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7787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020177875 ; 978-7-02-017787-5

本书特色

波兰文学至高奖尼刻奖获奖作品 自然文学典范
刘华杰、吴彤、张劲硕、刘阳、欧阳婷、郭耕等众多博物学者、作家联袂推荐
诗意的自然观察笔记 × 12个与鸟相遇的故事
观鸟迷入坑指南:你只需要抬头看!
鸟鸣和悦,万物皆诗,一场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发现之旅 l 波兰文学至高奖尼刻奖获奖作品,波兰语直译自然文学典范
本书赢得了赢得了波兰*负盛名的文学奖——尼刻奖(Nagroda Literacka Nike)读者投票奖,同时斩获华沙文学首发奖(Warszawska Premiera Literacka)、格丁尼亚文学奖(Nagroda Literacka Gdynia)等多个波兰文学权威奖项,并入围《政治》周刊评选的艺术家护照奖(Paszporty “Polityki”),被译成英、法、西等多国语言。
简体中文版直译自波兰语*新修订本,带读者感受自然与文学的同频共振。
l 一本观鸟迷入坑指南:你只需要抬头看! 波兰俗语“抓住两只喜鹊的尾巴”,比喻同时做很多件事,想要一箭双雕。“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暗喻12个与鸟相伴的故事。
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到林中照护迁徙途中的迷鸟,去乡间寻访巢中的白鹳,在边地辰光中看长尾林鸮划过天际,聆听城市公园中布氏苇莺的鸣唱……“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透过优美诗意的文字,书写人对鸟类世界的迷恋,和作者一起温柔地注视自然馈赠我们的世界。
l 处处“彩蛋”,一场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发现之旅
将对鸟类的近距离观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跟随作者一起寻找文学、绘画、电影、音乐中鸟的身影……007的名字来自于鸟类学家,《游隼》作者贝克是个不善交际的“怪咖”,希区柯克电影中的鸟类“反派”,椋鸟的歌声酷似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克拉克森的农场》作者杰里米·克拉克森曾因吃圃鹀而“翻车”……处处“埋梗”,各种“彩蛋”等你发现!
l 众多博物学者、作家一致力荐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圆明园的鸟》作者吴彤作序,刘华杰、张劲硕、郭耕、刘阳、欧阳婷等知名博物学者、作家联袂推荐
l 内含两种风格的鸟类艺术插图,唯美展示鸟类多样形态
篇章页设计采用博物画家闪雀专为本书创作的12幅鸟类剪纸插图;
随书附有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12幅鸟类博物彩色插图。

内容简介

? 波兰文学至高奖尼刻奖获奖作品,波兰语直译自然文学典范
本书赢得了赢得了波兰*负盛名的文学奖——尼刻奖(Nagroda Literacka Nike)读者投票奖,同时斩获华沙文学首发奖(Warszawska Premiera Literacka)、格丁尼亚文学奖(Nagroda Literacka Gdynia)等多个波兰文学权威奖项,并入围《政治》周刊评选的艺术家护照奖(Paszporty “Polityki”),被译成英、法、西等多国语言。
简体中文版直译自波兰语近期新修订本,带读者感受自然与文学的同频共振。
? 一本观鸟迷入坑指南:你只需要抬头看!
波兰俗语“抓住两只喜鹊的尾巴”,比喻同时做很多件事,想要一箭双雕。“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暗喻12个与鸟相伴的故事。
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到林中照护迁徙途中的迷鸟,去乡间寻访巢中的白鹳,在边地辰光中看长尾林鸮划过天际,聆听城市公园中布氏苇莺的鸣唱……“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透过优美诗意的文字,书写人对鸟类世界的迷恋,和作者一起温柔地注视自然馈赠我们的世界。
? 处处“彩蛋”,一场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发现之旅
将对鸟类的近距离观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跟随作者一起寻找文学、绘画、电影、音乐中鸟的身影……007的名字来自于鸟类学家,《游隼》作者贝克是个不善交际的“怪咖”,希区柯克电影中的鸟类“反派”,椋鸟的歌声酷似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克拉克森的农场》作者杰里米·克拉克森曾因吃圃鹀而“翻车”……处处“埋梗”,各种“彩蛋”等你发现!
? 众多博物学者、作家一致力荐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圆明园的鸟》作者吴彤作序,刘华杰、张劲硕、郭耕、刘阳、欧阳婷等知名博物学者、作家联袂推荐
? 内含两种风格的鸟类艺术插图,唯美展示鸟类多样形态
篇章页设计采用博物画家闪雀专为本书创作的12幅鸟类剪纸插图;
随书附有19世纪英国有名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12幅鸟类博物彩色插图。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








内容介绍:

诗意的自然观察笔记 ╳ 12个与鸟相遇的故事
◤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波兰文学至高奖尼刻奖获奖作品 自然文学典范之作
?博物学者、作家 刘华杰/吴彤/张劲硕/刘阳/欧阳婷/郭耕 联袂推荐
?博物画家闪雀专为本书创作12幅鸟类剪纸插图
?同时收录19世纪英国有名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12幅鸟类博物彩色插画

我凝望着冠山雀琥珀色的眼睛
轻抚湿地苇莺柔软无比的羽毛
听山雀放声歌唱
嗅羽翼与松脂芬芳

一部诗意的自然观察手记,十二个与鸟相遇的故事。乌宾斯基不仅从自然主义者的角度,也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观察鸟类。跟随作者的脚步,到林中照护迁徙途中的迷鸟,去乡间寻访巢中的白鹳,在边地辰光中看长尾林鸮划过天际,聆听城市公园中布氏苇莺的鸣唱,寻找文学、绘画、电影、音乐中鸟儿的身影……
无论城市空间还是自然荒野,观鸟不是逃离尘嚣,而是更温柔地注视自然馈赠我们的世界。

这本书将我作为一个大自然观察者和人文学者的身份完美结合,我希望对自然感兴趣的读者能从自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而那些对自然不感兴趣的读者,能被书中提到的画作、音乐和电影片段,唤起心中对大自然*柔软的情愫。为保护自然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能促使我们更理性地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哪怕身处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也能感受到这份快乐。
——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尼刻奖获奖感言

波兰作家乌宾斯基撰写的一部精彩鸟类小书。作者的波兰背景、个性化的写作、一阶与二阶博物学文化水乳交融,使得它颇具特色,与爱德华·格雷的《鸟的魅力》、保罗·劳伦斯·法伯的《发现鸟类》、斯蒂芬·莫斯的《丛中鸟》等一样,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趣信息。我相信中国的博物爱好者会喜欢这部作品。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可贵的一点,是以平等的视角来观察鸟类和自然,以更人文的笔触记录、描绘我们看到的、欣赏的鸟儿,而不是以纯粹鸟类博物学的方式,仅仅记录它们属于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纲。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本译著恰是不同文化之于自然与人文互构的馈赠。
——吴彤,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圆明园的鸟》作者

乍观此书,貌似喜鹊不足以吸引读者;略翻一二才知“喜鹊的尾巴”在波兰语中指代多样;稍读几段,就令人爱不释手!观鸟活动在我国方兴未艾,不乏各种原创书籍;但像本书这样可以观鸟串联出欧洲历史、地理、文化、艺术,以及近期新之科研成果,且文学性如此之强者,甚为罕有!此乃以鸟类为文学主体的大美之作矣!是为荐。
——张劲硕,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博士、研究馆员

这本观鸟散文随笔,通过十二篇观鸟美文,把鸟与文学(包括古老的绘画和音乐)密切联系起来,又非一般作家似是而非的描述,艺术性科学性俱佳,更不乏观鸟人的切身体验,把鸟类迁徙描绘成史诗般的过程,把走火入魔的“推车”说成抽风式的“鸟人”。幸好几年前我曾观鸟波兰,对华沙城里优势鸟种紫翅椋鸟和寒鸦印象深刻。而我*近常见的纵纹腹小鸮,拉丁学名竟是“夜神雅典娜”,提醒我还可以从鸟的风物民俗文化上了解这些可爱的精灵。“笼中之鸟”说的是二战时期四名身陷囹圄的英国军官,却执着观察红尾鸲,使铁窗生涯变成了观鸟,我也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咱们守岛军人学会了观鸟,那枯燥无趣的生活,不是就变得美好起来?书的结尾介绍世界有名灭绝鸟类渡渡鸟、旅鸽、大海雀,包括现实中眼见消失的波兰蓝胸佛法僧,无不让人触目惊心。这真是一本激荡人心的教科书式的鸟书。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资深观鸟者

作者的笔触不仅是波兰的视角,也包含了世界鸟类文化史。本书能让许多年轻的观鸟爱好者走上鸟类学研究的道路,抑或成为鸟类保护的行动者。即便不看文字,相信约翰·古尔德这些经典的博物画和闪雀的鸟类剪纸插图亦会激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秘书长

这本书就像是在”鸟“这个主题之下的一组轻快的变奏曲。作为经验丰富的观鸟人,作者在书写自己日常观鸟、担任鸟类环志志愿者、进行鹳鸟数量普查等经历的同时,也讲述了一些重要的鸟类图鉴绘制者、擅画鸟的画家、很好的鸟类自然文学作家的人生和创作,以及鸟在人类历史、文化中的意义。在这些”人与鸟“的相处中,展现的都是人如何看待、理解自己与身边鸟类的关系,以及鸟在人类生活中的处境。与其说这本书让读者领会到观鸟的乐趣,不如说更打动人的是作者深切的爱鸟护鸟之心。他的怜惜之情,他的忧心忡忡,既为那些在人类历史中永远消失的、已经成为传说的鸟类,也为在城市化进程的夹缝中仍然艰难生存着的野性生灵。在阅读之余也会让我们反思许多,我们余鸟儿共享这一片有限的土地,而身为人类,我们已经侵占和破坏太多鸟类的生存空间了。
——欧阳婷,有名自然作家,著有《北方有棵树》

这本书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对鸟类的近距离观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叙事动人且发人深省。
——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英国有名自然作家、博物学家

这本书不仅适合资深观鸟迷,也适合对鸟类鲜有了解、却热爱文学的普通读者。它让我们发现,原来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如此息息相关。
——马切伊·鲁尼亚克(Maciej Luniak),波兰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动物博物馆教授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也是关于人的书。它告诉我们:自然无处不在,自然需要我们的关怀。
——米哈乌·齐赫(Micha? Cichy),波兰著名作家、记者

当之无愧的尼刻奖读者投票奖得主,因为它是一本言之有物的小书,向读者揭示了一个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却对此知之甚少的世界。这是一本关于鸟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我们的书。
——Katika,goodreads读者

我们并不缺乏关于鸟类的书籍——这类书很多。我们绝对缺乏的是那些向我们讲述观鸟激情的作品,本书恰好从丰富多彩的角度书写了这一点,没有陷入离题和轶事之中,也没有迷失在科学术语的蜿蜒中。这不是一部关于鸟类学的作品,它写的是人对鸟类世界的迷恋。是的,这是一本关于我们的书,关于人类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同理心。不幸的是,在我们的世界中,观鸟仍然被视为一种无害的怪癖,在森林里丢弃垃圾也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Eleazar,波兰读书社区lubimyczytac网站读者评价

目录

目 录

001??·??推荐序?? 鸟儿是大自然的馈赠

001??·??一封推荐信

025??·??赫乌蒙斯基的苍鹰

043??·??雀鸣亮,松脂香

067??·??邦德鸟郎

095??·??香茗与美景

???????? —— 在哈尔伯特卡的日子

109??·??热锅上的巴西利斯克

137??·??那只名叫斯多奈里斯的白鹳

161??·??辰光

185??·??湖畔末日

205??·??泥洼湖上的镂空黑网

227??·??鹰雄

245??·??密特朗*后的晚餐

271??·??致谢

273??·??参考资料

285??·??鸟类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节选

香茗与美景
——在哈尔伯特卡的日子 库尔皮的这栋老房子,窗棂被虫儿蛀得千疮百孔,只剩下点点斑驳的蓝色油漆。每年春天我来到这里,都会感叹这老房子虽奄奄一息,却仍屹立未倒。老地方除了老房子,还有老朋友。总是这只啄木鸟,锲而不舍地敲打着窗棂,把我从梦中唤醒。这些年来,它大概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储藏室了吧。它还是那片白桦林的常客,风初起时,树枝摇曳,树叶沙沙作响,而当风呼啸,白桦林也变得躁动不安,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我把我的红色吊床挂好,鸟儿们很快就接受了它的存在 —— 有一次,一只只顾着追蝴蝶的欧歌鸫差点一头栽进里面。白桦林的邻居是一片杨树林,树叶总是怯生生地沙沙作响,哪怕风止时树也不静,仍然颤巍巍的。只有老橡树站得笔直,沉稳坚毅的它们绝不会向突如其来的风低头。
一只老鼠拖着一团干面条从杂草丛生的门边经过。白天,处处宁静安详,狐狸十几年前就从哈尔伯特卡销声匿迹了,落叶盖住了它们旧居的洞口,洞穴内的通道常年无人问津,也早已塌陷。黄昏降临,老鼠就无法像白天一样镇静自若了,因为这里会被两只黑眼灰林鸮接管。它们一只橙棕,一只灰褐,总是形影不离。哪怕有时不同时出击,也会先互相通个气,商量捕猎计划。它们俩应该住在一只黑色啄木鸟留下的旧巢中。话说就在昨天,我又听到了那只黑色啄木鸟久违的鸣叫声,上一次听到它那余音袅袅的呼唤还是在好几年前呢。黑顶林莺在腐烂的茅草屋外踱来踱去,对于要和人分享这块领地显得不太情愿。“喳喳喳”,它一边拨弄着头顶的黑羽,一边瞪着我,喋喋不休地表达着不满。乌鸫也不太欢迎我 —— 只要我稍稍向黑刺李丛迈出半步,它就立马尖叫着落荒而逃。虽然它像个惊慌失措的逃兵,但我仍对它充满敬意 —— 因为我看到过它是如何马不停蹄地奔波终日,只为给孩子们觅食。有时它刚把衔着的蚯蚓喂到孩子嘴里,脚都没站稳,就又飞去寻找新的食物了。它的心焦也情有可原,这是它孵化的第二窝,又比预想的要晚,而寒冷的冬夜就要来了。
“小恶魔”雀鹰也会不时光顾。它*喜欢待在屋顶上方的干树枝上,目光锐利地四处张望。它做任何决定都是雷厉风行的,看来雀鹰世界的运转速度可比我们快多了。不小心脚下一滑,它突然从枝头跌落,却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空翻便再次敏捷地穿梭于枝间。就在这时,我见它贪婪地伸出利爪,想要一把抓住上下翻飞的欧洲丝雀和红额金翅雀。但这一次却没能成功,它只能若无其事地飞向河边。也许在河岸的灌木丛中能抓到一只毫无戒心的小倒霉蛋吧。
*
这片名为“哈尔伯特卡”的土地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说,这里的继承人*享受的一件事,就是在小丘之上边品茗边欣赏整个河谷的全貌。老屋后的那些橡树总该记得他吧 —— 我不知道在那里爬上爬下多少次,一到秋天就投下一颗颗橡果,砸得满地砰砰乱响。林中的松木十字架总该还记得他吧 —— 那是为了纪念某位在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而留下的,当地人都说,哈尔伯特卡的夜晚不太平,常有灵异事件发生。这片森林是采蘑菇爱好者的乐园,然而哪怕珍贵菌菇的吸引力再大,也没有人愿意晚上过来。
此时此刻,我体会到继承人的快乐。站在山顶,河谷草甸与原始森林如一块块马赛克艺术拼图镶嵌在眼前。向南望去,树木枝叶间隐约可见斯特罗米耶茨教堂高耸的尖塔。向西是同样高耸林立的科杰尼采发电厂烟囱(这可是继承人当年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河岸边的一片桤木林中,一阵鹤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 它们肯定住在河对岸,就在以前摆渡船停泊的小木屋后面,木屋的房间看起来就和凡·高那幅《卧室》别无二致:一桌一椅一床,仅此而已。
河岸边有一片果园,一直绵延到山脚下,与草甸相连,我们以前经常在圣母升天节的时候来这里采摘野花。给拖拉机走的路是用废弃的石棉瓦碾碎铺成的 —— 众所周知,这种材料对身体有害,但离这里*近的房子也在200米开外,哪怕有毒也伤害不到当初丢弃这些材料的那位仁兄(再说了,如果只把它扔掉而不再利用的话才是真正的浪费)。茂密的桤木林右边是一片近年来特别流行的水果 —— 野樱莓种植园。站在岔路口,我选择向左走,一棵棵柳树如同高筑的城墙,把后面的河水挡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就走到了桥边,这里应该是整片森林中*原生态的一段。河床边是一大片宽广的浅滩,我记得曾和父亲沿着上游走了几百米。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就像亚马孙雨林。藤蔓盘根错节,灌木丛密不透风,整片绿色小岛不曾有任何人类踏足。我那时疯狂迷恋小巧美丽的黑头芦鹀,以前我们把它们称为小苇雀。我从早到晚喋喋不休,张口闭口都是“小苇雀”,结果到了晚上我就开始发烧了,然后接连一个星期病得起不来床。父亲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是着了芦鹀的魔。
我们一般都会沿着水草丰沛茂密的古老河床向右走。从匈牙利归来后,我们就一直把这片草甸称作“普斯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觉得这片草甸无边无际,特别是在夏末,草色渐浅,渐渐与天际相连。有人在这里搭建了球门,可是我从没见有孩子来踢球。这里以前是一片牧场,而如今整个村子连一头牛都没有了。
“普斯塔”变了,十几年前,从春季到六月,这里每年都会形成一片湖泊。我还记得那时这里聚集了成百上千的鸟,一群群北极燕鸥扇动着闪闪发光的羽翼,从湖上翩翩掠过。当水位下降,河流在展示了自己充沛的力量之后,心满意足地重归河床,草甸上除了铁锈色的长嘴黑尾鹬外,只余凤头麦鸡那惊慌失措的身影。只要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它们都会伸展开圆润的翅膀,东摇西晃地仓皇起飞。我还特别喜欢它们如泣如诉的叫声,让人想起给旧收音机调频时断断续续的信号声。
这里的河水水位很低,将将没过覆盖住泥泞河床的浮萍。我把衣服顶在头顶,不顾水中泥泞,大踏步地蹚过去,一心追逐那些机警敏感而又难得一见的林鹬,夏天的时候它们*喜欢在黏腻的岸边泥塘里穿梭。这里还是一群黑浮鸥的领地,当入侵者靠近它们的巢穴,它们依然无所畏惧。伴随着厉声呼啸,这群家伙会俯冲而下,掠过途经此地的人和动物头顶。一只心思缜密的白头鹞看似在悠然飞翔,实则放慢了速度,在草丛中找寻着老鼠或鸟巢的踪迹。
当水位不断升高,河床看起来黑洞洞的,令人望而生畏。河段转弯处堆满了垃圾,有老旧的冰箱、破损的马桶盖,还有挂在低矮树枝上的脏裤子。那些布料脏兮兮的,都褪色发白了,远远看去差点儿让人以为是在捕捉小鱼的苍鹭呢。
夏日里,河水缓缓流淌,卷着河底微黄的泥沙淙淙拍岸。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滩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大,鸻鸟像上满发条的玩具,在那里一路小跑。索科沃夫斯基曾写道:“它一秒之内能走九
步。”水面上,翠鸟像离弦的翠绿羽箭一闪而过,说它出生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其实是误传,说它是在“地洞”里出生的还差不多,确切地说是在河对岸的沙坡洞里。从村里开来一辆辆拖拉机,将
这河滩据为己有,拖走一片片沙地。他们可曾问过这河中的泥沙,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说什么也没用了,河滩就这样消失了。
旧的河道已经被水生植物盖得严严实实,今天在岸边肯定找不到凤头麦鸡了。草甸不再任由温柔的奶牛轻轻啃食,而是被轰鸣的割草机无情地砍去。每年有数以千计的鸟儿命丧割草机锋利的刀片之下,或死于接种了狂犬疫苗的狐狸之口。夜幕降临,狍子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在高高的菖蒲丛中做窝,此时传来一阵阵如同猪叫的怪声,这可能是在波兰自然界中*奇怪的声音:原来是沼泽中的隐者 —— 水秧鸡,它们总是在夜幕降临之前大声宣告自己的出现。
*
黄昏时分,随着彩霞散去,天色逐渐灰暗下来。当*后几缕霞光褪去红晕,黑暗中唯一可见的只有黄色鸢尾的光芒。雾霭俯身拥抱大地,带着一丝黏腻,在闪光灯下甚至可以看出水汽中漩涡状的原子结构。森林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噼啪声,接着又是树枝断裂的声音,再然后是狍子七嘴八舌的叫声,听起来像喝醉了酒的球迷在胡言乱语。
鸟儿的私语渐渐消失了,芦苇丛中的窸窣声也戛然而止,只剩下一只不知疲倦的夜莺还在坚守岗位。一只长脚秧鸡“嘎、嘎、嘎”地加入了夜莺的独唱。草丛深处传来几声带有金属质感的鸟鸣,那是河蝗莺,听起来更像是昆虫发出的声音。这样的交响将一直持续到天亮:夜莺、长脚秧鸡、河蝗莺是主角,时而会混进一两声姬田鸡的低吟浅唱。
凌晨四点天就开始蒙蒙发亮,奶白色的雾气笼罩着地平线,能见度降至三十米。欧歌鸫醒了,反复吟唱着千篇一律的乐章,仿佛日日都在排练同一首断断续续的歌。河蝗莺暂时停止了单调的鸣唱,它需要在枝头换个位置。长脚秧鸡正一步步靠近,除了刷羽声,它还发出了奇怪的嗡嗡声,仿佛是从录音带里播放出来的。我看不清它的样貌,只能欣赏它轻盈的舞姿,所到之处寸草不惊,只有草尖上的露珠轻摇几下,耳边只听得到它那纤长的脚趾轻点草地发出的簌簌声。
受惊的长脚秧鸡宁愿大步流星地逃跑也不愿振翅而飞。一次,当我捧着一只长脚秧鸡的近亲 —— 水秧鸡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和小巧的身体比起来,它那肌肉发达、强健有力的双腿是多么不成比例。当我将它放飞,它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飞奔几十米,方才腾空而起。它跑起来的样子别提多像一只母鸡了(话说回来,母鸡也有很强壮的腿)。
这时,一只藏在草丛中的长脚秧鸡围着我转来转去,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我。它的叫声可高达一百分贝,我感觉耳膜都被震得一抽一抽的。刹那间,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一个长着小尖嘴的小灰脑袋从草叶中探出来,转眼间又消失不见。不一会儿,“嘎、嘎、嘎”的声音传来,它已在五十米开外了。我知道,我们的缘分到此为止了。我慢慢后退,回到林边,望着这只无忧无虑的鸟儿低飞过草丛,两条粗壮的腿无力地耷拉着。过于短小的尾巴令它无法完美刹车,它像一个减速中的滑雪运动员,在完成了一次垂直于飞行路径的转弯之后,跌跌撞撞地倒在了草叶之间。
快五点了,河蝗莺的声音渐渐淹没在成百上千种鸟鸣的喧嚣中。我像一只淋过雨的小狗,身上沾满了湿漉漉的草叶,被露水打湿的裤子紧贴在腿上。在雾中很难判断距离,声音穿过草甸,听起来与晴日时完全不同。每走十几米我都会停下来,感觉河蝗莺就近在咫尺,然而目之所及,却一无所获。它依然端坐在几十米开外的枯树枝上,仿佛周遭的整个世界都不存在。它歪着头,放开嗓门,大声演唱着单调的金属摇滚。

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Stanis??aw ??ubieński,1983— ),波兰作家、自然教育家。自幼爱好观鸟,足迹遍布匈牙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多瑙河三角洲。《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赢得了波兰*负盛名的文学奖——尼刻奖(Nagroda Literacka Nike)读者投票奖,同时斩获华沙文学首发奖(Warszawska Premiera Literacka)、格丁尼亚文学奖(Nagroda Literacka Gdynia),入围《政治》周刊评选的艺术家护照奖(Paszporty “Polityki”)等多个波兰文学权威奖项。 【译者简介】
毛蕊,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译有《机器人大师》《技术大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