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瑜伽奥义丛书)/[印] 斯瓦米·维韦卡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瑜伽奥义丛书)/[印] 斯瓦米·维韦卡

1星价 ¥29.9 (6.1折)
2星价¥29.9 定价¥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172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1217230 ; 978-7-5212-1723-0

本书特色

跟随大师的讲解,学正宗的印度冥想,方法和原理俱全。

内容简介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是一本冥想指南及印度哲学普及读物。与如今常见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现代瑜伽不同,在瑜伽的起源地古印度,“瑜伽”一词的本意指的是冥想和呼吸练习,后来随着更多瑜伽类型的兴起,这类瑜伽就被称为“王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心灵练习方法帮助了无数人,其对身心健康的功效也被现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证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王瑜伽都是婆罗门内部的秘传功法,直到印度近代哲学家、瑜伽大师辨喜打破禁忌,将这些方法传出印度、讲给西方和全世界。本书的前半部分就是辨喜当年的授课记录,系统讲解了冥想和呼吸练习的具体方法。在印度,瑜伽不只有练习实践,还有深刻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历史悠久的瑜伽哲学。辨喜还讲解了瑜伽哲学的根本经典——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完整收录在本书的后半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瑜伽经》原本的经文过于简洁、晦涩难懂,通过辨喜详实而融贯的阐释,现代人也能深入理解瑜伽的真谛。说到冥想、修行,总会给人一种玄之又玄的印象,但辨喜强调,王瑜伽是科学的,即使传说中的“三摩地”(王瑜伽所说的冥想的至高境界)也并不神秘,正确的冥想练习可以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本书是“瑜伽奥义丛书”的卷三,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如同直接聆听大师的授课,适合广大希望学习冥想的人和瑜伽老师、瑜伽爱好者。

目录

总序 1

译者导读 21

★王瑜伽

**章??导言 3

第二章??*初的步骤 16

第三章??生命气 27

第四章??灵力生命气 42

第五章??对灵力生命气的控制 49

第六章??制感与专注 54

第七章??冥想与三摩地 62

第八章??王瑜伽概要 72

★帕坦伽利的《瑜伽经》

导论 83

**章??专注:在灵性上的运用 89

第二章??专注:实践 127

第三章??力量 161

第四章??独存 179

★灵性与心灵

实际灵性的迹象 197

心灵的力量 211

术语表 225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七章 冥想与三摩地】 我们已经粗略看过了王瑜伽的不同步骤,但还没有讨论王瑜伽的目标——更精微的专注训练。我们看到,作为人类,一切所谓理性知识都指向意识。我关于这张桌子的意识、我关于你们存在的意识,让我知道桌子和你们在这里。与此同时,我的存在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我没有意识到的。身体内所有不同的器官、大脑的不同部分——没有人意识到这些。 在吃饭时,我是有意识的;在进行消化时,我则是无意识的;在食物被制造成血液时,我也是无意识的;身体的不同部分从血液中得到增强,这也是无意识地发生的。但是我正在做着这一切,而在同一具身体内不可能有二十个人。我怎么知道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在做这些?有人可能主张说,我的任务只是吃和消化食物,而通过食物增强身体则是由另外什么东西为我而做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可以证明,我们现在无意识地做出的行动,几乎都可以被带到意识的层面上。心脏显然在不受我们掌控的情况下跳动。我们都无法控制心脏,它自己在跳动着。但通过练习,人们是可以掌控心脏的,直到它根据我们的意愿或慢或快地跳动,甚至可以停止。身体的每个部分几乎都可以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下。这表明什么?这表明,在意识之下进行的活动,也是由我们自己进行的,只不过我们是在无意识地这样做罢了。这样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人们心灵运作的两个层面。首先是意识层面,在其中,所有运作总是伴随着对自我性(egoism)的感觉。接下来是无意识的层面,其中的所有运作中都不包含对自我性的感觉。心灵运作中,不伴有对自我性的感觉的部分就是无意识的运作,而与伴有对自我性的感觉的部分则是有意识的运作。在较低级的动物那里,无意识的运作被称为本能。在较高级的动物以及*高级的动物——人类——那里,有意识的运作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不止如此,还有一个心灵可以运作的更高级的层面。它可以超越意识。正如无意识的运作发生在意识之下一样,还有另一种运作发生在意识之上,而且也并不伴随着对自我性的感觉。我们的感觉只在中间层面上存在,当心灵处于中间层面之下或之上时,就没有关于“我”的感觉,但心灵还在运作。当心灵超越了自我意识的层面时,就被称为三摩地或超意识。例如,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处于三摩地之中的人并没有处于意识之下、并没有衰退,而是变得更高级?毕竟在这两种情形下,运作中都没有自我性。答案就是:我们通过运作的效果、结果而知道哪种状态是在意识之下、哪种状态是在意识之上。当进入深度睡眠时,一个人就进入了意识之下的层面。他一直让身体运作,他在呼吸,或许还在睡眠中移动身体,而并不伴有任何对自我(ego)的感觉。他是无意识的,当从睡眠中醒来,他还是入睡之前的那个人。他入睡前后的知识总和仍然不变,完全没有增加,也没有什么启示出现。而当一个人能够进入三摩地时,如果他此前是个愚夫,在走出三摩地后就可能成为智者。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别?人们从一种状态中出来后,与进入那种状态前别无二致;而从另一种状态中出来后,则会获得启示,成为智者、先知、圣徒,整个性格、生命都改变了,充满了光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结果。既然结果不同,原因肯定也不同。一个人从三摩地中获得的光明,比从无意识中获得的光明高级得多,也比从有意识的推理中获得的光明高级得多。因此,他所处的一定是一种超意识,那就是三摩地。 …… 为了以科学的方式达到这种超意识状态,我所教授的王瑜伽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在制感和专注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冥想。当心灵经过训练能保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内部或外部的位置上时,在不断涌向那个点的神经流中就会有流动的力量出现。这种状态被称作冥想。一个人可以增强冥想的力量,使得自己能够拒斥感知的外在部分而只冥想其内在部分,这样的状态就是三摩地。这三者——专注、冥想、三摩地——被合称为总御。如果心灵能够首先专注在一个对象上,然后让这种专注保持一段时间,再通过持续的专注只停留在感知——对象是这种感知的结果——的内在部分上,一切就都会处于它的掌控之下。 这种冥想的状态就是*高级的存在状态。只要欲望还存在,真正的幸福就不会出现。只有经过沉思的、亲眼所见的关于对象的研究,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愉悦和幸福。动物在感官中拥有幸福,人类在理智中拥有幸福,甚至在灵性的沉思(contemplation)中拥有幸福。只有灵魂达到了这种沉思的状态,世界才会真正变得美丽。对于一个不渴求任何东西、不把自己与任何东西混为一谈的人来说,多变的自然就是一幅美丽崇高的全景图。 ……通过之前的准备,当心灵变得有力、受到掌控、拥有更精微的感知力时,就应该被运用于冥想。这种冥想必须从粗大的对象开始,慢慢上升到越来越精微的对象,直到变得没有对象。心灵首先应该被用来感知感觉的外部原因,然后是内部的活动,接着是自己的反应。当成功地自己感知到感觉的外部原因时,心灵就会获得感知所有精微的物质存在、精微的形体和形式的能力。当成功地感知到内部的活动时,它就会获得对所有精神波动——无论是它自身的还是其他心灵的——的掌控,甚至在这些波动转化为物质能量之前就掌控住它们。当它能够感知到心智反应时,瑜伽士就将获得关于一切的知识,因为所有可感对象和思想都是这种反应的结果。然后他就会看到自己心灵的基础,而这会完全处于他的掌控之下。瑜伽士会获得各种不同的能力,可如果他屈服于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诱惑,继续进步的道路就会关闭。这是追求愉悦的罪恶。如果他强大到足以拒斥这些奇迹般的能力,就会实现瑜伽士的目标——完全抑制心灵这片海洋中的波浪。然后,灵魂的荣耀不会再被心灵的散乱或身体的活动扰乱,将完全散发出自身的光芒。瑜伽士会发现自己现在是而且一直是知识的本质,是不朽的、无处不在的。 三摩地是每个人类——不,是每个动物——的属性。从*低级的动物到*高级的天使,在这个时刻或那个时刻,每个存在者都能够进入那种状态。……通向三摩地的每个步骤都被推理出来了,得到了合适的调节,被科学地加以组织。如果能够忠实地加以实践,我们就会被带到自己渴望的终点。那时,所有悲伤都会停止,所有苦难都会消失,行动的种子会被烧焦,灵魂将永远自由。

作者简介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又译“辨喜”,1863—1902),是印度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是首位突破禁忌,向西方传播瑜伽、冥想和吠檀多思想的大师。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用来进行公共活动的时间仅十年,却留下了卷帙浩瀚的著作,包括文章、书信、诗歌等;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根据他在各地演讲和授课的记录整理而成的著作。 辨喜和他的思想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他在当时的西方受到广泛欢迎,哲学家威廉·詹姆士、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从他身上了解到东方的智慧,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他的引导下开始慈善事业,大作家罗曼·罗兰写道:“每当碰触这些通过三十年前的书散播出来的话语,我就感受到好像身体触电那样的震颤。所有震颤、所有电流一定是从这位英雄的嘴唇中流出的火热话语所产生!”他在祖国印度被奉为圣人,包括圣雄甘地、圣哲奥罗宾多、首任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很多人都深受他的影响。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关于他的传道会或研究中心。 张励耕,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出版译著有:《维特根斯坦文集·第六卷·心理学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文集·第七卷·心理学哲学笔记(1948—1950)》,《二十世纪分析哲学史》(卷一为**译者,卷二为独立译者)。持有瑜伽基础教学资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