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53602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030536020 ; 978-7-03-053602-0
内容简介
丁肇中是备受瞩目的华人科学大师,受到全世界华人的敬重。在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他是**位在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说的华裔科学家。过去,人们对丁肇中的了解大多仅限于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本书以生动的笔触,翔实地再现了丁肇中传奇的成长经历和勇于创新的人生风采,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和启迪。
目录
序
前言
一 战火中的童年 1
中国血统美国国籍 1
逃难岁月 5
不甘落后 11
二 “我要探寻自然的奥秘” 14
万丈高楼平地起 14
崇慕法拉第 22
无声的竞赛 26
向往物理学 31
三 密歇根大学 33
重返密歇根 33
转入物理系 37
怪人塞缪尔 39
四 抉择 43
良缘 43
大型实验基地 44
由理论物理学转向实验物理学 48
五 高能物理学的新秀 52
尼文斯实验室的机遇 52
科科尼教授 53
重光子 56
量子电动力学错了吗 58
六 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 62
麻省理工学院 62
丁肇中实验小组 65
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 69
七 诺贝尔奖 73
挑战常识 73
J粒子 76
科学发现的狭路相逢 81
华夏之声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 87
八 超越诺贝尔奖 95
与中国物理学家*次合作 95
三喷注现象 104
“只有三代中微子” 117
九 宇宙之谜 125
神奇的反物质 125
AMS实验 129
揭开探寻宇宙之谜的序幕 135
科学上谁正确就得服从谁 140
贵在创新 142
十 未有穷期 147
“四分之一”观 147
傻子与天才 154
“格物”与“致知” 161
寻根之旅 166
真知灼见 174
继往开来 180
丁肇中年表 187
参考文献 190
附录:怀念 191
节选
一 战火中的童年 中国血统美国国籍 美国第二十六州密歇根州,是一个风光秀丽,水土肥美,物产丰富,农、林、牧、渔、工矿、交通各业发达的好地方。它的州徽上有一只大角鹿和一只麋鹿,背后半轮旭日正从水平面升起,一个人站在前方的田野里,这些形象象征着密歇根州的资源、人民和财富。州徽顶上的一只鹰象征着联邦政府对州政府的管辖权。州徽上还有三句拉丁语铭文:Tuebor(我要保卫);Si Quaerie Peninsu lam Amoenam Circnms pice(如果你想寻求一个幽静的半岛,不妨看看你的周围);E Pluribus Unum(百里挑一)。 州内*大的工业城市是底特律,它以“汽车城”闻名于世界。 1817年,底特律兴办了一所大学—密歇根尼亚大学,1821年改名为密歇根大学。到20世纪30年代,密歇根大学已经是一所具有宏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了,拥有文、理、艺术、医、法、牙医、药物、工程、进修、建筑、教育、商业、自然资源、音乐、图书馆学15个学院和一个远近驰名的附属医院。 1936年的1月,正是密歇根州的隆冬季节。每隔几天,寒潮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途经密歇根州南下,四下里,天寒地冻,万物在寒风中瑟缩。然而,密歇根州安阿伯镇的亚柏尔大学医院里,却依然温暖如春,笼罩着一片和平宁静而又紧张的气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们,正在忙着看门诊,查病房,为患者诊断、开方、打针、输液、手术、接生 这一年的1月27日,有一位年轻的、荣获硕士学位的中国女研究生,在这所医院的产房里等候分娩。她既牵挂着归国途中的丈夫,又担心**胎分娩不顺利。好在医护人员照料细心,婴儿终于顺利降生了。年轻的母亲按照同丈夫事先的商定,给孩子取名叫丁肇中。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凡是出生在美国国土上的婴儿,不论他父母的种族、民族、国籍怎样,都能自动取得美国的国籍,丁肇中自然也不例外。 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从小青梅竹马,在上海光华大学又是同班同学。大学二年级时,丁观海转学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王隽英一直在光华大学读到毕业。 后来两人都在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丁观海在1934年夏自费赴美研究土木工程弹性力学。王隽英于1935年初春公费赴美留学,攻读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安阿伯举行了婚礼。当夫妻双双修业期满并且取得硕士学位后,立刻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能回到中国,用自己所学为祖国效力,并让他们的**个孩子出生在本国的土地上。可是,丁观海考虑到王隽英身孕已重,临盆在即,如果在漫长的航行中分娩,可能会发生意外。于是,他和妻子商妥:由他先取道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搭船回国,王隽英暂时留下,等孩子出世后再启程。 丁观海在回国之前就已经同河南焦作工学院取得联系,并受到聘请。当他踏上国土时,开学日期已经迫近。他顾不得拜亲访友、游山玩水,就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奔赴河南焦作去了。 身在异国的王隽英,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丈夫,怀念着祖国,待到冰化雪消、大地回春,自己的身体初步恢复时,就急忙告别师友,抱着两个多月的婴儿,在4月初离开了密歇根州。她回国后,立即前往河南焦作同丈夫团聚。襁褓中的丁肇中,开始沐浴到祖国的阳光,呼吸到祖国的空气。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天空布满了乌云。日本军国主义者交替使用外交和军事手段,不断鲸吞中国的领土:通过“九一八”事变夺去东北三省;进而通过《塘沽停战协定》,把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和河北北部划入它的势力范围;然后又通过《何(应钦)梅(津)协定》,把北平、天津和整个河北置于它的势力范围;1935年冬和1936年春,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动汉奸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内蒙自治军政府”。 丁肇中的母亲王隽英 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所有爱国的炎黄子孙无不义愤填膺,寝食不安。丁观海夫妇在焦作工学院所感受到的,再不是密歇根大学校园里的那种和平、静谧的气氛,这里到处人心惶惶,充满焦虑和悲壮的情绪。 游子思乡,当母亲的更是思念离家多年的儿子。丁观海的母亲除了思念儿子,想念儿媳外,特别想看看那个没有见过面的小孙子。丁观海收到的每封家书都饱含了母亲的热望和深情。可是,当时交通不便,来回颇费周折,回乡的问题在学期中间是无法考虑的。于是,学校一放暑假,丁观海立刻辞掉了焦作工学院的工作,到离家乡很近的青岛山东大学另谋了一个教职。 丁观海一家三口回到了老家—山东省日照县涛雒镇。这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黄海之滨,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好地方。但是,它跟旧中国的千百个小城镇一样,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生产力落后,人民贫困。布满低矮松林的小山丘上,点缀着一座座简陋的房舍,在山坡上、小溪旁,散布着小块小块的土地。丁氏家族明初从外地迁来,后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丁氏大宅院取名为“种德堂”。丁氏家族在日照县是一个大家族,亲戚朋友很多。丁观海留洋几年,学成归国,又已成家立业,亲戚朋友自然都闻讯前来祝贺一番。 丁观海的父亲丁履巽,是一位热心在乡间办学的开明绅士,早年肄业于复旦大学,37岁时因牙病感染英年早逝,当时丁观海只有五岁。丁履巽的妻子是家庭妇女。他们共有六个儿女:长子丁宏,从燕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任外语教师;二儿子是丁观海,在他下面还有四个妹妹。 社会上盛传丁惟汾(国民党元老)是丁观海的父亲,其实不然。事实上,丁惟汾只是丁氏同族的一个远房亲戚,而且不住在同一个村上。丁惟汾早年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前身),后又介绍王隽英的父亲王以成加入同盟会。王以成在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后,丁惟汾就成了王隽英的义父。王隽英公费留美就是由她义父丁惟汾给办理的。丁观海和王隽英先后赴美留学,一个自费一个公费,只相差半年时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新学年就要开始了。丁观海只得辞别老母,携带妻儿,到青岛执教去了。 丁肇中一岁时在原籍山东日照与祖母合影 小肇中沐浴着母亲温暖的春晖,幸福地成长着,小胳膊小腿像嫩藕似的又白又胖。他转动着脑袋,用闪闪发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不时向逗自己玩的亲人们报以甜甜的微笑。有一天,在大人们的关照下,他身穿棉袍,扶着凳子,一步一步地学着走路。当时,他还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地叫嚷,逗得大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在故乡的一年,是丁肇中儿时*幸福、*美好的时光。虽然他当时还不记事,但后来父母说起当时的情景,他仍旧十分神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震动了中国人民的心。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了! 北平、天津等华北的许多重镇接二连三地沦于敌手。丁观海眼见战火正往山东蔓延,家乡不可久留,于是下决心带着妻儿逃难。 逃难岁月 丁观海夫妇回乡不过一年光景,又要匆匆别离。而且这次不像上次赴美留学,算得出回来的年头,这一次是逃难,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重返亲爱的故乡!天昏昏,路漫漫,何处才能找到安全的栖身之地呢?他们想到南京有一些亲戚、朋友,也许在那儿能找到一个落脚处,于是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亲友,带着只有一岁半的小肇中,加入络绎不绝南逃的难民行列中,开始了动荡不安、饱暖不定、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1937年8月12日,他们一家三口到达南京。第二天,上海“八一三”的炮声就响了。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同时,日本飞机开始对南京进行狂轰滥炸,南京已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于是,丁观海扶着即将临产的妻子,背着小肇中,逃到了安徽芜湖,在这里,妻子又生下了第二个男孩丁肇华。然而时局紧张,芜湖也不能久待。于是,不等二儿子满月,丁观海一家四口就渡江北上,逃到了皖北重镇合肥。 11月12日,上海经过三个月的血战,不幸沦入了敌手。一个月后,南京在日寇四路围攻下也失陷了。日寇攻占南京以后,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三十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 丁观海得知上海、南京相继失守,看到东南半壁河山逐渐沦入魔掌,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觉得走投无路,加上他又放心不下家中的老母,遂决定重返家乡。征得妻子的同意之后,夫妻俩各背着一个孩子,离开停留了三个月的合肥,冒着危险,越过战线,历经千辛万苦,重新回到了山东日照老家。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到家后的第二年(1938年)初,滨海小县日照城中,也升起了血红的“膏药旗”。丁观海夫妇是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愿坐当亡国奴,暂时避居到乡下,一心想着外逃。挨到4月份,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同孩子的姥姥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再次离开日照县,跟随一批热血青年逃出了沦陷区,途经海州和郑州,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华中重镇汉口。在这里,丁观海意外地遇见了他的二妹丁侃。亲人在战乱中相逢,更是格外亲切,丁侃当时在抗日学生救亡团体里工作。后来丁观海打听到山东大学和山东医学院已迁到了四川万县,于是他立刻带着家属,乘船离开汉口,赶到了万县。丁观海在迁到万县的山东大学教了一个学期,同年12月,就只身前往当时的“陪都”—重庆联系工作,得到重庆大学的聘请。随后,王隽英同母亲一起,带着肇中、肇华也到了重庆,在郊区沙坪坝的重庆大学教师宿舍里安顿下来。不久,王隽英受聘于西南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的前身),他们全家随即又搬到了磁器口教育学院的宿舍居住。 三岁的肇中,经过一年半的逃难生涯,面容消瘦了,皮肤晒黑了,但是一双眼睛闪着懂事的光芒。他虽然还不懂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残酷和世道的艰难,但是,流浪生活的艰辛让他幼小的心灵已有所触动。社会课堂,往往要比书本深刻得多。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在长江同嘉陵江的汇合处,是西南重镇。街市依山傍水,随着山势起伏;街道两旁的店铺大都用木板钉成,从河边望去,能看到它们耸立在挨近悬岩的几丈、十几丈高的木桩顶上,仿佛是一幢幢高楼。从河边的轮船码头进入市区,要爬很高的一段陡坡。街道是沿着山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孤独感
¥12.9¥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就是有点不开心
¥12.9¥30.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精神内耗
¥12.9¥30.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她们
¥16.8¥46.8 -
姑妈的宝刀
¥9.9¥30.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大自然饥渴症
¥12.9¥30.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新式“文盲”
¥12.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