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史研究史·边疆民族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百年清史研究史·边疆民族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1星价 ¥89.4 (6.0折)
2星价¥89.4 定价¥1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106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300310602 ; 978-7-300-31060-2

内容简介

本卷主要探讨民国以降迄今为止百年间中国学术界有关边疆民族,特别是关于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相伴生的史学观念意识嬗变,包括重要学派、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人风貌、学术观点、著述成果及价值评估诸问题。地域上涵盖全部陆海边疆、边地民族、部落及沿边邻邦。

目录

导言

**章 由模糊到明晰:民国时期学人的边疆观、民族观嬗变
**节 民国时期学人对“边疆”“民族”“边疆民族”含义的界定
第二节 民国时期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

第二章 民初对清朝史、满族史研究的史观转换与评价转向
**节 嬗变中的“民族主义”观念与清朝评价
第二节 《清史稿》编纂者的“歌功颂德
第三节 立场客观的清朝史、满族史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边政学范式下的中国边疆研究
**节 第二次边疆研究高潮的到来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关注焦点
第三节 边疆研究发展的趋势
第四节 新的学科雏形下边疆研究的整合与多元发展
第五节 对清代边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第四章 救亡与经世:民国时期的蒙古学研究
**节 中西学术的融合与民国时期的蒙古史研究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边疆考察与蒙古地理研究
第三节 边疆危机与蒙古问题研究
第四节 民国时期蒙古学研究的评估

第五章 边疆调查与民族识别
**节 抗战时期边疆调查与民族研究
第二节 新中国民族识别问题的缘起和经过
第三节 新中国民族识别研究总体概况
第四节 民族识别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兼及对民族识别工作的反思

第六章 新史观下的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1949-1999)
**节 满族史研究的兴起与繁荣
第二节 蒙古史研究的曲折历程
第三节 新疆民族史研究的成就
第四节 边疆民族史视野下的藏学研究
第五节 20世纪下半叶的西南民族研究

第七章 多元视角下的21世纪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2000年以来)
**节 中国疆域形成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东北地区与满族
第三节 北方地区与蒙古族
第四节 西北地区及各族
第五节 西藏地区与藏族
……
第八章 边疆开发范式下的清代边疆研究
第九章 海疆问题的出现与清代海疆史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1947年,卫惠林在《边政公论》上发表了《论现阶段的边疆问题》,对边政学的研究范畴再次进行了强调。他认为,引发中国边疆问题的因素,**是民族问题,从当时形势来看,欲言中国已无民族问题,或中华民族已是一个,实言之过早;第二是政策与制度问题,过去传统的边疆政策和制度在中国各边疆地区仍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一切进步建设的努力都因此而无法推动;第三是文化教育问题,中国边疆地区各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多数边民的生活方式仍保持其原始的民族传统,尤其是语言和宗教构成了边疆民族的精神堡垒,此二问题若无长期深入的文化工作,绝对难望其有何改变;第四是经济问题,边疆经济的落后和边疆人民生活的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交通的开发,在给荒凉的边疆带来一些繁荣与进步的同时,也打破了边民以往因闭塞而安之若素的心理,给他们带来了混乱和苦闷。边疆政策、制度及民族既是边政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亦是当时中国边疆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从《边政公论》的实际研究内容上看,其设有政治、经济、社会、民族语言、历史、地理、交通、宗教、教育等栏目。至1948年12月停刊,《边政公论》总计发行7卷58期,发表文章410篇,其中,地理类69篇,教育类12篇,经济类20篇,历史和史地类47篇,民族和民族语言类46篇,社会和社会文化类63篇,政治类71篇,宗教类15篇,等等。尽管对边疆社会和边疆政治的研究占有较高比重,但对比并不强烈。这说明它是更偏向于综合性的边疆研究刊物,依托于此的边政学实际上是一个几乎囊括所有与边疆有关学问的学科。而正是这种广泛性,使它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如顾颉刚、白寿彝、韩儒林、张维华等当年禹贡学会的会员,任乃强、许公武、江应梁、刘家驹等新亚细亚学会的会员,都是《边政公论》的特约撰稿人,其作者群体更是几乎涵盖了当时边疆研究各领域的有名学者。由此可见,它亦是当时边疆研究的一个大的集合体,同样体现了合作的趋势。  因此,以边政学的兴起而认为历史学抑或历史地理学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从而落后于人类学和政治学,这一观点并不十分准确。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国家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候,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者积极转向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在边疆研究领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学科上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本身就与边疆危机和现代主权国家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将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活动、各个团体、不同刊物都纳入边政学构建范畴之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研究范式,并不能掩盖这一时期边疆研究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全面展开的特点。如柯象峰所言:“我国边疆之研究园地既广,而研究之方面亦多。举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重要部门之学者,均可参力口,例如气象学家之研究边疆各地气象,地质学家研究边疆各地地质,地理学家之研究边疆各地山川地势以及边界问题……其他如水利也,森林也,矿藏也,农实也,畜牧也,无一不需要专家之贡献,在人文科学方面,则考古学、史学、政治学(包括外交)、经济学,均应各占重要之一席。”①至于顾颉刚提出的边疆学则未得到更多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顾颉刚没有就边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和内容等做进一步的学理探讨,从而使得其学科体系仅停留在“启蒙”阶段,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  ……

作者简介

  孙喆,1971年生,辽宁岫岩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边疆民族史、清代舆图史。著有《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江山多娇:抗战时期的边政与边疆研究》《中国东北边疆的治理》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禹贡》半月刊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研究”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嘉道变局下的西北边疆治理研究”等。    张永江,1963年生,内蒙古赤峰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北方民族史、蒙古史、清史、清代边疆民族史。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满族史研究》(日本)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以中、日、英文发表学术论文、译文近百篇,著有《清代藩部研究》《蒙古民族通史》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