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739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68073974 ; 978-7-5680-7397-4

本书特色

1. 美甲是消耗了女性的自尊、转移了她们对其他更高价值的追求?还是为女性提供了潜在的快乐和力量? 2. 女性主义、美容美体(beauty)和女性之间的连接与不平等,直面女性间的复杂关系。 3. 纽约美甲店14个月田野调查,跨越十余年的数据收集,观察女性以及形塑她们身体、情感和彼此关系的复杂力量。 4、著名社会学学者蔡永芳、肖索未倾情执笔译著 5. 封面特种纸印刷,装帧精致。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种族、阶级、性别和移民劳动力如何交织互动的经典案例。作者通过田野调查,考察了为什么韩国移民女性主导了美国纽约的美甲市场,揭示不同族裔与阶层的女性——作为消费者、店主和服务者,在这类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和情感特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后工业经济的背景中,种族、性别和阶级如何组织“身体服务”产业,而“身体劳动”又如何形塑着阶级身份、族群关系以及女性的美丽与爱恨。

目录

导论 修饰工作|001

美甲形象与互动|005

美甲桌的两边:结构与能动性|014

女性主义、美容(beauty)和女性之间的不平等|018

美丽迷思与美容工作:谁做第三轮班?|021

女性、美容与性别的局限|023

从情感整饰到手之整饰|026

研究概况|031

研究自己:反身性与女性主义方法论|034

本书概要|040

**章 “没有什么生意像美甲一样”|044

为什么是指甲?美甲和身体的商业化|047

美甲店成为新兴行业|052

美发店对比美甲店:“只有黑人女性会编辫子”|055

为什么在纽约?|057

为什么是亚洲移民女性?|061

为什么是韩国人?移民和工作的性别模式|064

纽约的韩国人和美甲店|068

小结|074

第二章 “还有什么其他工作吗?”|076

美甲师|076

查莉·崔——橱窗里的美甲师|081

创业之路|086

接送和午餐:与同族的情感劳动|088

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权衡|091

创业作为一种(失败的?)儿童照料策略|096

亚洲父权制与移民女性的工作|099

金妮·金——性别和移民的隐性伤害|106

当移民梦想遇到竹子天花板|107

还有什么其他工作吗?|110

美甲店和移民身份|112

对亚洲女性的种族化性骚扰|116

既非此处,也非彼处——夹在两个世界之间|120

女性在美甲店工作中的得与失|123

小结|124

第三章 美甲上瘾|127

顾客|127

修饰种族化和阶级化的女性气质|132

修饰好妈妈与坏妈妈|145

修饰职业身份|156

关于指甲和男性|162

超越美丽迷思——一种交汇性批评|169

小结|174

第四章 “我就把韩国人和美甲归为一类了”|176

美甲护理中心与模范少数族裔|176

性别和模范少数族裔|181

修饰模范少数族裔|184

上城美甲店|192

身体劳动估价的分歧|195

身体劳动的规训技术|196

饮食的身体政治|199

服务语言|202

身体劳动的日常抵抗|204

专属美甲店:个人关系的局限|210

情感和身体的同化|212

小结|215

第五章 黑人“从来不是被人呵护的”|219

美甲艺术沙龙与黑韩关系|219

将黑韩关系性别化|224

修饰黑韩关系|227

下城美甲店|237

表达型身体劳动的维度|243

回馈社区|247

爆发:当种族压倒性别|254

艺术美甲店:表达型身体劳动的失败|258

小结|266

第六章 “你可能会感染真菌”|268

亚洲折扣美甲店成为新的“黄祸”|268

性别、身体和新的“黄祸”|274

亚洲美甲店的种族化再现|280

越城美甲店和常规型身体劳动|284

斡旋阶级与种族|291

谁的健康才重要?|296

推动美甲师职业健康的倡导|302

美甲店的劳动组织|307

美甲店成为经济威胁|311

小结|317

结论|320

美甲有什么价值?|320

作为社会晴雨表的亚洲美甲店|326

美丽的力量和局限|328

全球经济中的身体和情感|330

美甲与变迁|332

美甲乌托邦|337

译者后记|342

展开全部

节选

这是个性别革命的世纪,对于处于这个世纪的所有移民来说,护理仍然主要掌握在女性手中。 阿莉·霍赫希尔德,《亲密生活的商业化》 我们的身体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不管一个身体是受到尊敬还是蔑视,不管它是营养不良还是饥饿,不管它的主人控制着它还是它必须屈服于他人的控制——这些都是由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交织一起决定的。 朱迪思·洛贝尔和丽莎·珍·摩尔,《性别化的身体》 形成一个应对女性普遍需求的政治议程是非常有问题的,这不仅是因为不同女性的优先事项不同,而且因为某些群体利益的获得可能会导致其他群体相应优势和特权的丧失……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协同奋斗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那些协调女性利益的错误尝试。 伊夫林·中野·格伦,“从奴仆到服务工作” 两个女人,素不相识,手牵着手坐在一张狭窄的桌子两旁,专注于同一件事——雕琢完美的指甲。从触摸到气味,美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当这些体验包括润滑的手部按摩、指压按摩和香薰等丰富内涵时,美甲的吸引力就大大增强了。然而,当这些触摸导致指甲错位、角质层出血和真菌感染,这些气味包含着有毒的化学物质、汗脚以及在十八英寸宽的美甲桌两旁刚消化的午餐时,这种互动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甲业的肉身性(carnality)使彼此的互动变得无法预测,会突然从轻松的气氛变成不舒服甚至惊恐的状态。发生在这些女性之间的身体互动甚至更为复杂,因为这些女性通常不是同一社会圈子的,更不用说彼此肢体的接触了。 指甲的修剪、锉、修饰和上油不仅涉及身体上的修剪,也涉及提供并接受这些服务的女性本身的打磨。这项工作既需要专项技术,又需要在为身体提供服务时,用熟练的情感沟通技巧来灵活回应顾客。和许多服务业的工作一样,这是看不见的工作。它无人关注、不被感恩,只有在顾客不满意时,它才会现身。美甲店里的互动显示了女性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差异,以及女性身体被赋予的价值、被使用的程度的差异。特别是,一些女性的身体被当成美丽的客体来修饰,而另一些女性的身体则成为打造这些美丽的客体的工具。 美甲一词——manicure——拉丁词根的意思,就是单指手部护理。然而,当代美甲及其相应设置远远超越这一简单定义。我不仅用美甲一词指代一组特定的美容服务,而且我用修饰(manicuring)一词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隐喻,指代形塑女性身体、情感、关系和生活的个体和社会的过程。况且,被修整(nailed)的隐喻也很贴切,因为女性并非完全自由的行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打造自己的身体和进行身体护理。相反,她们被修整在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结构中,后者不仅形塑她们自身和他人的身体,也形塑了这些商业化、身体化的服务条件。 近年来,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有一个明显的转向,即提出“把身体带回”的理论和研究。正如玛丽·玛格丽特·丰诺和朱迪思·库克所言,“当代女性主义理论补充了新的思考身体的方式,女性主义者现在谈论写作身体、阅读身体、将身体性化、将身体种族化、赋权身体、监管身体、规训身体、消除身体以及将身体政治化。”我为此列表增添了新的内容:从修饰和修整(manicuring and nailing)身体的角度思考形塑性别化的身体的多种力量。 由于美甲时的亲密接触会产生复杂的情感,所以从事这项工作既需要投入体力,也需要对情感进行全面管理,或者进行社会学家阿莉·霍赫希尔德所说的“情感劳动”,在这种劳动中,“提供服务的情感风格是服务本身的一部分”。《情感整饰》(The Managed Heart)是霍赫希尔德(Hochschild)于1983年出版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隐喻着人类情感在服务互动中被控制和商业化。我借鉴了霍赫希尔德的标题,提出“手之整饰(the managed hand)”的概念,用来指代美甲工作中人类情感和身体的双重商业化基于霍赫希尔德的概念,我引入了身体劳动(body labor)的概念,指代提供与身体相关的服务,以及与之相伴的对情感和身体的控制。虽然服务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管理情感和情绪,但同时也涉及管理双手的体力劳动以及它们所接触的身体。尽管研究性别与劳动的学者已经谈到了情感劳动的许多方面,但由有色移民女性主导的、与身体外表相关的低收入服务工作,特别是美容行业,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由亚洲人开办的美甲店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经验研究场所,以发展身体劳动概念,为研究性别、移民、种族关系与服务工作的情感与身体维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虽然由韩国人主导的纽约美甲店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性,但在另一些方面,它揭示了美国各地亚洲移民女性的类似经历。本研究展现了纽约市韩国人开办的美甲店的特点,但同时也探究了从事这一行业的韩国、越南和其他亚洲女性的异同。因此,尽管存在多种差异,但本研究既认可了将亚裔群体归为一体的强烈倾向,同时又将这一倾向问题化。 这本书并不是对美国美甲行业的全面概述。相反,它侧重于研究在这一行业工作的亚洲女性,特别是纽约市的韩国女性,从而阐明这一行业所提供的服务的本质以及形塑这些服务的社会关系。具体来说,本书对美甲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劳动的新形式进行了理论阐述,这些服务面向不同的顾客;与此同时,本书将身体劳动置于对亚洲移民的种族和性别化建构中,进行情境化的分析。

作者简介

译者 蔡永芳,北京城市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理事,中级社会工作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家庭社会工作、儿童和家庭辅导。编著《看见家庭中的女性》《家庭教育学》。 肖索未,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性别、婚姻家庭、人口流动。出版专著《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译著《职场妈妈不下班:第二轮班与未完成的家庭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