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9540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35页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64954031 ; 978-7-5649-5403-1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新青年》文本及其相关资料广泛、细致地阅读和解读,立足于历史学的纵向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借助于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进行横向剖析,力求从多维视野出发爬梳《新青年》林林总总的思想谱系。
目录
**章 从知识经济学的视角看《新青年》启蒙情怀的生成
一、缘起:对《新青年》研究者的“事后”质疑
二、名刊:在现代性焦虑中生成
三、“金字招牌”:在文化品牌与商业品牌之间
第二章 “主撰”对《新青年》文化方向的
一、创刊期: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二、转折期:从上海到北京
三、发展期:北京、上海与广州的三角关系
第三章 “文白不争”的历史悲情:传统母语的非正常死亡与现代汉语的失调——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新青年》现代性焦虑的残酷
一、“文化”社会学:《新青年》导引的“文白不争”
二、现代性焦虑:《新青年》“历史”叙事的发生
三、历史悲情的扩张:世界语的吊诡
四、现代性与传统:历史的循环
第四章 启蒙的偏执(上):“内圣外王”与新文化元典思维模式的确立
一、中华文化元典精神与士人情怀
二、近代文化启蒙与中国古典传统
三、《新青年》:在《新民丛报》与《甲寅》杂志之间
四、在“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之间
五、伦理的政治化与政治的伦理化
第五章 启蒙的偏执(中):陈独秀领衔的新文化元典与“内圣外王”之生成
一、 与回归:“新青年”时代的思想症候
二、现代与传统:陈独秀领衔的启蒙潮流
三、求同与存异:同人之间的思想互助
第六章 启蒙的偏执(下):新文化元典与“内圣外王”的演绎
一、“内圣外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二、陈独秀与尼采:个人化时代的精神个案
三、“人生真义”:“自利利他”平衡机制的再度倾斜
四、从人伦伦理到政党伦理
第七章 “问题”与“主义”:两种思想谱系的历史演绎——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新青年》与《每周评论》的衔接
一、研究之研究:“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学术之争
二、“问题与主义”:思想文本的隐形格局
三、“导师”与“学生”:两种知识体系的相对凸起
四、从学理型政治到政治型学理:“问题与主义”的历史演绎
第八章 《新青年》:个人、社会与 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新青年》之前个人与 关系的基本考察
二、《新青年》 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考察
三、《新青年》同人思想谱系的哲学透视
四、《新青年》个人与 关系思想的集束与辐射
五、《新青年》思想谱系在中国思想 的闪断与整合
第九章 现代性空间的开拓——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新青年》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追随
一、“三反”:一个“超人”时代的到来
二、“超人”的渺茫:个人主义的困境
三、“人力车夫”:来自弱势群体的心理感应
四、强权与公理:人道主义的变奏(Ⅰ)
五、强权与公理:人道主义的变奏(Ⅱ)
六、强权与公理:人道主义的变奏(Ⅲ)
七、“新理想主义”:强权的终结与公理的落定(Ⅰ)
八、“新理想主义”:强权的终结与公理的落定(Ⅱ)
九、“新理想主义”:强权的终结与公理的落定(Ⅲ)
第十章 《新青年》别论三题
一、“她”自何处来——现代女性指称的源流考释
二、“她”字之反对:对新文化运动的另一种观察
三、标点符号:《新青年》 制的文化副产品
四、《新青年》为何坐失“左行横迤”的良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偏见
¥19.0¥5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乡土中国
¥13.5¥2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