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424892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214248923 ; 978-7-214-24892-3
本书特色
本文库名为“学衡尔雅文库”。“学衡”二字,借自1922年所创《学衡》杂志英译名“Critical Review”(批评性评论);“尔雅”二字,取其近乎雅言之意。
本文库旨在梳理影响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呈现由词语和概念所构建的现代,探究过往,前瞻未来,为深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块基石。
内容简介
本书将“法治”放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法结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这两个传统中进行考察,思考中国法治思想的特征及其意义。主要探讨以下主题:中国政治思想中的“通”与“自然法”的传统及其原理、近代中国对议会制度的理解、严复对同时代问题的关注及其理解西方宪政的中国逻辑、梁启超对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接受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建构。在书的*后,讨论了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对法治的独到解读的现代意义。
目录
序章 法治的中国逻辑
一、 礼是法、 非刑
(一) 同为规范的礼与法
(二) 各不相同的“刑”与“”
二、 近代以来的新传统
三、 一样的法治、不同的逻辑
(一) 议会功能的再诠释
(二) “自然法”的超越性的意义
**章 “通”与“自然法”的思想传统
一、 变革与“变通”
(一) “变、通”的政治哲学
(二) “变、通”与进化
二、 两种“自然法”
第二章 政治中的“通”的意识及其原理
一、 “封建、郡县”讨论中的“通”
(一) “政”与“制”之间——朱子与柳宗元
(二) “独治”与“众治”——顾炎武
二、 《周易》——“通”的哲理化与权威化
(一) 易——变易的法则
(二) “泰、否”——“通”的政治哲学
第三章 “制约”与“调和”的思想和制度
一、 “制约”与“调和”——孟德斯鸠与伯伦知理
二、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制约”与“调和”
(一) 制约君权的思想——董仲舒与黄宗羲
(二) 保障“通”的议会观
第四章 严复的法治与宪政观
一、 “有责任政府”意义
(一) 自由与“受管”之间
(二) “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再辨
(三) 民权——“真君民”
二、 “通”与制约——议会功能之两面
(一) “有道”=法治!
(二) 三权分立“不可通”?
(三) 英国宪制的借鉴
三、 宪政的中国逻辑
(一) 从“放任”到“责任”,从“掣肘”到“制约”
(二) 封建与自治之别
(三) 自由与民权之分
第五章 梁启超对自然法的“发现”——中国法理学的思考
一、 两个法典论争
二、 西方的自然法与中国的课题
(一) 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
(二) 中国法传统中的儒家与法家
(三) 作为“变革原理”的自然法
三、 儒家自然法的展开
(一) 大同与小康之间
(二) 孟子与荀子
(三) 穗积陈重:自然法与历史法学之间
(四) 荀子与管子
(五) 管子与孔子
第六章 现代视野下的法治与正当性
一、 一九四年代文化论争:梁漱溟与费孝通
二、 合法性与正当性——法治的政治思考
终章 法治——传统与现代之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李晓东,政治学博士,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东北亚地域研究(NEAR)中心所长。专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日关系史研究。著有《近代中国的立宪构想:严复、杨度、梁启超与明治启蒙思想》(2005)、《现代中国的省察:百姓社会的视角》(2018)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9.2¥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3.7¥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4.0¥32.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0.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0¥28.0 -
圆圈正义
¥25.3¥46.0 -
民法典
¥20.2¥42.0 -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21.6¥28.8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7.0¥3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3¥39.8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5.5¥34.0 -
刑法学讲义
¥20.4¥6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6.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8¥29.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1¥22.0 -
清朝监察立法之都及其历史镜鉴研究
¥16.6¥4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宪法学
¥27.0¥36.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9¥30.0 -
少吃点生活的亏 人人听得懂用得上的维权课
¥23.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