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26774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31页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42677433 ; 978-7-5426-7743-3
本书特色
1. 探索小说家—人物—读者间的镜像关系
2. 布克奖得主,当今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A. S. 拜厄特作品
3. 从亨利·詹姆斯到马塞尔·普鲁斯特,从波提切利到马奈,重新思考艺术中的肖像
4. 一本小说创作笔记,一部精彩的肖像艺术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A.S.拜厄特以凝练的风格、独特的角度探索肖像与小说的微妙关系,讨论的作家跨度从亨利·詹姆斯到马塞尔·普鲁斯特到艾丽丝·默多克,艺术家则从波提切利到霍尔拜因到马奈。
目录
译后记
附录
节选
文字中的肖像和绘画中的肖像是彼此对立的,因而不可互相类比。艺术家借由肖像画记录和构建实体的存在,以色彩的涂层,即画刷、走珠笔或铅笔绘出的层次将眼前的形象呈现于平面之上。画作超越时间而存在,同时又保存了创作的时间过程。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画作是静止而肤浅的—“肤浅”一词在此处并不作贬义。旁观者—正如我们所见—得以与作画者、模特,以及画作记录的面孔建立起一种时间的关联,但和从头至尾阅读一本书相比,这种时间关联更具任意性,且缺乏延续感。长篇或短篇小说中的肖像可能是无形之物的肖像—譬如思想的过程、情感上的吸引或厌恶,以及群体或个体生命中或微妙或剧烈的变化。即使是描述容貌或体型的视觉语言也可能依托于无形的部分而产生效果。当谈论写作之时,我想说的是:“想象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她三十岁上下,皮肤黝黑;她身材丰满,身着绿色天鹅绒连衣裙,低领口之上袒露着胸脯;给她添上棕色的大眼睛、长睫毛和一条祖母绿的项链;再把她的座椅想象成哥特风格,然后在她背后加上一幅勃艮第酒红色的窗帘。”每一位进行这番想象的人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愈加清晰的视觉形象。依我猜想,这些形象彼此相似,但相似程度并不甚高。每个人的眼中都会见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女人的样貌。倘若再加上几个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譬如“愠怒”“风骚”“温文尔雅”“尖酸刻薄”——那么在人们的想象中必会变幻出更多不同的形象来。作家的创作凭借的正是个体读者眼中变化无穷的视觉形象,以及这些读者所进行的关键的视觉化过程。我以为,这就是我对出版商在小说封面上使用真实、清晰的人物摄影来代表小说角色的做法甚为反感的原因。这种做法限制了读者的想象。除此之外,它给人带来一种不敬之感—仿佛这些形象是从照片中的人身上盗窃而来,强行植入到我的世界中的,虽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却又似乎有失妥当。
相关资料
拜厄特是一位出色的作者,总能将我们带往引人入胜之地。
——《泰晤士报》
她一如往常地诙谐,富有洞察力,将想象的画作与真实的画家相联系,指出油彩画出的肖像与文字描写的肖像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拜厄特永远值得一读。
——《每日电讯报》
作者简介
A. S. 拜厄特(A. S. Byatt)
蜚声国际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36年8月24日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1990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999年获颁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主要作品有《占有》(获1990年布克奖)、《孩子们的书》(入围2009年布克奖决选名单)、《花园中的处子》等。
黄珊云
1993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爱好文学翻译,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于《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随园食单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 -
到山中去
¥1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