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3122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549页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300312231 ; 978-7-300-31223-1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首章阐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理论假设、体系创新,探讨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要义、重大原则,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三章阐述新的活劳动价值论、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比较分析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第四章阐述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福利制度变动、监控技术权力,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特性、美式民主损害世界经济和民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共享和平台经济治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第六章阐述市场与国家的双重调节论、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和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理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政策,诠释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第七章阐述自力主导型开放、知识产权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海上“一带一路”建设,界定中国正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准中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全书主题重大、求真务实、视野宽阔、守正创新、正本清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目录
**章 求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论
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创新与学术方向
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多样化的发展
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经典考证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义和重大原则
应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价值:新的活劳动价值论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科学地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
剥削与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的分析
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比较
第四章 世情:当代垄断资本主义论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特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分析
认清西方福利制度变动及其实质
监控资本主义视阈下的技术权力
美国式民主制度损害世界经济和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
第五章 产权:多种所有制共进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
发展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企业共享的理论分析和实施原则
产权—所有制与平台经济治理
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
第六章 调节:市场国家双重调节论
完善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调节体系
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理论
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与四维逻辑
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思路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
第七章 开放:自力主导型引领论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互联网巨头公司监管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正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准中心”地位
后记
节选
一、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一)“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要义依据已有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实践和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价值,以及纯粹为商品价值形态转换服务的流通活动不创造价值的科学精神,可以推断:凡是直接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的劳动,以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实体的内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或生产劳动。这一“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反而恰恰是遵循了马克思研究物质生产领域价值创造的思路,并把它扩展到一切社会经济部门后所形成的必然结论。具体说来:**,生产物质商品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如为市场提供物质商品的农业、工业、建筑业、物质技术业等领域中的生产性劳动。这是马克思早已阐明的。第二,通过交通使有形和无形商品的场所发生变换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如为市场提供货物和人员空间位移的运输劳动,提供书信、电报等各种信息传递的邮电劳动。变换场所或传递信息就是广义的交通劳动产生的效用,它们可以发生在流通领域内的特殊生产性部门。这也是马克思阐明的观点。第三,生产有形和无形精神商品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如为市场提供精神商品的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技术、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等领域中的生产性劳动,其中包括讲课、表演等无形商品或服务劳动。应当突破价值创造仅限于物质劳动的理念,确认生产有形和无形精神商品的劳动同样创造价值。程恩富?倡导“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光明日报,20010717?第四,从事劳动力商品生产的服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直接涉及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部门,除了包括上述有关人们生活的生产性部门以外,还包括医疗、卫生、体育、保健等部门。程恩富?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当代经济研究,2001(11)?第五,生产性企业私营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承认,在公有制企业内,厂长经理从事的生产性管理活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而对于在资本主义私营企业内从事生产性经营管理活动能不能创造价值的问题,则持完全否定或回避的态度。这在分析逻辑上就形成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本来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性管理活动,一旦与该企业的财产私有权相结合,便完全丧失了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属性。其实,倘若生产性私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或所有者同时又是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者,那么,这种管理活动具有两重性:一是从社会劳动协作的必要管理中产生的劳动职能,客观上会创造商品的新价值;二是从财产所有权获利的必要管理中产生的剥削职能,客观上又会导致无偿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种职能交织在一起,并由一个人来承担,并不妨碍在科学分析进程中加以定性区别。这是马克思没否认而未强调的论断。程恩富?生产性管理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社会科学,1995(7);程恩富?经济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吗?人民日报,20001214?第六,劳动生产率变化,可能引起劳动复杂程度和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在阐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化规律时舍掉了劳动的主观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而认定由劳动的客观条件和自然条件变动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只引起使用价值量变动,不会影响价值总量,所以就得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化的规律。但是,就一般意义而言,引起劳动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是科技的进步,而它会引致劳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强度的提高,进而增大商品的价值量,并由此增大社会价值总量。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劳动的主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反向变动关系,这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是存在的。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化引起的,劳动客观条件没有变化,那么,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正向变动关系。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共同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动方向不确定,可能是正方向变动,也可能是反方向变动,也可能不变。由劳动的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强度的提高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主要的,因而长期来看商品的价值总量和社会价值总量会具有一种向上变动的趋势,而不是不变。我们对马克思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作了如上的界定和理解,就可以科学地说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事实。需要突破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商品价值量不变的假设与论断,确立由科技等劳动的复杂性和熟练性的提高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会增大商品价值量这一新观点。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财经研究,2002(10)?(二)与新假设密不可分的“全要素财富说”和“按贡分配形质说”与上述“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密切相关的是“全要素财富说”和“按贡分配形质说”。必须指出,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就劳动过程而言,显然,仅有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拥有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其中,包括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因而,财富、效用或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多元的,是所有或全部相关生产要素直接创造的。同一些论著随意批评马克思经济学忽视财富及其生产要素的观点相反,马克思是一贯高度重视财富及其各种生产要素作用的。十分明显,这里的“全要素财富说”与“活劳动价值说”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关于创造商品和财富的完整理论。前者说明的是作为具体劳动过程的生产要素与社会财富(商品使用价值或效用)之间的关系,其目的主要是揭示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财富的源泉必然是多元的。后者说明的是作为抽象劳动的活劳动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其目的主要是揭示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新价值创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价值的源泉又必然是一元的。同时,二者的内在联系又表明:作为劳动主体的活劳动,既是价值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源泉;作为劳动客体的有形或无形生产资料,既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创造的必要经济条件或基础。但是,要素价值论者声称财富的源泉就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既然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那么劳动也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在这里,他们混淆了财富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劳动过程与价值创造过程等的区别。*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指出,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从广义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中自然包括按劳动力这一主体性要素分配(在了解了劳动与劳动力的严格区别后,不妨碍我们说劳动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而市场型按劳分配首先表明的是要视劳动力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可凭借自身的所有权参与分配;其次才表明要根据劳动力的实际有效支出或贡献,即有效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具体确定可分配的价值量或金额。这不会否定我们经常从狭义上把按劳分配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独立出来并分别加以阐明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生产要素的多种产权状态与生产成果的多种分配状态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这启发我们可以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提炼出“多产权分配说”,即多种产权关系决定了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多种分配形式都直接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或产权。所有权与产权在广义上可以相等。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7476?事实上,劳动价值论是一切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所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商品之间的一般规律以及劳动机制和价值机制,指出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因而使其旧价值得以保存;而马克思所描述的经典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因而劳动价值论不可能成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不过,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劳动价值论同市场型按劳分配有了一定的联系,因为分配的是商品出售后的价值,又由企业自主分配并完全货币化。尽管市场化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但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既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也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进一步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按生产要素所有者在自身创造财富和价值过程中的具体贡献来分配的,其经济实质则是按生产要素所有者在要素创造财富和活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所贡献或提供的要素数量及其产权关系来分配的。这就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与实质,用哲学上的形质来表达,可简称为“按贡分配形质说”。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生产三要素创造价值论”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或表象当作其本质。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既承认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或表象,又揭示了其经济实质,并在形式与本质相统一的基础上理解和新用“按贡分配”这一术语。这与西方经济学一贯主张按贡献分配的诠释和立场是有本质区别的。有的学者认为,只要承认“按贡分配”的用语,就等于承认生产要素所有者都亲自创造或贡献了财富和价值,并据此进行分配。这是有误的论证。其理由在于:当我们使用“按贡分配”一词时,只是承认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下,要素所有者拿出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本等非活劳动性质的要素同劳动力相结合,进而由劳动者运用非活劳动生产要素实际创造财富和价值。从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来分析,要素所有者只是在实际生产财富和价值之前的购买阶段从“预付”、“拿出”或“提供”的意义上“贡献”了非活劳动生产要素,而所有的财富和价值都是在生产阶段由劳动者运用非活劳动生产要素进行实际创造和生产的,并在生产阶段结束后(若是商品,则在销售阶段后),由购买阶段的各个要素所有者依据“预付”要素的数量及其所有权进行生产成果的分割或分配。可见,是要素本身成为财富的源泉,而非主体性要素所有者成为财富的源泉;是要素本身对财富的实际构成作出了生产性的贡献,而非主体性要素所有者对财富的实际构成作出了生产性的贡献;从一般劳动过程考察,劳动者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实际生产或贡献出财富或价值,只与各类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而同要素的所有权状况(私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或公私混合所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按贡分配”归根到底可以分解为劳动所得或按劳分配与资本所得或按资分配。当把管理、技术、信息等作为劳动要素来看待并参与实际分配时,它们属于劳动所得或按劳分配的范畴;当把管理、技术、信息等作为资本要素来看待并实际参与分配时,它们属于资本所得或按资分配的范畴。例如,科技人员因技术发明而获得收入,属于劳动所得或按劳分配;科技人员再把这项技术发明折合成一定数量的技术股并参与分配,则明显地属于技术资本所得或按资分配。又如,让某个名人在企业挂名并给予一定数量的干股,而他不为该企业从事任何工作,则是将名人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资本,全部属于资本所得或按资分配。再如,对实际在企业工作的某个管理者或员工实行部分工资加部分干股的总收入分配方式,则其总收入都属于劳动所得或按劳分配。其他生产要素均可作以此类推的分析。那么,各种要素收益的量是由什么规律和机制进行调节的呢?要素价值论者认为,用边际分析法可准确测定各自应得的实际贡献额。事实上,各种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量的多少,其依据和分割规律是不同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工资的多少并不影响商品的价值,其实际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全体或部分劳动者的谈判和博弈状态,而不是劳动者的边际贡献。以美国工人为例,1992年工会化雇员得到的平均周工资要比非工会化雇员高35%,而对所有行业的蓝领工人来说,这个比例达70%,但没有证据显示工会化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高于非工会化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参见:毛增余?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顾海良、王振中、林岗、程恩富(第5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竞争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等量资本大体获取等量收益,并具体表现为地租、利息和利润等形式。这一趋势性的收益分割规律和机制,并不排除各种垄断、产业地位、交易能力和博弈智慧等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其实际收益数量。当前,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劳动、科技、信息、管理、环境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切实保障一切要素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健康发展。这是由“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以及与此相关的“全要素财富说”“多产权分配说”“按贡分配形质说”必然推出的政策思想。
作者简介
程恩富,1950年生于上海,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副理事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专家。兼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世界文化论坛和中国创新马克思主义论坛理事长。在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发表文章8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任《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国际思想评论》等期刊主编,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过讲解。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6.5¥68.0 -
国富论
¥8.8¥35.0 -
博弈论
¥10.0¥38.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5.7¥58.0 -
斯密评传
¥14.4¥45.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1.9¥55.0 -
资本论
¥27.5¥5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16.7¥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0.3¥58.0 -
元代榷盐与社会(2009/8)
¥9.9¥30.0 -
财富从哪来
¥23.4¥65.0 -
博弈论
¥25.9¥49.8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5¥35.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2.6¥35.0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20.0¥49.8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6.9¥18.0 -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
¥10.6¥23.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