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1519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6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020151912 ; 978-7-02-015191-2
本书特色
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 名家文章原味呈现,专家导读清晰开阔 品读散文经典,读懂中国人的气息、学识与智慧 (废名)的作品,是充满了一切农村寂静的美。差不多每篇都可以看得到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农民,在一个我们所生长的乡村,如我们同样生活过来的活到那地上。——沈从文 (废名)所写文章甚妙……《莫须有先生传》与《桥》皆是。——周作人 废名实在是一个真正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在当时的读者就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曾经对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青年作家,至少是北京的青年作家,产生过颇深的影响。这种影响现在看不到了,但是它并未消失。它像一股泉水,在地下流动着。也许有一天,会汩汩地流到地面上来。——汪曾祺 唯其他(废名)用心思索每一个句子的完美,而每一个完美的句子便各自成为一个世界,所以他有句与句之间长的空白,他的空白长,也耐人寻味。——李健吾 《桥》里充满的是诗意,是画境,是禅趣。——朱光潜 “废名风”的作品主要是指以《桥》为代表的诗化、散文化田园小说,主要题材为故乡黄梅的“儿女翁媪之事”。这是废名为现代文学做出的*为卓越的贡献。废名的诗歌,主要以禅诗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形成了一个小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废名圈。废名圈的主要成员包括沈启无、林庚、朱英诞、鹤西、南星、黄雨等。——学者 梅杰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废名散文近百篇,分为三辑: **辑为散文化小说, 收录《桥》《菱荡》《枣》《墓》; 第二辑收入《说梦》《知堂先生》《关于派别》等佳作,以及《小时读书》《谈用典故》《我怎样读论语》等求学文字; 第三辑为谈诗说文的小文, 收入《谈新诗》三章和《诗经讲稿》。废名的文章有古诗气象,文辞简约幽深,有禅意,在文体和语言上也有创新,本书尽力为读者还原作为散文家废名的全貌。
目录
作者简介
废名(1901—1967),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小说家。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成为周作人的学生。1931 年底, 任北京大学讲师。1937年底, 避居黄梅乡间。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1949年后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52年,调往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任教授。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在现代文学史上, 废名被誉为京派文学鼻祖, 创作风格被称为 “废名风”, 直接影响了沈从文、何其芳、卞之琳、师陀、汪曾祺等一批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竹林的故事》《桃园》《桥》《莫须有先生传》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