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92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064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01159271 ; 978-7-101-15927-1
内容简介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现状、思路及意义
第二节 南北朝仕历文人的历时分布与“官-集”类型
第三节 南北朝选官的开启与“官样文学”的发生
上编 南朝文官铨选与文学书写
**章 南朝尚书省铨选与文事活动
**节 南朝尚书机构文学化表达及其士林效应
第二节 南朝尚书官的来源、选任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章 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选拔与南朝文学
**节 南朝中书舍人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中书侍郎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章 侍中、黄门侍郎、散骑官选任与南朝文学
**节 南朝侍中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黄门侍郎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节 南朝散骑官选任、功能及其文事活动
第四章 南朝东宫、藩府铨选及其文学表现
**节 南朝东宫文官铨选的文学导向及其表现
第二节 南朝王国、藩府文官铨选的文学书写及其表现
第五章 南朝国子祭酒、太常铨选与文教、礼制类文学主题
**节 南朝国子祭酒选任与文教类文学主题
第二节 南朝太常选任与礼制类文学主题
中编 北朝文官铨任与文运演进
**章 北魏文官培育、铨选与文运变迁
**节 北魏学官建制与文官培育
第二节 中央学官铨授的文士化倾向与北魏文运振起
第二章 东魏、北齐文官铨任与文风演变
**节 学官、礼职分立与东魏、北齐文风畸变
第二节 中央文枢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第三章 西魏、北周文官选任与文运变迁
**节 中央文枢运作与西魏、北周文质兴革
第二节 帝师选任与北周文教建制
……
下编 南北朝选官文化及其对文坛的映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孙宝,山东淄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威斯康星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官制与文学互动研究。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点校、整理《严可均集》《仪礼集说》《徐有贞集》等多种。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中国通史
¥16.3¥4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7¥58.0 -
安史之乱
¥24.1¥68.0 -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25.2¥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中国历史常识
¥23.4¥49.8 -
西北史地丛书(第三辑):辛卯侍行记
¥25.2¥6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2.4¥49.8 -
显微镜下的大明
¥29.6¥52.0 -
三国史话
¥13.6¥42.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0.5¥29.8 -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
¥8.9¥24.8 -
刑罚
¥27.7¥59.0 -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30.7¥58.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23.9¥46.0 -
日本历史
¥2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