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精)良友文学丛书:河边
读者评分
5分

(精)良友文学丛书:河边

鲁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鲁彦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以朴实而冷隽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扬,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将独特的乡土风情民俗错落有致地流布于字里行间。

1星价 ¥15.9 (3.2折)
2星价¥15.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共收入作者六篇短篇小说《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河边》、《一只拖鞋》、《银边》、《中人》、《头奖》、《陈老夫子》。

2024-04-17 11:37: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783560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07835601 ; 978-7-5078-3560-1

本书特色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河边》是鲁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1937年有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鲁彦的小说,以朴实而冷隽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赞扬,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对被扭曲的人性的同情,将独特的乡土风情民俗错落有致地流布于字里行间。

内容简介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河边》是鲁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1937年有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共收入作者六篇短篇小说《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河边》、《一只拖鞋》、《银边》、《中人》、《头奖》、《陈老夫子》。鲁彦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多以描写乡土生活为主,多以描写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为对象,描写乡村的人情世态,民风习俗,显示了朴实的写实风格。《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河边》中明达婆婆的愚昧迷信,《一只拖鞋》中国良叔的老实敦厚,《银边》中赵老板的奸诈与背后无人所至的辛酸与无奈,《陈老夫子》的迂腐及其敬业不倦的品格,在作者笔下都得到了淋漓的刻画和展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

目录

目次
河边
一只拖鞋
银变
中人
头奖
陈老夫子
展开全部

节选

河边  是忧郁的暮春。低垂着灰暗阴沉的天空。斜风挟着细雨,一天又一天,连绵着。到处是沉闷的潮湿的气息和低微的抑郁的呻吟——屋角里也是。  “还没晴吗?”  每天每天,明达婆婆总是这样的问着,时时从床上仰起一点头来,望着那朝河的窗子。窗子永远是那样的惨淡阴暗,不分早晨和黄昏。  tak,tak是檐口的水滴声,单调而又呆板,缓慢地无休止的响着。  tink,tink……是河边垂柳的水滴声,幽咽而又凄凉,栗颤地无穷尽的响着。  厌人的长的时间,期待的时间。  河水又涨了。虽然是细雨呵,这样日夜下着。山里的,田间的和屋角的细流全汇合着流入了这小小的河道。皱纹下面的河水在静默地往上涌着,往上涌着  “还没晴吗?……”  每天每天,明达婆婆总是这样的问着,仿佛这顷刻间雨就会停止下来似的。她明知道那回答是苦恼的,但她仍抱着极大的希望期待着。她暂时忘记了病着的身体的疼痛和蕴藏在心底的忧愁,她的深陷的灰暗的眼球上闪过了一线明亮活泼的光,她那干枯的呆笨的口唇在翕动着,微笑几乎上来了。  但这也只有一霎那。朦胧无光的薄膜立刻掩上她的眼球,口唇又呆笨地松弛着。一滴滴的雨声仿佛敲在她的心上,忧苦的皱纹爬上了她的面部,她的每一支血管和骨髓似乎都给那平静的河水充塞住了。浑身是痉挛的疼痛。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  她叹息着,她呻吟着。  天晴了,她会康健;天晴了,她的儿子会来到。她这么相信着。但是那雨,只是苦恼地飘着,一刻也不停歇。一秒一分,一点一天,已经是半个月了,她期待着。而那希望依然是渺茫的。  有三年不曾回家了,她的唯一的儿子。他还能认得她吗,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她已是这样的衰老,这样的消瘦。谁能晓得,她在这世上,还有多少时日呢?风中之烛呵,她是。  然而无论怎样,她得见到他,必须见到他。那是不能瞑目的,倘若在他来到之前,她就离开了这人间。她把他养大,是受了够多的辛苦的。她的一生的心血全在他身上。而现在,她的责任还没有完。她必须帮他娶一个媳妇。虽然他已经会赚钱了,但也得靠她节省,靠她储蓄。幸福吗?辛苦一生,把他养大,看他结婚生孩子,她就够了。但是现在,这愿望还没完成,她要活下去。  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健康呢?天晴了,就会爬起来的。而那时,她的儿子也就到了。屋中的潮湿的发霉的气息是使人窒息的,但是天晴了,也就干燥而且舒畅。檐口的和垂柳的水滴声是厌人的,但是天晴了,便将被清脆的鸟歌和甜蜜的虫声所替代?还有那咕呀咕呀的亲切的桨声。  “是谁来了呢?……”  每次每次,当她听到那远远的桨声的时候,她就这样问着,叫她的十五岁女儿在窗口望着。没有什么能比这桨声更使她兴奋了,她兴奋得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他来时,就是坐着这样的船来的,远远地一声一声的叫着,仿佛亲切地叫着妈妈似的,渐渐驶了近来,停泊在她的屋外。  那时将怎样呢?日子非常的短,非常的短了。  她是一个勤劳的,良善的女人;一个温和的,慈爱的母亲。而她又有一颗敬虔的心,对于那冥冥中的神。  看呵,慈悲的菩萨将怜悯这个苦恼的老人了。一天又一天,或一个早晨,阳光终于出现了,虽然细雨还没停止。而她的儿子也果然到了她的面前。  “是呵,我说是可以见到你的,涵子!……”她笑着说,但是她的声音颤栗得哽住了。她的干枯的眼角挤出来了兩颗快乐的眼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立在她眼前的儿子更宝贵了。而这三年来,他又变得怎样的可爱呵。  已经是一个大人了,高高的,二十岁年纪,比出门的时候高过一个头。瘦削的面颊变成了丰满,连鼻子也高了起来。温重的姿态,宏亮的声音,沉着的情调,是个老成的青年。真像他的年青时候的父亲。三年了,好长的三年,三十年似的。他出门的一年还完全是个孩子,顽皮的孩子。一天到晚蹲在河边钓鱼,天热了,在河里泅着,没有一刻不使她提心吊胆。  “苦了你了,妈……”涵子抽噎起来,伏在她的床边。  这样的话,他以前是不会说的,甚至还不晓得,只晓得什么事情都怪她,对她发脾气,从来不对她流这样感动的眼泪。是个硬心肠的人。但他现在含着悲酸的眼泪,只是亲切地望着她,他的心在突突的跳着,他的每一根脉搏在战栗着。他看见他的母亲变得怎样的可怕了呀。  三年前,当他出门的时候,她的头发还是黑的厚的,现在白了,稀了。她那时有着强健的身体,结实的肌肉,现在瘦了,瘦得那样,只剩了一副骨骼似的。从前她的面孔是丰满的,现在满是皱纹,高高地冲出着颧骨。口内的牙齿已经脱去了一大半。深陷的眼睛,没有一点光彩,蒙着一层薄膜。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了。倘若在路上见到她,涵子决不会认识她。  “到城里去吧,妈,那里有一个医院,你住上半月,就很快的好了……”涵子要求说。  但是她摇了一摇头:  “你放心,这病不要紧……你来了,我已经觉得好了许多呢……你在路上两三天,应该辛苦了,息息吧……学堂里又是日夜用心费脑的……梅子怎么呀?快去要你婶子来,给你哥哥多烧几碗菜……”  随后她这样那样的问了起来,气候,饮食,衣服……非常的详细,什么都想知道,怎样也听不厌,真的像没有什么病了。这只是一时的兴奋,涵子很明白。他看见她不时用手按着心口,不时用着头和腰背,疲乏地喘着气。  “到城里的医院去吧,妈……”涵子重又要求说。“老年人呵……”  ……

作者简介

  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鲁彦。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1923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引起了文坛的注意。他的创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河边》等,中篇小说《乡下》和长篇《野火》(又名《愤怒的乡村》),散文集有《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