徐维先生之文,理足词茂,叙事明洁而达于议论,大体出入唐、宋诸家,而得力于柳州集者为多〔6〕。夫柳州以窜逐故,得自肆力于文章,切劘斫削,戛戛乎言必己出,是以玉佩琼琚,大放厥词,其文与韩相上下〔7〕。先生梗直独操,出于天性,而道高毁来,身处冷官,触怒权贵,至于文致周内〔8〕,下狱按荒,垂白在堂,孤身万里,士君子固有遇人不淑,守正被害,如先生者乎?此固见者之所怒目,而闻者之所扼腕也。观集中《辩惑》一首,指陈道义,炳若日星。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古今人不平则鸣,大率类此。盖先生之于柳州,惟其神似,故其文之得力者为多也。 徐幼时即闻先生事,逮先生以恩宥旋籍〔9〕,徐年方冠,心敬慕之,欲修一见,然犹恐先生岩岩独立,绝不与后生小子以可炙之路。及以父执礼进谒,乃知先生处己若虚、诲人不倦如是也。即先生之文,间有自发悲愤,然皆平心言事,绝未尝以进奸雄、退处士、崇势利、羞贫贱者为过激之论。其馀传记诸作,亦皆恬淡有法,不蹈畸异〔10〕,文之和平又如此也。乌乎!向之测先生者,不禁浅哉! 昔人谓司马子长系狱以后〔11〕,为文愈高,且周览天下名山大川,故能得其灵气。徐闻先生患难时,手不释卷,并于狱中著《大学中庸要义》等书,遭遣后行集若干卷,其帙尚未获见,要皆粹然儒者之言,婉乎风人之旨〔12〕。可知丈夫不得志于时,则以其事传之来学。今先生老而益壮,设馆授徒,都人士多从之游。先生既以古文词立教,犹且时自刻励,精益求精,穷研《史》、《汉》之文〔13〕,旁参诸子之书。每有所作,与溥堂、士辉二先生及同社诸耆宿往来商榷,一语不苟。他日斯集行世,后进英髦〔14〕,咸资准酌。先生之文不朽,先生之教,其亦不衰矣。 则徐初识读书门径,以谋食故驰四方〔15〕,未获时受长者训诲,今秋又将为鹭门之役矣〔16〕。承先生命,附言简末,以志愿学之诚。濒行书此,不胜太息云。 丙寅秋七月,宗后学则徐稽首谨叙。 〔1〕嘉庆九年(1804)秋,林则徐中举。次年三月,**次到北京参加会试,落榜。年底返回福州后,由于家境不佳,不得不外出当私塾先生和当地方官府的书启。其间曾跟随父亲林宾日参加同里耆宿的文学聚会,结识了素所敬佩的乡前辈林雨化。嘉庆十一年七月(1806年8月),林则徐赴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文书)的前夕,写下此文,表达青年林则徐对官场腐败势力的憎恨和向林雨化学习的志愿。林希五,即林雨化,字希五,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乾隆三十年(1768)举人,大挑补宁德教谕。性伉直,曾被诬控下狱,遣戍新疆。释回后仍以读书作文为事,著有《林希五文集》。 〔2〕丙寅岁:即嘉庆十一年(1806)。 〔3〕敬庐:林芳春(1729—1812),字崇兰,号敬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著有《介石堂文钞》。耆宿:有名望的老年人。 〔4〕家君:父亲。即林宾日(1749—1827),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二年(1797)侯官岁贡生。一生以教读为业,晚年与林芳春等里中老人结真率会,讨论文字,探求经世之学。 〔5〕崇邑: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宰:此指县令。魏某:即魏大名,字虚谷,嘉庆十年(1805)任崇安知县。案:林则徐可能在崇安当过书启,故受托向林雨化乞文。 〔6〕柳州: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文学家。任礼部员外郎时,参与王叔文领导的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7〕韩: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人。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或韩文公,唐文学家,与柳宗元并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 〔8〕文致周内:深文周纳。指罗织罪名,定无罪之人为有罪。 〔9〕宥:宽恕。旋籍:回原籍。林雨化于嘉庆元年(1796)被释放回福州。林则徐时年十二岁。 〔10〕畸异:偏颇,奇特。 〔11〕司马子长:司马迁(约前145或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周览天下名山大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系狱:指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续撰史籍,成《史记》一书。 〔12〕风人:古代采诗官。即采编《诗三百》者。 ......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运动,在陕西镇压“刀客”,云南整顿矿政,主持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 杨国桢,1940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曾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和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主持“明清福建地区经济史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著有《林则徐传》、《陈嘉庚传》等,编有《林则徐书简》、《清代闽北土地文书选编》、《闽南契约文书综录》,主编有《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林则徐全集》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山月记
¥14.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我与地坛
¥20.2¥2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