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

第三帝国的末路:凯塞林元帅回忆录

1星价 ¥54.6 (6.2折)
2星价¥54.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381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0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52038156 ; 978-7-5520-3815-6

本书特色

??凯塞林元帅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极具指挥能力的军事将领之一,德国将领中颇受欢迎的一位,以指挥才能和成就赢得了盟军的尊敬。 ??丘吉尔称凯塞林“是一名良将,又有一批能干的参谋人员”,哈罗德.亚历山大认为“凯塞林在战场上和我们总体上是公平较量的”。 ??作为南方战区总司令,凯塞林从德国高层的视角来回顾在当时的局势下战场上的决策是怎么制定的,动机又是什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来回顾“二战”。 ??凯塞林对于德国在“二战”时期多个战场上的失败,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例如:轰炸英国的“海狮行动”被取消在于目标不明确,在苏联战场未能尽早占领莫斯科,北非战场是由于没有优先占领马耳他岛以及意大利军队的无能……

内容简介

凯塞林少年参军,“一战”期间,曾就职于炮兵部队,后任参谋,又参与了德国空军的组建工作。“二战”初期,凯塞林作为空军指挥官,主要职责是配合装甲部队开展闪电战。在德国空军横扫欧洲大陆后,作为元帅的他开始指挥空袭不列颠和突袭苏联。当德军在意大利战场出现颓势后,被调至罗马配合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开展南线战斗,并作为南方战区总司令独立指挥此地的三军部队。 凯塞林对于德国在“二战”时期多个战场上的失败,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例如:轰炸英国的“海狮行动”被取消在于目标不明确,在苏联战场未能尽早占领莫斯科,北非战场是由于没有优先占领马耳他岛以及意大利军队的无能,等等。

目录


出版者序


译者序


序/ S. L. A. 马歇尔


前言/ 阿尔贝特·凯塞林


**部分 战争与和平年代(1904—1941年)


**章 在巴伐利亚皇家陆军和魏玛防卫军的服役经历(1904—1933年)


第二章 在魏玛防卫军中的光辉岁月


第三章 转型空军


第四章 在航空部任职


第五章 担任空军总参谋长


第六章 在柏林担任第1航空队司令


第七章 波兰战役(1939年)


第八章 休战期(1939年冬至1940年)


第九章 西线战役中的第2航空队


西线战役**阶段


西线战役第二阶段



第十章 转折前夕(1940年夏)


第十一章 “海狮”行动与不列颠之战


第十二章 苏联战争(至1941年11月底)


第二部分 地中海战争(1941—1945年)


第十三章 地中海战场(1941—1942年)


第十四章 马耳他还是埃及?(1941年11月—1942年10月)


第十五章 盟军登陆北非与突尼斯战役


登陆之前


北非战役(1942年11月—1943年1月)


突尼斯战役(1943年2月—5月)



第十六章 转战西西里岛


第十七章 墨索里尼倒台与意大利倒戈


序幕拉开


我在墨索里尼被捕后的行动


希特勒的**反应


我为局势稳定所付出的努力


“轴心”行动


投降之日——1943年9月8日


卡瓦莱罗的结局


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墨索里尼与希特勒




第十八章 萨莱诺战役与构建罗马南部防线


第十九章 卡西诺、安齐奥—内图诺与罗马之战(1943年秋至1944年初夏)


桥头堡与卡西诺


罗马之战前夕


春季攻势




第二十章 防守意大利(1944年夏至1945年春)


1944年6月至8月中旬


7月20日事件与意大利战局


1944年8月


亚平宁战役后的意大利北方


1944年冬至1945年初


意大利战争的简要总结



第二十一章 意大利游击战


游击战的发展


游击队的组织结构


游击队的手段


与游击队作战


游击战的扩大与滥用职权




第三部分 无条件投降与审判


第二十二章 西线总司令


我的任命


当时的局势与初步的措施


再次前往元首总部


普法尔茨失守


奥彭海姆渡河战斗及结果


鲁尔要塞


盟军突破莱茵河下游


3月的莱茵河上游局势


回顾与展望


我与希特勒及国防军*高统帅部的关系


德国中部的战斗



第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


德国南部


城市争夺战


桥梁的拆除


阿尔卑斯山要塞


1945年4月中旬的局势


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宣告结束


我获得全权授权


战争结束时的领导问题


投 降




第二十四章 我的战后经历


监禁初期


对我的审判


对意大利平民和文化的保护措施


审判之后


索 引


展开全部

节选

1941年11月28日,我抵达罗马,当时我的参谋团队还没有到。不久我便发现,要组建一个联合指挥部,面临着重重困难。墨索里尼完全按照我的意见改组了意大利空军统帅部,任命我的一位老朋友福吉埃中将担任国务秘书,他曾在佛兰德斯(Flanders)战役中负责指挥意大利空军;但意大利总参谋长卡瓦莱罗伯爵(Count Cavallero)不愿意向我移交所有的意大利陆军、海军和空中编队,因为他已经策划了一场新的攻势。他抗议说这种安排等于放弃了独立指挥部。他的*大让步是把他的空军划给我指挥。 这种折中的做法毫无益处,所以我决定抛开希特勒的指示,放弃整体指挥权,作为交换,我坚持要求意大利方面在联合行动中要采取比*初计划更紧密的合作。卡瓦莱罗向我保证,如果没有我的口头或书面同意,意大利*高统帅部不会向非洲战区的意大利军队发布任何作战命令,这是他们的承诺。现在来看,当时的谈判关乎着意大利的国家声望及其高度的自豪感,我做出的这种让步成了我们成功合作的主要基础。我一直赞成基于相互信任的自愿协作而非强迫性的服从,因为后者必然会引起怨恨。在我们与意大利海军统帅部(Supermarina)、空军统帅部、*高统帅部及其内部负责陆、海、空部队的军官等部队和个人的接触中,意大利军人向德国同行们展现了同志般的助人精神,这样的事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当我们与海军统帅部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海军上将里卡尔迪(Riccardi)和海军上将圣佐内蒂(Sanzonetti)的大力指导。在*高层面上,我与卡瓦莱罗伯爵的合作充满了友善和忠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 1943 年安布罗西奥(Ambrosio)将军接替他之后,这份合作就转向了阴谋和欺诈。至于我本人的上级,只有国王和“领袖”(Duce)墨索里尼。 在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我提出了一个条理清晰、类似于德国国防军模式的组织结构。所有三军部队都隶属于总指挥官巴斯蒂科(Bastico)元帅,隆美尔也不例外。但这只是纸上谈兵,注定无法付诸实践,因为隆美尔和巴斯蒂科一直处于争执状态,并且隆美尔寸步不让,哪怕这会惹恼了敏感的意大利人。隆美尔的声誉很高,后来更是达到顶点,这成了引入变革的绊脚石,但与此同时,它又有助于摆平某些微妙的情况。 在1941年11月底的军事行动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的跨地中海通信系统难以胜任。我们每天都能更清晰地看到英国军队在这些水域占据着海空优势。事实上,非洲战役对于隆美尔来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他正在对德尔纳(Derna)以东的敌军大举压上,但主要由于意大利师的战斗力低下,作战行动一波三折,甚至我们都不得不考虑*终是否要撤离昔兰尼加(Cirenaica)。 与此同时,马耳他岛作为一个战略要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在初期的主要目标是拿掉这个马蜂窝,来保护我们的补给线。这样我们就需要时间在西西里岛建立地面设施,前移我们的空中编队,调配摧毁马耳他海军和空军基地所需的物资,并确保意大利空军在我们的进攻中予以合作。就当前而言,除了能够对*重要的运输队加强空中掩护外,无法采取更多的行动。 隆美尔的部队不断提出要求。我们已在德国南方司令部和意大利空军统帅部之间,以及在非洲战区空军总指挥官和意大利北非航空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络,但这都无法减轻德国空军在战斗中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沙漠中的装甲部队抱怨说,我们孱弱的中队虽然取得了值得赞扬的成就,但对他们的支援仍然十分匮乏。不过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空军发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隆美尔的军队很可能在苏尔特湾(Gulf of Sirte)还要继续撤退(例子还包括 1941 年 12 月 24 日在阿格达比亚和1942年1月13日在马尔萨·埃尔·布雷加等)。 应卡瓦莱罗元帅的要求,我的第二项任务是消除在战场上意德两军指挥官之间反复出现的基本分歧。 德国三军部队的战斗力都是**流的,只是数量不足。他们装备精良,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敌军,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于战术需要而以多取胜。此外,由于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存在巨大损失,本来就很有限的补给品就不得不尽量满足各个地方的需求,因此到了各部队手中已所剩无几。每一场战争都会面临全新的纯地理问题。在北非,我们的部队首先必须习惯那里独特的气候、地形和植被。他们必须在战斗战术方面学会适应大自然以及新的敌人。一旦部队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就能胜任任何任务。 总体来说,我们和意大利人之间的同志情谊还是很好的,只是我们的这位盟友在参谋业务和战场行动方面效率低下,时常使我们感到恼怒,破坏了友好的氛围。 虽然这场战争是由罗马直接指挥的,但意大利军队对此毫无感觉。战争给我的印象就是,意军没有认真履行他们对前线士兵应承担的责任。在紧急情况或需要齐心协力的时候,他们总是在敷衍了事。 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意大利人不愿充分发掘他们的战争潜力。对于我的抱怨,墨索里尼经常回应说,意大利人民在漫长和疲惫的殖民战争中流了太多宝贵的鲜血,现在已经变得厌倦了。我们两人的说法可能都是对的。但到了1944年,我感觉意军似乎在公然抗拒动用他们的人力储备。 卡瓦莱罗和安布罗西奥在同我交涉时,都以缺乏物资作为借口,为他们没有向军队提供合适装备以及没有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大声的辩驳。这也许是真的。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采取了一种故意囤积物资的政策,这让我完全无法理解。在 1943 年意军倒戈时,还有大量未曾使用的战争物资被发现,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一政策的抠门。 他们的动员机制既不适合百万大军的需要,也不适应长期的紧急状态。我发现了太多现成的例子,即使在战争*危急的时期,平时的工作状态仍然占据上风。尽管卡瓦莱罗接受了全面战争的思想,并在*开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各个民生部门拼接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战争机器,但这个机器很快就垮掉了。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意大利人民在一开始就知道这场战争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战斗。我认为,他们是随着战争不断拖延,并且不断遭受空袭和领土损失,特别是在北非战区的失利,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意大利城市与德国城市的差别迥然,以致我需要想办法才能抹去对它们的印象,例如我只有在职责所需时才会前往意大利的城镇和村庄。我永远忘不了在安齐奥战役和内图诺战役期间罗马依旧歌舞升平的场面。如果墨索里尼不能激发国民的战争精神,他就应该早早放弃参战的想法。不过后来,意大利游击队对德国国防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从中倒可以看出意大利人民并不是完全缺乏战斗精神的。 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并没有超出我们对于南欧人的意料,他们的训练更像是花架子而非为了战斗。他们的军营不适合作战训练;他们潜艇的潜水表演和空军的特技飞行都不适合真正的实战。他们也没有足够重视小型编队到整个军种的合同作战训练,当然后者也是大多数国家的一个共同缺点。另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他们缺乏大型训练场地。而更糟糕的后果是,在战争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仍缺乏良好的武器和装备。因此,要求一名士兵在只装备了 4 厘米反坦克炮和仿真坦克等低劣装备条件下去阻止重型坦克的进攻,或者驾驶装甲过薄、火力不足的坦克去冲击敌人的现代化部队,或者在与敌人现代化舰队作战中操作没有夜战设备或仪器的船只去定位并攻击潜艇,或者使用速度较慢、弹药不足的战斗机去与配备*大功率发动机的飞机进行战斗等,实在是过于苛刻了。 在城市中,甚至连装样子的防御力量都不存在,只有一些中世纪的火炮和一个形同虚设的空袭防御系统(其中没有雷达,没有相应的通信系统,也没有便捷的防空洞),这实在是高估了个人勇气和平时纪律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不加区别地谴责意大利士兵素质低下或不适合长期顽强战斗,那是错误的。墨索里尼及其和平时期的国务大臣们必须为此负责。如果他们了解这些严重的缺陷,*初就应该远离战争。他们的另一个错误是太依赖于意大利制造的武器,那些武器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却从来没有生产过,他们应该采用经过战火洗礼的德国武器,并获得许可进行生产,例如德国*新型号的坦克和 9 厘米防空炮。 尽管意大利军营明显缺乏作战训练设施,但他们的军队纪律远远达不到我作为一名德国军官所持的标准。只要简单地观察一下卫兵的换岗,就会发现意大利士兵对他的职业毫无热情。也许身为一名完全不同的北方人,我用来判断的标准是错误的,但我认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把这种令人不满意的情况首先归因于官兵之间缺乏接触。意大利军官的生活与部下互相隔离,并且由于对部下的需求一无所知,他就无法在必要时满足他们,因此在危急情况下也就失去了控制。意大利列兵的口粮,即使在战场上也与军官大不相同。口粮的数量与军衔成正比,更不用说,随着数量的增加,各种珍馐美味也会越来越多。军官们单独吃饭,常常不知道他们的士兵吃了多少或吃了什么。这破坏了同生共死的战友之间应该普遍存在的同志情谊。野战厨房车有助于消除这种 差别,却无法受到意大利军队的青睐。我经常向卡瓦莱罗指出,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士气,但没有得到全力支持。事实上,我自己发现,我们德军的野战厨房车已经完全被意大利士兵所包围了。另外,当我在意大利军官餐厅里接受款待时,那里伙食标准比我自己的参谋食堂提供的食物要好得多。1944 年,格拉齐亚尼(Graziani)元帅被迫采取果断措施,确保其他所有军衔的军人都能按时获得全额薪水。在我看来,这件事毫无疑问是*需要特别干预的。 我说这些话的目的不是要夸大意大利军队的错误,只是为了说明他们的部队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并不是说,他们的官兵关系无论如何都处不好。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错的。这一事实只能证明意大利的普通士兵天生正直,并且可以成长为一名坚强而优秀的战士。我见过太多由意大利部队或个人缔造的英雄主义事例,如在阿拉曼(El Alamein)战役中的“福尔戈雷”(Folgore)空降师,在突尼斯(Tunisia)战役中的炮兵部队,在海军突击艇和鱼雷艇上奋战的船员, 在鱼雷轰炸机编队中英勇的飞行员等,都令人无法忽视他们拥有的绝对信念。但在战争中,起决定意义的并不是这些孤立的英雄主义行为,而应该是军队的日常训练和战斗精神。另外,意大利采取了中欧军事强国普遍运用的战略原则。我见过许多三军指挥官,他们都是一流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我发现意大利军种部门的工作制度与其他国家都是一致的。当时有个普遍观点,认为意大利初级军官基本不了解军种的规章制度,但我没有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进行印证。我并不认为他们在运用这些规章方面缺乏实践,相反,我认为是*高统帅部的活跃直觉与执行单位之间存在不协调,这应该是造成大量失败的原因。行政工作也许制定得很细致,但执行情况却很糟糕,无疑这可以部分归因于他们南方人的性格特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居然严重忽视了岛屿甚至是本土的沿海防御工事,而在巴尔博离开之后,现代化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也变得停滞不前了。

作者简介

阿尔贝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 1885—1960),德国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颇具指挥能力的军事将领之一,曾获德国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