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1665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100216654 ; 978-7-100-21665-4
本书特色
《为诗辩护:菲利普•锡德尼的人生和诗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菲利普•锡德尼其人其思的专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扎实的研究功力。 从全书的逻辑结构来看,作者不满足于仅从文学批评角度对锡德尼的诗学做一种引介式的展现,而是采用跨学科的、“概念性”的研究方法,将宏观叙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以整体性、全方位的视角看待锡德尼的诗学,并将其放在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学批评传统中加以考察。这样,读者便可以“见树又见林”,既能从锡德尼个人的生平经历中理解他从“行动者”到“沉思者”的转变,又能在一个较为宏大的视野中考察锡德尼所处的时空位置。 全书内容翔实、思想深刻、逻辑清晰,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特殊的政治功能及其对民族国家强大的塑造力,为我国人文领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内容简介
锡德尼不是一位静坐书斋的诗人或理论家,其诗学与人生彼此交融,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一方面,锡德尼的人生对其诗歌和诗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壮志难酬,转而将充沛的精神能量投向诗歌,为了证明诗歌的合法性,便在诗学中赋予诗歌实现其政治计划的功能;另一方面,锡德尼对后世的影响同样是其人其作合二为一,他的诗歌及诗学宣告了英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和精神气质,而他的早逝则构成了其文学生涯中重要的事件。他生前壮志未酬,身后却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服务于君王及其“宏图伟业”。锡德尼身后形象被塑造的过程,犹如一首诗歌的创作过程,在绵延数百年的时间长河中,多位塑造者为了各自的政治计划,凭借清晰的“理念或事先的设想”共同创作了一个关于锡德尼的传说。
目录
作者简介
何伟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副秘书长、剑桥大学克莱尔堂终身成员,曾先后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担任访问研究员,在剑桥大学英语系担任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国小说、早期现代英国文学、西方古典文论等。著有《艾丽丝•默多克小说研究》,译有《华盛顿广场》、《漂亮冤家》、《艾丽丝•默多克传》(即出)。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