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供康复治疗类专业使用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创新教材)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供康复治疗类专业使用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创新教材)

1星价 ¥64.7 (7.2折)
2星价¥64.7 定价¥8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292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7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29200 ; 978-7-03-072920-0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和辨证观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体系,与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观的互动和互补,有机融合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优势和特长。 教材内容分四个部分:中医康复基础、中医康复评定、中医康复技术、临床应用。教材融入的中医康复相关评定、中医导引运动技术及中医艺术作业技术等,拓宽了以往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的领域,成为中医现代康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材可供康复治疗类专业师生使用,以及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工作的人士使用。

目录

目录
第1篇 中医康复基础
第1章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绪论1
第1节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1
第2节 传统康复的现代发展2
第3节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展望5
第2章 中医传统康复基本理论7
第1节 阴阳7
第2节 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9
第3节 气血津液19
第4节 体质22
第3章 经络腧穴学概论25
第1节 经络总论25
第2节 腧穴总论28
第3节 手三阴经及其常用腧穴34
第4节 手三阳经及其常用腧穴37
第5节 足三阳经及其常用腧穴40
第6节 足三阴经及其常用腧穴45
第7节 奇经八脉及其常用腧穴48
第8节 常用经外奇穴49
第2篇 中医康复评定
第4章 传统中医康复评定52
第1节 四诊辨证52
第2节 八纲辨证59
第3节 病因辨证60
第4节 脏腑辨证62
第5节 经络辨证 65
第5章 现代中医康复评定67
第1节 情绪评定67
第2节 体质状态评定68
第3节 现代中医四诊技术74
第4节 形神状态评定75
第3篇 中医康复技术
第6章 推拿治疗技术78
第1节 推拿概述78
第2节 成人推拿手法81
第3节 小儿推拿手法107
第7章 针刺技术126
第1节 毫针治疗技术126
第2节 电针治疗技术134
第3节 耳针治疗技术135
第8章 艾灸治疗技术146
第1节 灸法的材料及作用146
第2节 灸法的种类147
第3节 灸法的工作流程150
第4节 灸法的异常情况及处理151
第9章 中医导引运动技术152
第1节 中医导引运动技术概述152
第2节 八段锦153
第3节 易筋经155
第4节 六字诀159
第5节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162
第6节 五禽戏165
第7节 中医站桩技术169
第10章 中医艺术作业技术 172
第1节 中医情志疗法172
第2节 中医音乐疗法174
第3节 中医香疗178
第4节 中医茶疗182
第5节 中医书道疗法184
第11章 中医食疗技术 188
第1节 中医食疗概述188
第2节 中医食疗原则188
第3节 中医食疗应用190
第4节 常见中医食疗配方192
第12章 其他外治疗法 195
第1节 拔罐技术195
第2节 熏蒸技术198
第3节 药浴技术201
第4节 刮痧技术203
第5节 足部反射治疗技术206
第6节 天灸穴位敷贴技术209
第13章 现代中医康复技术 212
第1节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212
第2节 状态运动215
第3节 悬吊训练治疗技术220
第4篇 临床应用
第14章 中医康复技术临床应用 225
第1节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225
第2节 脑性瘫痪的中医康复228
第3节 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230
第4节 痴呆的中医康复231
第5节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233
第6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236
第7节 软组织损伤的中医康复238
第8节 不寐的中医康复240
第9节 产后妇女的中医康复242
第10节 肿瘤的中医康复243
主要参考文献248
自测题选择题参考答案249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篇 中医康复基础 第1章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绪论 中国康复医学界的重要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一方面要引进学习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并积极本土化,另一方面要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康复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医康复医学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守正传承千年医学传统文化和临床实践基础,积极吸收消化西方现代康复理念,并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中体西用”的原则,在传承“整体观”“辨证观”及“功能观”的基础上,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出独具中医药特色的“状态观”,由此进一步发展“状态 +功能”中医康复体系,通过心身医学的角度,突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能动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功能结构训练的维度,推进由被动健康和主动健康向“能动健康”的建设性发展。 第1节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 一、定义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是指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病残、伤残诸症、老年病症、慢性病症等,应用针灸、推拿、导引气功、中药外用和情志调节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康复治疗的技术体系,是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基本观点 (一)整体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并且时刻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体在自身运动变化中保持着整体的动态平衡。 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本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二)辨证观 中医辨证思维的方法源于《黄帝内经》,奠定于《伤寒杂病论》,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形成独*和固定的模式。辨证论治是辨证观的应用体现,既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等情况作出判断,并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诊断思维过程。 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确定相应的诊疗原则,并给予相应治疗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结果。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论治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三、常用技术 中医传统康复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包括针灸、推拿、导引、情志疗法等,简介如下。 (一)针灸 针灸是针法、灸法和后世发展的各种腧穴特种疗法的统称。针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作用于经络、腧穴或其他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用于各种痛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功能失调的病症。灸法是用燃烧的艾绒或者其他热源,在腧穴或者病变部位烧灼或者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通过针灸之法,患者可以进行被动的守神,被引导回身心平衡的状态。 (二)推拿 推拿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作用。 (三)导引 导引术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原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衰老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和总结而来的系列身心共调的健身运动方法,有疏通筋骨、流通气血、调和精神的功效。 (四)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即结合形神理论和五行学说,通过外在调节或内在调节恢复脏腑气机的疗法。情志疗法具体技术内容丰富,如借助五行音乐、言语开导、心理暗示、心理分析、人工冬眠、清心静神、疏导宣泄、生活娱乐、私欲节制、移情易性、认知重建、行为矫正、信念支持等疗法进行。中医情志疗法的重点是在情绪影响气机的过程中,实现了心身整体性调节。在情志疗法中,患者*终恢复了精神内守的整体平衡状态。 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由系统性的中医理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疏导经络形体,流通气血,调和精神平衡,与西方康复治疗技术相比,中医传统康复技术更突出形神合一的整体性,重视“治神”,即精神心理作用与身体的互动状态,具有更高维度的临床思想。 第2节 传统康复的现代发展 一、定义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医在传统康复整体观和辨证观理论基础及康复医学结构观与功能观的实践基础上,认识到“结构 -功能 -状态”生命三层次架构,创新性提炼和创造性发展出“状态观”理念,形成中医现代康复理念(图 1-2-1)。结合功能,以人体心身状态为核心导向,是传统康复转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 功能,较多体现在物质和形体结构层面;状态,更多体现在能量和信息层面。“状态+功能”康复模式,强调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调动客观条件的同时,重视心身状态改善,由此指导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生活,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幸福感。 图1-2-1 西医结构功能观和中医整体辨证观交叉形成状态观 二、基本观点 (一)功能观 以功能观为核心的中医现代康复技术体系观点,已经被中医康复学界完全接受,广泛应用于临床,推进了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的发展,成为了中医现代康复的核心组成部分。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后遗症。围绕功能障碍开展系统的康复医学评估、训练和临床治疗,已经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所有阶段介入、结合,且介入越早结局越好。在此基础上,现代康复专业形成多个临床康复亚专业,如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科康复等。 1.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康复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常用康复评定项目有肌力测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步态分析、心肺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学评定等。 2. 康复治疗 指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障碍部位和程度,规划、设计康复治疗方案。完整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有机地、协调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常用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疗法、康复工程等。 3. 康复预防 一级预防,预防各类疾病伤残造成的身体结构损伤的发生是*为有效的预防,可降低 70%的残疾发生率。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身体结构损伤造成的活动受限或残疾(disability),可降低 10%~20%的残疾发生率。三级预防,防止活动受限或残疾转化为参与受限或残障( handicap),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二)状态观 中医辨证论治中提到的证,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接近于人体状态。但状态的范畴除了包含病证的概念,还包括人体非病态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心身的整体状况。健康人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人体的身心网络处在有序、协调状态,如果离开了有序、协调状态,就会产生疾病。可见人体身心网络的有序、协调是人体生命心身合一的重要特征状态。 中医认识到被动健康、主动健康与能动健康的人体康复模式(图 1-2-2)构成了状态观,状态观又是基于生命的三个层次形成的三合一架构(图 1-2-3)。这种人体复杂系统状态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全面调动人体整体康复能力,为康复体系提供新的思维平台。 1.状态观的系统思维 状态是系统科学常用的概念之一,指系统中可以观察和识别的状况、态势、特征。状态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部以及与外部复杂关系的连续总体。 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的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姿势、特征与变化规律。状态既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由状态观衍生了人体状态学,这是研究人体生命状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问。从宇宙整体观、天人同一观、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在生长壮老已的人体生命周期背景中,以人内部身心关系为整体,人与社会关系为整体,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关系为整体,把握意识能动性这一中心,来认识人体的整体客观存在。 人体状态变化是心身互动的结果反映,从意识到身体的信息链接和信息优化为基点,让意识信息通过链接优化身体,大到各系统,小到各细胞,提高相互沟通能力,使信息从失序转为有序。信息有序化 [疾病的本质是失序( disorder)]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特征。状态是能动健康的关键点,与被动健康和主动健康,共同形成人体整体健康三层次模型(图 1-2-3)。 图 1-2-2 被动-主动-能动康复模式  图 1-2-3 三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2. 状态观的意识能动性 意识,人体生命*高物质运动形式,通过人体中枢控制系统信息链接周围身体和外环境。生命系统的状态,具有很强的意识能动性特征。心能,是对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客观量化,在医学健康领域,表现为人体心身合一的整体程度,是衡量人体心身合一状态的尺度标准,中医则用形神合一来进行表达。 状态观促进了人体状态学的系统化研究,全面整理并更高维度地去理解和提炼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内涵和形式,进一步推动状态治疗体系的出现(图 1-2-4)。 3. 能动性康复与状态治疗 能动性康复,以意识能动性主导,激活系统自组织能力,进行心身状态优化,有“状系身统 态优心能”的整体特征,状态治疗的核心是守神( mind-holding),即放松下持续意识关注,优化心神,进入形神相合的状态,得到心身同治的良好效果。法则是“善用意”,即善于运用意识的想象能力,在放松下持续意识关注的过程中,能动性调节人体心能状态,调节个体心能体和团体心能场,激活人体状态信息,优化气血精微能量(图 1-2-5),调动能量滋养生命,促进健康。 图 1-2-4 “状态观”理论体系  图 1-2-5 意识与血气(气血)相互作用关系 三、状态导向康复治疗体系内容 基于状态观理论,中医提出状态导向康复治疗体系( guides state rehabilitation system,GSRS),主要包含状态评定和状态治疗技术两方面内容,通过改善心身状态,提升心能,调动意识能动性,激活人体自组织能力,促进功能康复。 (一)状态评定 状态评定,源自中医诊断体系,在实际的康复应用中,中医学者根据需要进行了提炼,目前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状态客观化评价体系将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发展领域。 1. 四诊八纲基础评定 四诊八纲指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手段,诊察病情,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的方法。 2. 体质状态评定 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对人的身体状态进行基础评估,将体质分为 9 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判定其状态。 3. 五态人格测验(five-pattern personality inventory,FPPI) 是根据中医阴阳学说,使用现代心理学方法,经标准化工作制订而成,是我国**个自主编制的本土人格测量工具。 FPPI可以量化评估人体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及掩饰六部分。 4.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 Chinese quality of life scale,Ch-QOL) 是基于中华文化和中医理论研究制作而成的生存质量量表。 5.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