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524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4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01252444 ; 978-7-301-25244-4

本书特色

《二战史》作者约翰.基根是当代著名军事史家,长期任教于世界军事学府,在军事史教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战史》是二战战史中的出色著作。叙述清晰、生动可读。以两个时间段、三个战场、四大主题、五次典型战例,全面、系统、生动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从战役、战略两方面探索战争的胜负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军事史家约翰.基根撰写的一卷本二战史,从战争中的技术与人性两个角度对二战进行了结构分明、层次清楚的叙述。从地域上把战争分为东线、西线、太平洋战场,分别按照时间段加以叙述。以克里特空降战、中途岛航空母舰战、法莱斯坦克战、柏林城战和冲绳两栖战为例,重点分析了五种新式、重要的战争形态的特点,以及双方胜负的关键。并阐释了领导人们所面临的战略两难以及他们的决策给作战的人和整个战争进程带来的结果。

目录

前言

致谢

绪言

一 每个人都是战士

二 挑起世界战争

**部分 西线战争1940-1943

三 闪电战的胜利

四 空战:不列颠战役

五 军事补给和大西洋战役

第二部分 东线战争1941-1943

六 希特勒的战略困境

七 保护东方的跳板

八 空降战:克里特岛

九 巴巴罗萨

十 军工生产

十一 克里米亚的夏季,斯大林格勒的冬天

第三部分 太平洋战争1941-1943

十二 东条英机的战略困境

十三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

十四 航空母舰之战:中途岛

十五 占领和镇压

十六 岛战

第四部分 1943-1945

十七 丘吉尔的战略困境

十八 非洲的三场战役

十九 意大利和巴尔干

二十 “霸王”行动

二十一 坦克战:法莱斯

二十二 战略轰炸

二十三 阿登山区和莱茵河

第五部分 东线战争1943-1945

二十四 斯大林的战略困境

二十五 库尔斯克和夺回苏联西部

二十六 抵抗和间谍

二十七 维斯图拉河和多瑙河

二十八 城战:围攻柏林

第六部分 太平洋战争1943-1945

二十九 罗斯福的战略困境

三十 日本在南方的失败

三十一 两栖战:冲绳

三十二 超级武器和日本的战败

尾声

三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参考文献

五十本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进攻计划的代号是“黄色方案”(FallGelb),由德意志国防军陆军部队的*高指挥机构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详细设计。希特勒作为*高统帅拟订主要的战略目标,他并不亲自参与作战技巧方面的事宜。尽管如此,希特勒对“黄色方案”将要取得的战果仍有着坚定的想法,即使这想法尚不清晰。这将会造成错综复杂的战略局面,使元首和军队在未来5个月里发生争执。从历史观点来说,德国军队和之前的普鲁士军队常常遵循一种假定,即国家元首也是军事首领——统帅(Feldherr)。然而,自腓特烈大帝(FredericktheGreat)亲自率领他的士兵们对抗沙皇的军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真正作为国家元首干预将军们的计划以来,再没有这样的情况。1870年和1914年德国与法国两次交战之初,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KaisersWilhelmIand2)都把宫廷迁到军队司令部;但是,他们后来都把军事行动的具体指挥权转交给他们的司令——依次为毛奇家族(theMoltkes)、法金汉(Falkenhayn)和兴登堡(Hindenburg)。如果继任的司令们赞同希特勒所设想的重建后的德国陆军和空军能够取得的成就,希特勒也许也会这样做;但是,总司令布劳希奇对此表示怀疑,他是巴伐利亚参谋学院(BavarianGeneralStaffAcademy)教育的产物,人们普遍认为该学院毕业生在思想上比普鲁士军事学院(PrussianKriegsakademie)的毕业生更加灵活。然而,他的作战经历是,他曾是一名在西线按部就班工作的参谋;他开始服役的军种是炮兵,也受按部就班思想的支配;他是虔诚的全国路德教会(StateLutheranChurch)的信徒,因此,他对希特勒残忍的国内外统治哲学感到畏缩,不过也不至于反对这种哲学,进而挑衅相关的权力机构。结果,他为“黄色方案”提出一种模式,正如他在别处所承认的,这种模式把对法国发动决定性攻势推延到1942年。10月19日,他概述了他的计划,即把英国远征军(BritishExpeditionaryForce)和法国军队分开,并且取得比利时战场的胜利,这将为德国空军和海军针对英国的军事行动提供机场和北海港口,但是这不会立即取得胜利。因而,他虽然勉强同意了第6号元首指令,但是成功地抵制了该命令的精神内涵。这种权宜之计暂时阻碍了希特勒,因为希特勒在军事领导层缺少能帮他反对哈尔德+(Halder)的同盟者。10月22日,希特勒要求“黄色方案”尽快于11月12日开始进行,这令他的总司令感到不安;10月25日,希特勒向布劳希奇提议,军队直接进攻法国,而非进攻比利时北部地区;10月30日,希特勒向他的私人作战部长约德尔(Jodl)将军提议,将国防军的坦克调到阿登山区(Ardennes)的森林里,那是法国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然而,如果这些建议得不到专业军人的支持,希特勒就不能推动“黄色方案”的执行。总参谋部的拒绝有着充足的理由。晚秋并不是适合开展军事进攻的时节,尤其是在多雨的欧洲北部的湿润平原。即使狭窄的山谷直接通向位于马其诺防线(MaginotLine)北部开阔的法国乡村,阿登山区显然也不是适合部署坦克的地区。因此,希特勒的愿望好比白日做梦——直到哈尔德的计划流传到他的军职同僚那里,他们对于该计划局限性的质疑传到希特勒耳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时间也确保了对“黄色方案”的修订,*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哈尔德认为晚秋时节不该进攻法国是对的,但是他错在认为大胆的战术不会产生重要的结果。支持希特勒的职业军官是A集团军群的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GredvonRundstedt),以及他的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泰因(ErichvonManstein)。伦德施泰特与总参谋部的计划背道而驰的重要性在于他的影响力,他是军队里*资深的将军之一,也是西线*强大的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曼施泰因反对哈尔德的“黄色方案”的意义是,他享有伦德施泰特的支持,他自己也是国防军内*有军事才干的军官之一。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希特勒对哈尔德的计划不满。他反对这个计划,只是因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缺乏热情,本能告诉他应该采用一种充满生机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秋季转入冬季,天气更加恶劣,他的本能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批评哈尔德的计划,每次批评都不知不觉地一步步接近希特勒对“黄色方案”结果的期盼,同时每次批评也都为后来制定的所谓“曼施泰因计划”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约翰.基根(John Keegan)是伦敦《每日电讯报》防务主编,曾多年任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高级讲师,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历史学教授;与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并列为二战后英语世界军事史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