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26961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302626961 ; 978-7-302-62696-1

本书特色

(1) 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通信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常态化、课程化。 (2) 探寻现代通信技术的突破口,基于MATLAB进行算法仿真和系统仿真,让学习真正落地。 (3) 配套63个视频(时长500多分钟),包括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设计案例等,便于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 (4) 配套100道思考题,查漏补缺、加深知识理解。 (5) 新形态教材,配套资源丰富,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课程案例、测试题、源代码、微课视频、MOOC等,可扫描书中二维码下载或观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原始的通信系统谈起,细致地勾勒出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注重通信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多角度呈现微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并阐明它们的关键技术,*后把这些技术归结到移动通信系统的讨论,从而突破5G关键技术的学习难点。 本书采用易于动手的程序,由易到难地安排PCM技术、基带传输技术、二进制数字调制技术、卷积码编译码技术、高阶调制技术、CDMA技术、光纤传输技术、OFDM技术和Polar码编译码技术的仿真实验,帮助读者快速把握现代通信技术的特点,轻松理解5G关键技术,从而弄清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兴趣爱好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现代通信概述


1.1通信系统的概念


1.2通信的历史回顾


1.2.1远古通信系统


1.2.2近代通信系统


1.2.3现代通信系统


1.3现代通信的概念


1.4现代通信的特点


1.5仿真实验


1.5.1通信仿真概述


1.5.2基于频分复用的通信系统仿真


习题


第2章数字通信系统


2.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2模拟信号数字化


2.2.1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2.2.2差值编码调制技术


2.3信道编码技术


2.3.1重复码


2.3.2线性分组码


2.3.3卷积码


2.4数字基带信号及其传输


2.4.1数字基带信号


2.4.2数字基带信号传输


2.5数字调制与解调


2.5.1二进制数字调制


2.5.2数字信号的解调


2.5.3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2.6复接技术


2.6.1时分复用


2.6.2脉冲编码调制基群帧


2.6.3PDH复接


2.7仿真实验


2.7.1通信系统性能评价


2.7.2A律13折线的脉冲编码调制仿真


2.7.3基带传输系统仿真


2.7.4基于2ASK的通信系统仿真


2.7.5基于2FSK的通信系统仿真


2.7.6基于2PSK的通信系统仿真


2.7.7线性分组码的标准阵列译码


2.7.8卷积码和分组码的性能比较


习题


第3章微波通信系统


3.1微波通信的概述


3.1.1微波通信的概念


3.1.2微波通信系统基本构成


3.1.3微波通信的发展历史


3.1.4微波通信的特点


3.2微波通信中继方式


3.2.1微波通信线路构成


3.2.2中继方式


3.3微波天线


3.3.1天线的效率


3.3.2天线增益


3.4微波传输特性


3.4.1自由空间传播


3.4.2反射模型


3.4.3菲涅尔区概念


3.4.4大气折射


3.4.5大气的吸收和散射


3.5关键技术


3.5.1抗衰落技术


3.5.2高阶调制技术


3.6跳频技术


3.6.1跳频概念


3.6.2帧跳频和时隙跳频


3.7仿真实验


3.7.1基于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的通信系统仿真


3.7.2基于16 QAM的通信系统仿真


习题


第4章卫星通信系统


4.1卫星通信概述


4.1.1卫星通信概念


4.1.2卫星运行轨道


4.1.3静止卫星的观察参数


4.1.4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4.1.5卫星通信历史


4.1.6静止卫星通信特点


4.2卫星通信系统的结构


4.2.1通信卫星


4.2.2地球站


4.3卫星通信的工作频率


4.3.1大气吸收的影响


4.3.2噪声的影响


4.3.3常用工作频段


4.3.4中国的“鹊桥”中继卫星


4.4复用和多址


4.4.1多路复用


4.4.2卫星多址技术


4.5频分多址


4.5.1频分多址原理


4.5.2典型的频分多址系统


4.6时分多址


4.6.1时分多址原理


4.6.2时分多址典型的制式



4.6.3时分多址的帧结构


4.7码分多址


4.7.1码分复用原理


4.7.2码分多址原理


4.8仿真实验


4.8.1基于载波调制的通信系统仿真


4.8.2基于CDM的通信系统仿真


习题


第5章光纤通信系统


5.1光纤通信概述


5.1.1光纤通信的概念


5.1.2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5.1.3光纤通信历史


5.1.4光纤通信特点


5.2光纤及其导光


5.2.1光纤结构


5.2.2光纤结构参数


5.2.3光纤的导光原理


5.3光纤的衰减特性


5.3.1损耗的定义


5.3.2损耗系数


5.3.3损耗机理


5.3.4吸收损耗


5.3.5散射损耗


5.3.6光纤的损耗谱


5.4光纤色散特性


5.4.1色散的定义


5.4.2模间色散


5.4.3材料色散


5.4.4波导色散


5.4.5三种色散的比较


5.4.6光纤的带宽


5.4.7光纤的非线性特性


5.5半导体激光器和光发射机


5.5.1半导体激光原理


5.5.2LD的特性


5.5.3光调制技术


5.5.4光发射机


5.6光电探测技术


5.6.1光接收机


5.6.2光电二极管


5.6.3PIN光电二极管


5.6.4雪崩光电二极管


5.6.5光电检测器的特性


5.7掺铒光纤放大器


5.8光波分复用技术


5.9光纤相干通信技术


5.10仿真实验


5.10.1光纤内脉冲信号传输仿真


5.10.2光纤通信系统仿真


习题


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


6.1移动通信概述


6.1.1移动通信的概念


6.1.2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6.1.3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6.1.4移动通信的特点


6.2蜂窝技术


6.2.1蜂窝概念


6.2.2复用距离


6.2.3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6.2.4小区分裂


6.2.5信道配置


6.2.6信令



6.2.7移动性管理


6.2.8GSM系统的传输方式


6.3移动环境下的电磁信号传播


6.3.1地形


6.3.2传播环境


6.3.3电磁信号传播的效应


6.4Polar码


6.4.1Polar码概述


6.4.2信道极化


6.4.3Polar码编码


6.4.4Polar码的SC译码算法


6.5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6.5.1正交频分复用概念


6.5.2子载波的正交特性


6.5.3串行与并行


6.5.4调制与映射


6.5.5OFDM的FFT实现


6.5.6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6.6输入输出技术


6.6.1单输入单输出技术


6.6.2单输入多输出技术


6.6.3多输入单输出技术


6.6.4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6.7仿真实验


6.7.1多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仿真


6.7.2基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仿真


6.7.3基于Polar码的通信系统仿真


习题


第7章现代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7.1引言


7.2光通信


7.3卫星通信


7.4微波光子技术


7.5移动通信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丹平,重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卫星激光通信、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现代通信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阅专家、四川省科委评议专家、广西省科委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防重点装备基金、国防预研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发表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2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