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低畦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生长与水氮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包邮高低畦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生长与水氮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55.6 (7.1折) ?
1星价 ¥55.6
2星价¥55.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589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67页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11658920 ; 978-7-5116-5892-0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井灌区小麦士地利用率低、渠灌区小麦灌水定额高等问题,开展了冬小麦高低畦种植模式的灌溉管理研究。利用小麦高低畦模式专用的成畦、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将田地整形为高、低畦面交替分布,高畦和低畦均播种小麦;灌溉时,低畦作为水流通道、高畦作为田埂发挥作用。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小麦高低畦栽培方式研发与推广 第三节 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现状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需求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节 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 试验设计 第三节 观测项目及观测方法 第三章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土壤水分和氮素分布状况 **节 不同栽培方式下水流推进状况与灌水质量评价 第二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麦田土壤水分状况 第三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麦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布状况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其组成的影响 第三节 产量与生长指标及产量组成的相关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水氮吸收及利用状况 **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状况 第二节 不同栽培方式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 第三节 讨论 第六章 不同栽培方式下各类水源8D和8180分布特征 **节 降雨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关系 第二节 土壤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 第三节 茎秆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第四节 讨论 第七章 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水分来源 **节 几何图像法小麦根系吸水深度分析 第二节 冬小麦吸水来源及其贡献比例 第三节 讨论 第八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司转运,男,1989年5月出生,博士,助理研究员。2020年12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8-2019年澳大利亚CSIRO联合培养博士生。2021年1月至今一直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作物高校用水理论与技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