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80480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108048028 ; 978-7-108-04802-8
内容简介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 《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有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文笔……还有六兄弟的故事、四女婿的故事、儿女孙辈的故事,这些照片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八十多年的历史的一个侧面,其中有苦难,有亲情,也有生活的韵味。 正如叶稚珊先生所说,“不折不扣的隔世。张先生讲的都是些上一世的故事。那时没有我,但我不觉得陌生。我喜欢那种感觉,那种情调,那种牛奶中加一匙咖啡后以淡咖啡色为基调的雅致的老照片似的风格”。绣花鞋,精致合体的滚边中式大襟小袄,独一无二的盘发,精美的脸庞,精致的鼻子,精巧的薄嘴唇,一双精明无比的眼睛,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年近九十岁的白发才女张允和先生娓娓道出她自己、家人、师友的故事,尽管此时陪伴她的只有她的丈夫周有光先生了,尽管姐姐元和、妹妹兆和、充和以及许多亲人都已远离她……
目录
目录
新版小引
序言
前话:合肥张家
附:名留清史的张树声兄弟
母亲唯一的照片
附:我有才能的大大 张元和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张元和
大大和朱干干 张兆和
我的汪干干:老妈 张宇和
亲爱的父亲
附:爸爸轶事 张宇和
回忆爸爸二三事 张寰和
叶至善致张允和信
启蒙老师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打泡戏
丑死了
附:儿时杂忆 张兆和
我到苏州来 张兆和
乐益女叶
附:游镇江北固山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儿子和《书的故事》
附:译者序言
难途有寄
附:祭坟 周耀平
妹妹 周小平
周有光给四妹充和信
六兄弟
姊妹情长
附:二姐同我 张充和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张元和
共襄《水》事
附:《水》的约稿信
我的窦舅舅 沈虎雏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叶落京城
我与曲会
后话
后记 叶稚珊
张允和年谱简编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 [1] )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张允和的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 张允和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1952年“打老虎”运动后离职。1956~1964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联络小组组长,工作属义务性质,故允和自称“家庭妇女”。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生死场
¥8.6¥36.0 -
悉达多
¥14.3¥2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东京梦华录
¥19.9¥46.0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刀锋
¥14.7¥46.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她们
¥17.3¥46.8 -
面纱
¥19.4¥49.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瓦尔登湖
¥12.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