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5863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61586303 ; 978-7-5615-8630-3
内容简介
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被誉为“千古**村”,有名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悠久,社会文化底蕴深厚。该书内容包括村落的经济生活、婚姻家庭、宗族社会、宗教信仰、风水文化、傩舞艺术、传统建筑、匾联文化、教育事业、旅游开发、社会治理等方面,于不同面向透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流坑古村如何回应时代,如何承续传统和再现生机。书中调查资料翔实,文字朴素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地呈现了当代的中国农村图景,是认识新乡土中国的一个典范。
目录
**章 流坑村的经济生活
**节 农业
一、红薯粉的制作与散售
二、霉豆腐的品牌化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
第二节 养殖业
一、桑蚕养殖
二、蜜蜂养殖
第三节 传统工艺
一、竹编
二、酿酒
第四节 新兴产业
一、产业扶贫与家庭作坊的兴起
二、流坑村的眼镜加工作坊
第二章 流坑村的婚姻家庭
**节 人口结构
一、人口规模
二、年龄和性别
三、受教育程度
第二节 婚姻制度
一、婚姻圈
二、特殊的婚姻形式
第三节 家庭结构
一、核心家庭
二、主干家庭
三、联合家庭
四、其他家庭
第四节 分家及继嗣
一、分家
二、继嗣
第三章 流坑村的董氏宗族
**节 宗族源流
一、五代开基
二、两宋兴盛
三、明清繁荣
四、民国衰落
第二节 宗族结构
一、宗族裂变
二、宗族分化
第三节 祠堂、族谱与族产
一、祠堂
二、族谱
三、族产
第四节 主要的宗族活动
一、婚丧礼仪
二、修谱活动
第四章 流坑村的宗教生活
**节 祖先崇拜
一、祠堂祭祖
二、清明墓祭
三、家户祭祀
第二节 佛道信仰
一、佛教信仰
二、道教信仰
第三节 其他信仰
一、荷杨神信仰
二、太子信仰
三、五王信仰
四、巫术信仰
第五章 流坑村的风水文化
**节 风水故事
一、筠松报恩寻吉地
二、董氏寻吉穴改墓地
三、把水口未成,杨“仙”显阴灵
第二节 风水景观
一、“活水排形”
二、白茅洲扼水口
三、龙湖毓秀
四、仙冢流芳
五、瑶石挡江水西流,玉印文笔兆瑞象
六、筠松勘宅基,巨石遗仙迹
第三节 风水习俗
一、造房中的风水讲究
二、求吉避凶的风水符号
第六章 流坑村的傩舞艺术
**节 傩班与傩舞团
一、傩班
二、傩舞团
第二节 剧目与曲牌
一、剧目
二、曲牌
三、服饰与器具
第七章 流坑村的传统建筑
**节 现存传统建筑的类型
一、祠堂
二、庙宇
三、民居
四、书院
五、楼阁
六、牌坊
七、墓葬
八、其他建筑
第二节 传统建筑的特色
一、平面空间有机组合
二、立体空间结构多样
三、传统九宫阳宅布局的祠堂建造思想
四、相生相克的环境美学
五、中国江南民居的典型技艺
第三节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一、推行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二、建立古建筑数据库
三、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
第八章 流坑村的匾联文化
**节 匾联的分类
一、按艺术形制分类
二、按材质分类
第二节 匾联文化的特点
一、普遍性
二、艺术性
三、符号性
第三节 匾联的社会功能
一、宣扬优良家风
二、劝诫教化
三、言心明志
四、歌功颂德
第九章 流坑村的文化教育
**节 宗族教育
一、私塾与蒙养
二、书院与科举
第二节 学校教育
一、小学教育
二、幼儿教育
第三节 家庭教育
一、教育方式与观念
二、家风教育
第十章 流坑村的旅游开发
**节 旅游开发历程
一、旅游开发的缘起
二、旅游开发的经过
三、旅游开发的未来规划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线路规划
一、流坑景区资源
二、旅游线路规划
第三节 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景区管理制度建设
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导游培训团队建设
四、配套服务建设
第十一章 流坑村的社会治理
**节 宗族组织与传统社会治理
第二节 村两委与村级治理
一、组织框架
二、村级网格化管理
三、乡风文明建设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第三节 流坑管理局与古村落治理
一、分巷制管理
二、搬迁安置
三、环境整治
四、用水与消防
第四节 地方政法系统与法治建设
一、流坑派出所
二、流坑人民法庭
三、“法律明白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农业
一、红薯粉的制作与散售
二、霉豆腐的品牌化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
第二节 养殖业
一、桑蚕养殖
二、蜜蜂养殖
第三节 传统工艺
一、竹编
二、酿酒
第四节 新兴产业
一、产业扶贫与家庭作坊的兴起
二、流坑村的眼镜加工作坊
第二章 流坑村的婚姻家庭
**节 人口结构
一、人口规模
二、年龄和性别
三、受教育程度
第二节 婚姻制度
一、婚姻圈
二、特殊的婚姻形式
第三节 家庭结构
一、核心家庭
二、主干家庭
三、联合家庭
四、其他家庭
第四节 分家及继嗣
一、分家
二、继嗣
第三章 流坑村的董氏宗族
**节 宗族源流
一、五代开基
二、两宋兴盛
三、明清繁荣
四、民国衰落
第二节 宗族结构
一、宗族裂变
二、宗族分化
第三节 祠堂、族谱与族产
一、祠堂
二、族谱
三、族产
第四节 主要的宗族活动
一、婚丧礼仪
二、修谱活动
第四章 流坑村的宗教生活
**节 祖先崇拜
一、祠堂祭祖
二、清明墓祭
三、家户祭祀
第二节 佛道信仰
一、佛教信仰
二、道教信仰
第三节 其他信仰
一、荷杨神信仰
二、太子信仰
三、五王信仰
四、巫术信仰
第五章 流坑村的风水文化
**节 风水故事
一、筠松报恩寻吉地
二、董氏寻吉穴改墓地
三、把水口未成,杨“仙”显阴灵
第二节 风水景观
一、“活水排形”
二、白茅洲扼水口
三、龙湖毓秀
四、仙冢流芳
五、瑶石挡江水西流,玉印文笔兆瑞象
六、筠松勘宅基,巨石遗仙迹
第三节 风水习俗
一、造房中的风水讲究
二、求吉避凶的风水符号
第六章 流坑村的傩舞艺术
**节 傩班与傩舞团
一、傩班
二、傩舞团
第二节 剧目与曲牌
一、剧目
二、曲牌
三、服饰与器具
第七章 流坑村的传统建筑
**节 现存传统建筑的类型
一、祠堂
二、庙宇
三、民居
四、书院
五、楼阁
六、牌坊
七、墓葬
八、其他建筑
第二节 传统建筑的特色
一、平面空间有机组合
二、立体空间结构多样
三、传统九宫阳宅布局的祠堂建造思想
四、相生相克的环境美学
五、中国江南民居的典型技艺
第三节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一、推行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二、建立古建筑数据库
三、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
第八章 流坑村的匾联文化
**节 匾联的分类
一、按艺术形制分类
二、按材质分类
第二节 匾联文化的特点
一、普遍性
二、艺术性
三、符号性
第三节 匾联的社会功能
一、宣扬优良家风
二、劝诫教化
三、言心明志
四、歌功颂德
第九章 流坑村的文化教育
**节 宗族教育
一、私塾与蒙养
二、书院与科举
第二节 学校教育
一、小学教育
二、幼儿教育
第三节 家庭教育
一、教育方式与观念
二、家风教育
第十章 流坑村的旅游开发
**节 旅游开发历程
一、旅游开发的缘起
二、旅游开发的经过
三、旅游开发的未来规划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线路规划
一、流坑景区资源
二、旅游线路规划
第三节 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景区管理制度建设
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导游培训团队建设
四、配套服务建设
第十一章 流坑村的社会治理
**节 宗族组织与传统社会治理
第二节 村两委与村级治理
一、组织框架
二、村级网格化管理
三、乡风文明建设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第三节 流坑管理局与古村落治理
一、分巷制管理
二、搬迁安置
三、环境整治
四、用水与消防
第四节 地方政法系统与法治建设
一、流坑派出所
二、流坑人民法庭
三、“法律明白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慧慧,女,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讲师。厦门大学民族学博士毕业,从事南方族群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民族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5.4¥49.8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36.8¥65.0 -
资治通鉴
¥12.2¥3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4.2¥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21.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天人之际 薛仁明读《史记》
¥23.3¥48.0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5¥35.0 -
鸿儒国学讲堂:中国历代党争史
¥11.2¥32.0 -
世界简史
¥19.6¥58.0 -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19.6¥58.0 -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1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