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确定宣言:凡·高画传

包邮不确定宣言:凡·高画传

¥47.1 (6.5折) ?
1星价 ¥47.1
2星价¥47.1 定价¥7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116384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41163845 ; 978-7-5411-6384-5

本书特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凡·高,帕雅克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凡·高。
帕雅克为凡·高立传,不是要替凡·高发声,为的是更好地将其寻回,为的是不再将他遗忘。凡·高坚决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之人:失败者、边缘人、被遗弃者、拾荒者。凡·高的一生见证了人性中不堪、应受到指责的那部分真相。在作者看来,凡·高不满足于揭露丑陋,他借助绘画以极为可怕的方式再现丑陋。这并非出于意愿或者挑衅,而是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自此,历史上出现了“凡·高之前”与“凡·高之后”。
凡·高传记汗牛充栋,帕雅克的画传独一无二。
帕雅克用绘画讲述凡·高的孤独奇遇,充满想象力地以画面再现凡·高一生中的数百个决定性瞬间。从凡·高的家乡荷兰到凡·高在奥维尔小镇的死亡,途经伦敦、博里纳日、巴黎、阿尔勒和圣雷米。这本画传突出凡·高生活中鲜为人知或被曲解的情节,展现凡·高与父母、弟弟提奥、情人、画家高更等人物的复杂关系。帕雅克画凡·高,也画凡·高的画,黑白笔触更有力地还原那个时代下凡·高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凡·高的死向来众说纷纭,本书对“自杀”案件中的重重疑云进行了重新审视。
凡·高的死因一直没有定论,主流观点有两种:自杀或他杀。作者描述了凡·高中枪回到旅馆直至临终的具体情形,并对自杀或他杀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推测。
21世纪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现象级新作,九年九卷,鸿篇巨制,斩获三项文学大奖。
九卷本《不确定宣言》,从2012年到2020年每年出版一本,连续九年,先后斩获三大文学奖项:2014年以第三卷获法国美第奇散文奖,2019年以第七卷获法国龚古尔传记奖,2021年以全部九卷获瑞士文学大奖。以多种材料、多种媒体、多种文体、多种风格打通文学、艺术,横空出世,震撼欧洲文坛。
作者的一生之书,为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哲学家、艺术家、作家、诗人塑像,以碎片化的方式,唤回被抹去的历史和对时间的战斗。
寻访本雅明、凡·高、戈比诺、艾米莉·迪金森、玛利亚·茨维塔耶娃、莱奥托、勒南、佩索阿的足迹,重建他们在历史、文学、艺术、生活的形象。《不确定宣言》的酝酿可以追溯到费德里克·帕雅克10岁时的创作灵感,是作者毕生的集大成之作。
以历史、情感、记忆、中国墨为材料,不拘门类,不限文体,创造集传记、散文、小说、诗歌、绘画于一体的全新图文叙事。
帕雅克用中国水墨作画,以散文化的语言写作,绘画与文字像两种建筑材料,共同搭建起一个不确定的、开放性的神秘空间。在这个无限生长的空间里,帕雅克试图抵制一个越来越屈服于现在、没有过去的现代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凡·高,帕雅克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凡·高。 帕雅克为凡·高立传,不是要替凡·高发声,为的是更好地将其寻回,为的是不再将他遗忘。凡·高坚决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之人:失败者、边缘人、被遗弃者、拾荒者。凡·高的一生见证了人性中不堪、应受到指责的那部分真相。在作者看来,凡·高不满足于揭露丑陋,他借助绘画以极为可怕的方式再现丑陋。这并非出于意愿或者挑衅,而是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自此,历史上出现了“凡·高之前”与“凡·高之后”。 凡·高传记汗牛充栋,帕雅克的画传独一无二。 帕雅克用绘画讲述凡·高的孤独奇遇,充满想象力地以画面再现凡·高一生中的数百个决定性瞬间。从凡·高的家乡荷兰到凡·高在奥维尔小镇的死亡,途经伦敦、博里纳日、巴黎、阿尔勒和圣雷米。这本画传突出凡·高生活中鲜为人知或被曲解的情节,展现凡·高与父母、弟弟提奥、情人、画家高更等人物的复杂关系。帕雅克画凡·高,也画凡·高的画,黑白笔触更有力地还原那个时代下凡·高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凡·高的死向来众说纷纭,本书对“自杀”案件中的重重疑云进行了重新审视。 凡·高的死因一直没有定论,主流观点有两种:自杀或他杀。作者描述了凡·高中枪回到旅馆直至临终的具体情形,并对自杀或他杀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与推测。 21世纪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现象级新作,九年九卷,鸿篇巨制,斩获三项文学大奖。 九卷本《不确定宣言》,从2012年到2020年每年出版一本,连续九年,先后斩获三大文学奖项:2014年以第三卷获法国美第奇散文奖,2019年以第七卷获法国龚古尔传记奖,2021年以全部九卷获瑞士文学大奖。以多种材料、多种媒体、多种文体、多种风格打通文学、艺术,横空出世,震撼欧洲文坛。 作者的一生之书,为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哲学家、艺术家、作家、诗人塑像,以碎片化的方式,唤回被抹去的历史和对时间的战斗。 寻访本雅明、凡·高、戈比诺、艾米莉·迪金森、玛利亚·茨维塔耶娃、莱奥托、勒南、佩索阿的足迹,重建他们在历史、文学、艺术、生活的形象。《不确定宣言》的酝酿可以追溯到费德里克·帕雅克10岁时的创作灵感,是作者毕生的集大成之作。 以历史、情感、记忆、中国墨为材料,不拘门类,不限文体,创造集传记、散文、小说、诗歌、绘画于一体的全新图文叙事。 帕雅克用中国水墨作画,以散文化的语言写作,绘画与文字像两种建筑材料,共同搭建起一个不确定的、开放性的神秘空间。在这个无限生长的空间里,帕雅克试图抵制一个越来越屈服于现在、没有过去的现代世界。 获奖记录 2014年美第奇散文奖 2019年龚古尔传记奖 2021年瑞士文学大奖

内容简介

凡·高一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但他相信自己的命运,坚信自己会轰轰烈烈地进入艺术史。对他来说,无论绘画还是素描都是一种救赎之旅,从他*初笨拙的草图一直到他*华丽的作品。《不确定宣言》第五卷追溯凡·高一生的孤独奇遇,从他的家乡荷兰到他在奥维尔小镇的死亡,途经伦敦、博里纳日、巴黎、阿尔勒和圣雷米。这本画传突出凡·高生活中鲜为人知或被曲解的情节,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旺盛的创造力、广博的艺术修养、狂乱的私生活。凡·高的死向来众说纷纭,本书对“自杀”案件中的重重疑云进行了重新审视。

目录

前 言 我忘了文森特 童年时代,青年时代,愤怒 “宝贝沙龙” 我就是那条狗 躁 动 “我们想要更为音乐化的生活” “在他敢于直面太阳的傲慢中” 悲伤将持续一生 文森特 资料来源 注 释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在图文结合这个领域,费德里克·帕雅克是个创造者吗?是,他一直如此,已臻化境。 —— 《新观察家》 你们去看吧,这真是妙不可言,幽默又打动人心。我们能感觉到,对于帕雅克来说,写书,是个生死攸关的大事。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这是思想和梦幻、冷酷与克制锻造的合金,是对自我和对世界的思考、描述、评论。费德里克·帕雅克给出的,是思想的移动着的风景。 —— 《时间》杂志 我常相赠的书是费德里克·帕雅克的《不确定官言》。几年前,我发现了《不确定宣言》系列,这套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迹,以至成为某种始终萦绕于脑际的念想。我买下了一整套并贪婪地读起来、仿佛被锁入与世隔绝的气泡。我想与所爱之人分享的正是这种情感。如何描述《不确定宣言》?这部混杂着速写、艺术家生平要素、私密日记的书与现世所有书籍截然不同。它既类似于游记、传记小说,又近乎于文学遐思。这些独一无二之书散发着诗意,还有不可思议的伤感与忧郁。我爱哪几本?献给佩索阿(第9卷)、凡·高(第5卷)、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第7卷)和莱奥托(第8卷)的那几卷。与您料想中的不同,这部书既不是传统传记也不是文人学者们的研究大作。《不确定宣言》的写作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它能给您非常多的东西,但它的美并不在于此。它的力量源自作者独到的视角一一作者以极为个性化、恣意洒脱且自由不羁的方式走向另一位艺术家。写作的帕雅克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圣徒传记作者,他的《不确定宣言》拒绝一切观念学说、一切确定性的同时,赋予怀疑与裂痕以无上特权。我赠予书的亲友们都被它征服了:和我一样,他们开始收集这个系列,将其作为礼物赠给他人;这些书的阅读陪伴着他们度过无眠之夜。书中的那些词句、那些铅笔勾勒出的人脸和树木、由火车车窗偶然警见的身影、日常转瞬即逝的影像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当我们再抬起眼,我们会发现世界的美与荒延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晰。 —— 莱拉·斯利马尼,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有没有哪本书,是你希望你在大学时就能读到的?”费德里克·帕雅克的《不确定宣言》。 ——诗人蓝蓝 人的一生,是否能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确定的自我存在?人的一生,是否能在动荡的时代寻找到独立的心灵?在跌宕起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知识分子与追求存在意义的人。瓦尔特·本雅明的一生,试图在冷酷的世界中思索文明的温度,在落满飘零人的世界中抓取一片能让自己栖居的孤叶,他追逐哲思、爱情、自由,他终以一次恐慌状态下的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宣告了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失败。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条确然的灵魂之路。我们致敬《不确定宣言》,作者兼绘者费德里克·帕雅克用三卷本的篇幅讲述了本雅明的人生历程。他用契合本雅明的方式打通了文学、传记、艺术与历史记忆之间的通道,用黑白相间的笔墨描绘了那个明暗交织的时代中光影错乱的人们。它用简练的形式勾勒了本雅明的一生,也运用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和本雅明同样的质问,向不确定的人生和未来给出自己的探索。 ——《不确定宣言1、2、3》出版后入选《新京报》2021年度十大好书,并在年度阅读盛典获得致敬词。 感谢《新京报》和评奖委员会对我翻译的《不确定宣言》的认可。《不确定宣言》是我对图像作品或曰图文作品的次翻译尝试。正如本书书名所用的“不确定”一词那样,我对这种形式的散文作品的把握也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性”也能让一个译者对终出来的译文有一种处理上的自由度。 费德里克·帕雅克的作品有图有文,他的文字需要我翻译,但他的图画不用翻译,它就在那里。它在那里作引导,作启发,让人联想,让我在翻译中不由自主地想在画面背后找到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而这也是作者兼画家已经说出来的和可能还藏在文字后面要说而没说的意思。这一探寻,是翻译工作中令我开心的地方,也是有挑战性的地方。 书中人物本雅明的故事是好的,作者帕雅克的思索是好的,图文并茂的图书形式也是好的,但愿我的译文能对得起这三个好。 ——《不确定宣言1、2、3》译者余中先对《新京报》的答谢词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费德里克·帕雅克(1955— ),瑞士、法国双国籍,作家、画家、电影制作人。他写过小说和电影剧本,还编辑杂志并撰稿,出版了20多本著作。他以成名作《巨大的孤独》(L'immense Solitude)获得1999年的米歇尔·当丹奖,并由此确立集传记、散文、诗歌、绘画于一体的创作风格。此后他创作了《爱之伤》(Le Chagrin d'amour),描绘诗人阿波利奈尔。他从2012年起出版《不确定宣言》系列,2014年第三卷获得美第奇散文奖,2019年第七卷获得龚古尔传记奖,2021年以全部九卷获得瑞士文学大奖。 译者简介 陆一琛,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法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国现当代文学、法国现当代文学与视觉艺术。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译有《绿眼睛:杜拉斯与电影》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