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撕裂的艺术——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
1星价
¥44.2
(6.1折)
2星价¥44.2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8666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13086660 ; 978-7-5130-8666-0
本书特色
从撕裂、裂隙与接缝来重构海德格尔艺术理论的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从撕裂、裂隙与接缝来重构海德格尔艺术理论的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并贯通到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中,以此也回应了海德格尔的“美学之克服”的问题,揭示出撕裂的艺术与未来的美学之关联,*后提出“裂隙的美学”之命题。
目录
导言
章 裂隙与艺术作品
节 撕裂之经验:海德格尔的“袜子”与凡·高的《农鞋》
第二节 存在者之存在的裂隙与艺术作品
一、凡·高的《农鞋》与裂隙
二、《罗马喷泉》与裂隙
三、古希腊神庙与裂隙
第三节 存在本身的裂隙与艺术作品
一、存有真理的原始争执与“内在的裂隙”
二、俄狄浦斯的存有之痛与裂隙
三、荷尔德林的神圣者之诗与裂隙
四、雕塑作品中的裂隙
五、音乐作品中的裂隙
第二章 艺术创作与撕裂
节 裂隙与作为撕裂的创作
第二节 艺术的设置与形而上学的后置
一、设置与[自然、涌现]
二、世界和大地的争执与艺术之设置
三、形而上学的后置与传统的创作论
四、艺术之设置与历史性
五、艺术之设置与解构
第三节 双重创作论:裂隙与接缝
第三章 裂隙与艺术接受
节 艺术接受的困境与存有的裂隙
一、“林中路”与“困境”
二、“自然方式”与作为常人的读者
三、“从外部”与作为主体的读者
四、“首先且长此以往地”
五、“表象与解说”
六、“不”与“源泉领域”和“实事”
七、“有待思想者的缄默无声的源泉领域”
八、一个不可避免的困境
第二节 通向本有的裂隙:艺术接受的三个层次
一、艺术接受问题的提出
二、体验论的艺术接受与符合论的真理
三、艺术之保存与世地争执的裂隙
四、本有之用与二重性的裂隙
五、艺术接受的下行之路
第三节 裂隙与文学作用论
一、解释学循环与现实性:从《艺术作品的本源》到《冰雪故事》
二、作为起作用者的物与作为被作用者的此在
三、呼唤与聆听:作为起作用方式的语言与一个转折
四、“不显眼儿的一步”:“从深处”与解释学循环
五、史蒂夫特尔的“必然”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
六、存在论视野中的文学作用论
第四章 美学之克服
节 形而上学之克服与基础问题
一、存在问题与形而上学之克服
二、《存在与时间》的存在问题与形而上学中的
存在之被遗忘状态
三、《哲学论稿》中的主导问题与基础问题
第二节 以词源为关联的克服:“形而上学之克服”的三环节
一、形而上学之克服的三环节及其整体关联
二、剥夺与挣脱
三、经受
四、克服
五、三环节的回旋与本有中的转向
第三节 思想之物与形而上学之克服:以壶的四次阐释为例
一、《哲学论稿》对壶的阐释
二、《乡间小路上的谈话》对壶的阐释
三、《注释Ⅰ-Ⅴ(黑色笔记1942—1948)》对壶的阐释
四、《物》对壶的阐释
第四节 《艺术作品的本源》与“美学之克服”
一、“美学之克服”的提出
二、美学之克服的三环节
结语 撕裂的艺术与裂隙的美学
参考文献
索引
章 裂隙与艺术作品
节 撕裂之经验:海德格尔的“袜子”与凡·高的《农鞋》
第二节 存在者之存在的裂隙与艺术作品
一、凡·高的《农鞋》与裂隙
二、《罗马喷泉》与裂隙
三、古希腊神庙与裂隙
第三节 存在本身的裂隙与艺术作品
一、存有真理的原始争执与“内在的裂隙”
二、俄狄浦斯的存有之痛与裂隙
三、荷尔德林的神圣者之诗与裂隙
四、雕塑作品中的裂隙
五、音乐作品中的裂隙
第二章 艺术创作与撕裂
节 裂隙与作为撕裂的创作
第二节 艺术的设置与形而上学的后置
一、设置与[自然、涌现]
二、世界和大地的争执与艺术之设置
三、形而上学的后置与传统的创作论
四、艺术之设置与历史性
五、艺术之设置与解构
第三节 双重创作论:裂隙与接缝
第三章 裂隙与艺术接受
节 艺术接受的困境与存有的裂隙
一、“林中路”与“困境”
二、“自然方式”与作为常人的读者
三、“从外部”与作为主体的读者
四、“首先且长此以往地”
五、“表象与解说”
六、“不”与“源泉领域”和“实事”
七、“有待思想者的缄默无声的源泉领域”
八、一个不可避免的困境
第二节 通向本有的裂隙:艺术接受的三个层次
一、艺术接受问题的提出
二、体验论的艺术接受与符合论的真理
三、艺术之保存与世地争执的裂隙
四、本有之用与二重性的裂隙
五、艺术接受的下行之路
第三节 裂隙与文学作用论
一、解释学循环与现实性:从《艺术作品的本源》到《冰雪故事》
二、作为起作用者的物与作为被作用者的此在
三、呼唤与聆听:作为起作用方式的语言与一个转折
四、“不显眼儿的一步”:“从深处”与解释学循环
五、史蒂夫特尔的“必然”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
六、存在论视野中的文学作用论
第四章 美学之克服
节 形而上学之克服与基础问题
一、存在问题与形而上学之克服
二、《存在与时间》的存在问题与形而上学中的
存在之被遗忘状态
三、《哲学论稿》中的主导问题与基础问题
第二节 以词源为关联的克服:“形而上学之克服”的三环节
一、形而上学之克服的三环节及其整体关联
二、剥夺与挣脱
三、经受
四、克服
五、三环节的回旋与本有中的转向
第三节 思想之物与形而上学之克服:以壶的四次阐释为例
一、《哲学论稿》对壶的阐释
二、《乡间小路上的谈话》对壶的阐释
三、《注释Ⅰ-Ⅴ(黑色笔记1942—1948)》对壶的阐释
四、《物》对壶的阐释
第四节 《艺术作品的本源》与“美学之克服”
一、“美学之克服”的提出
二、美学之克服的三环节
结语 撕裂的艺术与裂隙的美学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益民,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巴赫金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现象学、艺术哲学、西方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研究”、教*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与江西省社科项目“巴赫金伦理现象学研究”等。在《小说评论》《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生如蚁,美如神:怎样平凡而有诗意地过一生
¥19.6¥58.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1.4¥68.0 -
中国哲学小史
¥18.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谈修养
¥7.7¥20.0 -
道家哲学研究-(附录三种)
¥5.9¥18.0 -
一种人生观
¥26.7¥42.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启蒙先知-严复.梁启超的思想革命
¥18.3¥54.0 -
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
¥15.7¥49.0 -
超解论语:怎样继承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
¥20.4¥49.8 -
明代遗民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7.9¥21.5 -
生命的所有可能
¥17.6¥52.0 -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10.7¥24.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1.1¥33.5 -
西南联大哲学课
¥18.4¥58.0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9¥39.8 -
理想国
¥16.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