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78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030737816 ; 978-7-03-073781-6

本书特色

该书聚焦应用型本科相关专业关注的方向和教学培养要求进行内容组织,并给出案例辅以教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商务智能等近期新技术知识讲解,将经典理论和新方法的有机结合,重点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相关技术、常用方法、各个开发阶段的步骤、特点、目标、任务、工具以及前沿技术和具体应用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信息系统概述 1
1.1 信息和信息管理 1
1.1.1 数据与信息的定义 1
1.1.2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2
1.1.3 信息属性 3
1.1.4 信息类型 4
1.1.5 信息生命周期 4
1.1.6 管理信息 5
1.1.7 信息管理 5
1.2 系统 5
1.2.1 系统的概念 5
1.2.2 系统的分类 6
1.3 信息系统与管理 6
1.4 管理信息系统 9
1.4.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9
1.4.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9
1.4.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0
1.4.4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应用与实践1 15
习题1 15
第2章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17
2.1 计算机基础 17
2.1.1 计算机产生与发展 17
2.1.2 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 18
2.2 数据库技术 20
2.2.1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0
2.2.2 数据的独立性、冗余性和一致性 20
2.2.3 数据库定义与特点 20
2.2.4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1
2.2.5 关系模型、关系规范化、基本操作和保护 21
2.2.6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25
2.3 计算机网络 29
2.3.1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 29
2.3.2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31
2.3.3 体系结构 32
2.4 云计算 35
2.4.1 云计算特点 35
2.4.2 云计算技术架构 36
2.5 商务智能 37
2.5.1 概念 37
2.5.2 OLAP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37
2.5.3 架构 38
2.5.4 实施步骤 39
2.6 大数据技术 39
2.6.1 定义 39
2.6.2 特征 40
2.6.3 大数据技术体系以及平台 40
应用与实践2 42
习题2 42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45
3.1 信息系统开发特点和组织 45
3.1.1 信息系统开发特点 45
3.1.2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46
3.2 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46
3.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47
3.3.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47
3.3.2 原型法 50
3.3.3 面向对象法 52
3.3.4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54
3.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及选择 55
应用与实践3 59
习题3 60
第4章 信息系统规划 62
4.1 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62
4.1.1 信息系统规划的定义 62
4.1.2 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62
4.1.3 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 63
4.2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63
4.2.1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63
4.2.2 信息系统规划的步骤 64
4.3 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 65
4.3.1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概论 65
4.3.2 企业系统规划法 66
4.3.3 关键成功因素法 72
4.3.4 战略集转化法 73
4.3.5 三种方法比较 74
4.4 项目可行性分析 74
应用与实践4 76
习题4 76
第5章 信息系统分析 78
5.1 系统分析概述 78
5.1.1 系统分析任务 78
5.1.2 系统分析的原则 79
5.1.3 结构化分析方法 80
5.2 系统详细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 80
5.2.1 详细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81
5.2.2 详细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81
5.2.3 用户需求分析 84
5.3 系统调查工具 85
5.3.1 数据流程图 85
5.3.2 数据字典 88
5.3.3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90
5.4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91
5.4.1 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91
5.4.2 系统分析报告编写 92
应用与实践5 94
习题5 95
第6章 信息系统设计 99
6.1 系统设计概述 99
6.1.1 系统设计内容 99
6.1.2 系统设计原则 101
6.2 功能结构图设计 102
6.2.1 结构化设计概述 102
6.2.2 模块结构图 103
6.2.3 模块结构的设计原则 107
6.2.4 信息系统流程图 110
6.3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11
6.3.1 设计依据 111
6.3.2 系统物理配置 112
6.4 代码设计 113
6.4.1 代码设计的用途 113
6.4.2 代码设计原则 114
6.4.3 代码的总数 114
6.4.4 代码的种类 115
6.4.5 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116
6.4.6 代码设计步骤 117
6.5 输出设计 117
6.5.1 输出设计的内容 117
6.5.2 输出的设备和方式 118
6.5.3 输出报告 120
6.6 输入设计 121
6.6.1 输入设计的原则 121
6.6.2 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 122
6.6.3 输入设计与校验方式 122
6.6.4 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 124
6.7 人-机界面设计 125
6.8 数据存储设计 127
6.8.1 文件分类 127
6.8.2 文件设计 128
6.8.3 数据库设计 129
6.9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设计 130
6.9.1 系统的安全性及其设计 130
6.9.2 系统的保密性及其设计 131
6.10 系统设计说明书 131
应用与实践6 132
习题6 132
第7章 信息系统实施 137
7.1 系统实施的任务与工作内容 137
7.2 物理系统的实施 138
7.3 程序设计 139
7.3.1 程序设计的目标 139
7.3.2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140
7.3.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41
7.4 系统测试 145
7.4.1 测试的主要内容 146
7.4.2 测试的基本过程 146
7.5 系统切换 150
7.5.1 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150
7.5.2 系统切换方式 150
7.6 系统评价与验收 152
7.6.1 系统评价 152
7.6.2 系统验收 152
应用与实践7 154
习题7 154
第8章 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 156
8.1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156
8.1.1 信息系统的组织 156
8.1.2 CIO设置 157
8.2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 158
8.2.1 系统的制度建设 159
8.2.2 系统的日常管理 159
8.2.3 系统文档的管理 162
8.2.4 系统的安全保密 162
应用与实践8 164
习题8 165
第9章 UML 168
9.1 UML概述 168
9.2 UML构成 169
9.2.1 视图 169
9.2.2 图 170
9.2.3 模型元素 176
9.2.4 通用机制 176
9.3 RUP 177
应用与实践9 178
习题9 178
第10章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180
10.1 面向对象分析 180
10.1.1 需求分析阶段 180
10.1.2 系统分析阶段 182
10.2 面向对象设计 184
10.2.1 类设计 184
10.2.2 接口设计 184
10.3 案例分析 185
10.3.1 系统分析 185
10.3.2 系统设计 193
应用与实践10 196
习题10 197
第11章 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198
11.1 MRP、MPRⅡ与ERP 198
11.1.1 库存控制订货点理论 199
11.1.2 MRP系统 201
11.1.3 MRPⅡ系统 202
11.1.4 ERP系统 204
11.2 决策支持系统 205
11.2.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205
11.2.2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207
11.2.3 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208
11.3 经理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209
11.3.1 经理信息系统 209
11.3.2 战略信息系统 210
11.4 电子商务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 211
11.4.1 电子商务系统 211
11.4.2 供应链管理系统 213
11.5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15
11.5.1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 216
11.5.2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216
11.5.3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217
应用与实践11 218
习题11 218
第12章 项目实用案例 220
12.1 “OA费用管理系统”项目简介 220
12.1.1 项目团队成员 220
12.1.2 ××公司概况 221
12.1.3 走访调研 222
12.1.4 问题整理结果 224
12.2 项目系统分析 224
12.2.1 系统分析 224
12.2.2 系统流程建模 227
12.2.3 编写系统说明书 228
12.3 项目系统设计与实现 230
12.3.1 系统功能模块体系 230
12.3.2 软件运行环境设计 231
12.3.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231
12.3.4 系统代码设计 232
12.3.5 系统界面设计 233
12.3.6 网络环境设计 237
12.3.7 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238
12.4 具体实施 239
应用与实践12 240
主要参考文献 241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信息系统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信息和信息管理 系统 信息系统与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的迈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信息是管理上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传统的管理并不认为信息是一种资源。因为过去的数据处理业务附属于业务系统,信息处理比较简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竞争的焦点从自然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转向信息资源。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相并列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 1.1 信息和信息管理 信息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信息系统*重要的成分。信息系统能起多大作用,对管理能做出多大贡献,都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和高质量的信息,而能否得到高质量的信息取决于工作人员对信息的认识。 1.1.1 数据与信息的定义 信息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世间万物的运动,人间万象的更迭,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一词,往往各自带有其特定的意义。例如,自然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所讲的“信息”大多是指数据、指令。人文学科中所讲的“信息”大多是指消息、情报。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往往对数据和信息是不加区分的。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和数据的概念是不同的。 1.数据 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也就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它既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例如,当前的温度,一个零件的成本,某企业的员工姓名、工资、企业存货数量、销售订单等。数据通常由三个方面表示: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 2.信息 信息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有人说信息是消息,有人说信息是知识,有人说信息是运动状态的反映,当然也有人说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而本书认为: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能对接收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概念至少包括以下一些含义:信息具有“新鲜”和使人“震惊”的感觉;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信息能改变决策期望收益的概率;信息可以坚定或校正未来的估计等。 3.信息与消息、知识及情报的关系 信息与消息的关系表现为:信息是以消息为载体进行传递的,消息中包含信息,信息是消息中的有效部分。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表现为: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与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概括,也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集合。信息包括知识,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其系统化、体系化的部分。 信息与情报的关系表现为:情报是人们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时所需要的信息,是在人类社会交流活动中运动着的活化信息。 一定的消息和知识在人们对它产生特定需要时可以转变为情报。消息、知识和情报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对人类社会来说,信息的内涵主要是这三者的总和。 1.1.2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与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则是对数据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赋予一定意义的解释。二者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好似原料,而信息是产品。此外,一个系统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例如,派车单对驾驶员来说可能是信息,而对公司副总经理来说,它只是数据。 信息不随承载它的实体形式的改变而变化;数据则不然,随着载体的不同,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例如,同一则信息,既可写在纸介质上,也可刻在光盘上。另外,信息有着严格的有用性要求与限定,而数据则无此要求与限定。例如,棉花增产的消息对航天业来说不是信息,而是数据。 总之,信息和数据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信息须以数据的形式来表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又可得到新的数据,新数据经过解释往往可以得到更新的信息。但是,在一些并非严格的场合,人们常将二者视为同义。例如,数据处理又可称为信息处理,数据管理也可称为信息管理,等等。 1.1.3 信息属性 1.真实性 真实是信息的**和基本的性质。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为负值,既害别人也害自己。破坏信息的事实性在管理中普遍存在,有的谎报产量,有的谎报利润和成本,有的造假账等,这些都会造成管理决策错误。 2.等级性 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不同级的管理要求不同的信息。相对应的信息分为战略级、战术级和执行级。不同级信息的性质不相同。战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如企业长远规划,开拓新市场,企业并、转产的信息等。战术级信息是管理控制信息,如月度计划与完成情况的比较、产品质量和产量情况等。执行级信息是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如职工考勤信息、领料信息等。 3.不完全性 从人类认识规律看,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从效益观念看也没有必要全部得到(因信息处理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而且,不同的人由于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性不同,从同一事物中获得的信息也不相同,即实得信息量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人们面对的信息肯定是不完全的,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必须坚持经济的原则,以够用为标准,合理地舍弃和选择信息。 4.扩散性 信息就像热源,它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它又好像是夜来香的花朵,可以香飘数里。信息的扩散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力越强。越离奇的消息,越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得越快,扩散的面越大,古话“没有不透风的墙”,说明了信息扩散的威力。信息的扩散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可能造成信息贬值,危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打击信息所有者的积极性。 5.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被人们依据各种特定的需要,进行收集、筛选、整理、概括和归纳,而不丧失其基本应用价值。信息的可压缩性使得人们可以对同一信息进行多次加工、多次利用,还可以改变信息的表现形式,节省存储空间和费用。 6.传输性 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如通过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等进行国际国内通信,传输的形式有数字、文字、图形和图像、声音等。信息的传输既快捷又便宜,我们应当尽可能地用信息的传输代替物质的传输,利用信息流减少物流。 7.价值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例如,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就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耗尽,必须及时转换。 8.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不能分割,但又可以互相转化。有能源、有物质就能换取信息,有信息也能转化为物质和能源。现在大量的事实(如股市投资)都说明了这点,只要掌握信息就可以转换成财富,有财富就可以买到物质和能源。 1.1.4 信息类型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进行分类: (1)按照信息发生的领域,可以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按照信息的反映形式,可以将信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 (3)按照信息应用领域,可以将信息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1.1.5 信息生命周期 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人的生命周期是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是研究、制造、应用和报废;信息的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中包括一些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以及信息的使用等6种。不同的过程组成了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1.1.6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又称企业信息或简称信息。它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为依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资料。它可以通过实物指标、劳动指标、价值指标和文字图表等形式表现,反映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环境状况,它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依据。 1.1.7 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定义 信息管理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产生、识别、遴选、收集、加工、传递、储存、检索、输出等项工作的总称。它包括从信息产生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可以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信息进行管理,但是,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使得管理信息的管理工作有所不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总的要求是:动作要快,视野要广,不能贪多求全,要用一定标准合理地舍弃和选择信息。既要善于搜集新信息,也要学会对已有信息的再加工、再利用。还要学会制造信息(如广告、公关等)和引导信息的作用方向(变不利信息为有利信息)等。 2.信息管理基本内容 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原始数据收集(包括识别、遴选)、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维护和信息输出等六大基本内容。 (1)原始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收集是信息管理中关键的**步,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全面、及时、准确地识别、遴选原始数据是确保信息正确性与有效性的前提。 (2)信息加工。杂乱无章、独立存在的原始数据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3)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或称信息传输,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信息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流动。 (4)信息存储。信息存储是将获得的或加工后的数据暂时或长期地保存起来,以备随时调用。 (5)信息维护。信息维护就是要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 (6)信息输出。信息输出是指将处理后的信息按照工作要求的形式和习惯,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 1.2 系统 1.2.1 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若干部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例如,整个国民经济是由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文教卫生业等部件组成、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是由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供应等部门组成的实现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营利性组织系统。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企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系统又可进一步分成若干子系统,如生产管理、财务与会计、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工艺技术、人事劳动等,而且这些子系统可以继续细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图1.2 典型系统示意图 系统具有输出某种产出的目的,但它不能无中生有,也就是说,有输出必有输入,而且这种输出是输入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它代表系统的目的。处理是使输入变为输出的一种加工处理活动,一般由人和设备分别或共同担任。输入、处理、输出是组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加上反馈功能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图1.2所示。 1.2.2 系统的分类 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1)自然系统。自然系统指由自然力而非人力所形成的系统,如天体系统、气象系统、生态系统等。凡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系统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