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725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19772529 ; 978-7-5197-7252-9
内容简介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的历程进行全面考察,总结其特点及模式变迁规律,对以往农村普法教育进行客观评价并总结其基本经验,同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新时代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即构建新时代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旨在促进农村普法教育研究深化,为实现全民普法教育平衡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学理支撑与对策建议。
目录
目录
绪论
**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历史回顾
**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历程
一、农村普法教育的准备阶段(1978—1985年)
二、农村普法教育的起步阶段(1986—1990年)
三、农村普法教育的展开阶段(1991—2000年)
四、农村普法教育的强化阶段(2001—2015年)
五、农村普法教育的新时代阶段(2016—2021年)
第三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特点
一、农村普法教育的艰巨性
二、农村普法教育的复杂性
三、农村普法教育的滞后性
四、农村普法教育的后发性
第四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模式变迁
一、总体模式
二、阶段模式
三、具体模式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的评价
**节 农村普法教育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一、农村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农村普法教育“自上而下”的特征未否定其正当性
第二节 成就是农村普法教育的主流
一、农村普法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
二、应正确看待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农村普法教育是人类法治史上的创举
一、农村普法教育是中国法治史上的创举
二、农村普法教育是世界法治史上的创举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的基本经验
**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普法教育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地位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二节 始终把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
一、宪法的首要位置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宪法的首要位置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三节 普法教育与依法治理并举
一、“普治并举”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普治并举”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农村普法教育与思想道德及政治教育相结合
一、“三结合”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三结合”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五节 “送法下乡”服务村民
一、“送法下乡”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送法下乡”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节 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农村普法教育供给与村民需求不平衡
三、农村普法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第二节 农村普法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原因
二、法治环境原因
三、村民自身原因
四、普法机制原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
**节 新时代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需要
二、实现“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结果
三、符合农村普法教育转型升级的要求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第二节 构建新时代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
一、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内涵与特点
二、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基本定位
三、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总体目标
四、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实施新时代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普法领导
二、完备内容体系,提高普法水平
三、创新实施机制,增强普法实效
四、完善保障机制,顺畅普法运行
五、提升法治水平,优化普法环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历史回顾
**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历程
一、农村普法教育的准备阶段(1978—1985年)
二、农村普法教育的起步阶段(1986—1990年)
三、农村普法教育的展开阶段(1991—2000年)
四、农村普法教育的强化阶段(2001—2015年)
五、农村普法教育的新时代阶段(2016—2021年)
第三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特点
一、农村普法教育的艰巨性
二、农村普法教育的复杂性
三、农村普法教育的滞后性
四、农村普法教育的后发性
第四节 农村普法教育的模式变迁
一、总体模式
二、阶段模式
三、具体模式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的评价
**节 农村普法教育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一、农村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农村普法教育“自上而下”的特征未否定其正当性
第二节 成就是农村普法教育的主流
一、农村普法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
二、应正确看待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农村普法教育是人类法治史上的创举
一、农村普法教育是中国法治史上的创举
二、农村普法教育是世界法治史上的创举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的基本经验
**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普法教育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地位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二节 始终把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
一、宪法的首要位置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宪法的首要位置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三节 普法教育与依法治理并举
一、“普治并举”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普治并举”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农村普法教育与思想道德及政治教育相结合
一、“三结合”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三结合”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五节 “送法下乡”服务村民
一、“送法下乡”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体现
二、“送法下乡”在农村普法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节 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普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农村普法教育供给与村民需求不平衡
三、农村普法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第二节 农村普法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原因
二、法治环境原因
三、村民自身原因
四、普法机制原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建议
**节 新时代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需要
二、实现“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结果
三、符合农村普法教育转型升级的要求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第二节 构建新时代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
一、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内涵与特点
二、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基本定位
三、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总体目标
四、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实施新时代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普法领导
二、完备内容体系,提高普法水平
三、创新实施机制,增强普法实效
四、完善保障机制,顺畅普法运行
五、提升法治水平,优化普法环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贾少涵,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任教。1983年4月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法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三农”法治研究。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保定市社科规划等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参编教材1部。任河北省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47.2¥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5.0¥20.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4.8¥34.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1¥59.8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蛛丝马迹-犯罪现场专家讲述的故事
¥24.9¥42.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5.4¥46.0 -
法政纠结-北洋政府时期罗文干案的告诉与审断
¥24.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