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山水画史

敦煌山水画史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76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60页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101157673 ; 978-7-101-15767-3

本书特色

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一个*有特色的方面。传统绘画中往往喜欢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山水背景中表现,寓情于景,这是文学艺术中z流行的手法。 敦煌壁画虽然是佛教绘画,但大量的佛教故事画、经变画中,都以山水景物为背景,从而留下了各时期十分丰富的山水画资料。本书是**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并对各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唐代以前的山水画作品,已无可靠真迹传世,只能到敦煌壁画中去追寻古代山水画的踪迹。由此看,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敦煌山水画史》从佛经、中国绘画技法、壁画产生的社会因素等角度来研究壁画中的山水画,*后落脚于如何欣赏敦煌壁画以及壁画中的山水画。作者详细解读了书中涉及到的佛经故事、佛教人物、壁画程式化的构图模式以及佛画中一些符号化的细节处理,并且用更多的篇幅去分析壁画中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这非常有利于对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普通读者进行阅读。 作者供职于敦煌研究院,有大量一手的研究资料,书中近150个高清大图,既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欣赏敦煌壁画,更能为壁画研究者提供详细的图像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代顺序,分四个阶段全面介绍敦煌壁画的山水画发展的历程:1.北朝至隋朝、2.唐代前期、3.唐代后期、4.晚期(五代、北宋、西夏、元代)。本书是第-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并对各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敦煌壁画虽然是佛教绘画,但大量的佛教故事画、经变画中,都以山水景物为背景,从而留下了各时期十分丰富的山水画资料。本书按时代顺序,分四个阶段全面介绍敦煌壁画的山水画发展的历程:1.北朝至隋朝、2.唐代前期、3.唐代后期、4.晚期(五代、北宋、西夏、元代)。本书是**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并对各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录

序(樊锦诗)

叙 论

**章 敦煌北朝至隋代山水画

第二章 敦煌唐代前期山水画

第三章 敦煌唐代后期山水画

第四章 敦煌五代北宋西夏元代山水画

结束语

附 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方面,自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经历了隋唐,及至宋元。如范宽、郭熙、马远、夏珪等著名的画家,基本上都以山水见长。但由于五代以后中国绘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与隋唐绘画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绘画的载体,隋唐那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在壁画中,如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画家,往往于殿堂(或寺观)壁画中留下其代表之作。作为卷轴画的作品极少。而宋元时代的著名画家基本上不在寺院作壁画了,他们的作品大都是纸本或绢本绘画,也就是所谓卷轴画。其次在画法上有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材质的差异,隋唐壁画那种厚重的颜料,在纸本绢本绘画中使用较少,而水墨的技法却因为纸、绢材料的优势而得以迅猛发展,于是水墨山水画不断进步,变得丰富多姿。甚至在不适于画水墨的壁画中也画出了水墨山水,说明水墨画已成时代的潮流。 唐朝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盛赞李思训,称他为“国朝山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虽然也赞许王维等画家所画水墨山水,但他*推崇的仍是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在讲到有关水墨的画法,“如山水家有泼墨,亦不谓之画”。可见当时的人是不太认可水墨画的一些画法的。到了五代,荆浩的《笔法记》中只讲水墨画,他所推崇的唐朝山水画家只有张藻,认为张画“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表明五代以后,人们对那种“不贵五彩”的水墨画评价更高。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谈到山水画时写道:“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近代。” 从以上这些评论看来,从唐代到宋代对山水画的看法(或者说审美观念)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转折。唐朝人还是喜欢青绿重色的山水画,尽管唐代后期已经出现了水墨山水画,但并不太重视。到了五代,画家们更推崇水墨山水画,而到宋代,就不再把唐朝那些山水画家放在眼里了,因为这个时代不仅山水画完全是以水墨为主,而且像李成、范宽这样的画家创作出了许多重要作品,一方面是树立起了水墨画的笔墨体系,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审美体系逐步完善了。唐朝那种只适宜壁画的青绿山水画便不再需要,唐朝那样色彩华丽的审美系统也不再适合新的时代。 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变迁,使中国山水画沿着水墨画的道路前行,而逐步忘却了隋唐时代曾经普遍流行的青绿山水这个体系,以及相关联的唐朝绘画的审美精神。直到今天,当人们用宋朝以后的绘画观念来看敦煌唐代壁画时,已不太容易读懂这些精美的画作了。如果我们不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重新来看待敦煌壁画,以敦煌壁画为依据来认识南北朝隋唐的山水画,那么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山水画史就是不完整的。 在敦煌壁画中,山水是人物的背景,故事的点缀,始终没有出现独立意义的山水画。但自唐代以后,壁画中却出现了颇具规模的山水图景,虽然其主题仍然是佛教的内容,但在这些山水景致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画家们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对山水艺术表现的一往情深。汇集这上千年历史中的山水壁画材料,可以较为系统地反映中国山水画艺术变迁的历史,尤其是唐代后期山水画的一些重要的变革,是十分难得的绘画史料。 唐前期,由于阎立本、李思训这样位居高官的大画家都到寺院中画壁画,自然对寺院壁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由李思训总结出的青绿山水画艺术也在石窟、寺院壁画中得到广泛的传播。远在西北的敦煌,也深受其影响,出现了极其丰富的青绿山水画。随着唐代后期中原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变化,带有水墨画意味的山水也广泛出现在石窟之中。这种时代风气影响所及,佛教石窟、寺院的壁画也开始追求这种时尚,于是敦煌壁画的山水画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唐代画史上著录的山水画家大都没有留下真迹,而从敦煌壁画中正可以看出唐代的山水之变。 总之,在敦煌石窟持续营建的一千年间,是中国山水画由萌发到兴盛和转变的时代,特别是南北朝到唐代,那些画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保留下来,敦煌壁画就成了探索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依据,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处古代遗址保留了这样丰富的山水画资料。迄今为止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本书也仅仅是按时代理出敦煌壁画山水画的发展线索,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则有待于后来诸君。

作者简介

赵声良,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合作主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从事敦煌石窟艺术及中国美术史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简史》《敦煌谈艺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