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包邮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73.5 (7.5折) ?
1星价 ¥73.5
2星价¥73.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791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9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2717913 ; 978-7-5227-1791-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首先,科学勾勒了中国乡村产业政策演化脉络,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已具备的现实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横向对比分析了世界发达的农业国家。其次,综合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构建了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机理理论框架。后,从工业互联网、乡村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典型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关键参与主体角度,提出了乡村产业数字生态系统治理策略和促进乡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成长策略。研究成果是对乡村产业政策理论、数字化赋能理论和乡村产业融合理论的重要拓展,提出的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的前瞻性建议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主要内容 三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五 研究成果价值 第二章 数字化赋能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 节 乡村产业振兴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数字化赋能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数字化赋能与乡村产业振兴 第三章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框架与演化脉络 节 乡村产业振兴政策范畴 第二节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演进历程 第三节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变迁脉络 第四章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条件与困境 节 “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具备的现实条件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 第五章 国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节 美国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第二节 法国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第三节 日本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第四节 韩国乡村产业振兴经验 第五节 西班牙乡村产业村振兴经验 第六节 国外乡村产业振兴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模式 节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第七章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节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机理构建 第八章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与模式 节 案例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案例一:浙江德清县数字“鱼菜共生”模式 第三节 案例二:陕西眉县大气农场数字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模式 第四节 案例三:河南鹤壁市“数字农田”模式 第五节 案例四:四川大邑县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第六节 案例五:海尔工业互联网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第七节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第九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未来议题 节 文献选取与分析 第二节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与技术架构 第三节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化进程、驱动因素与趋势 第五节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机理 第六节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展望 第十章 乡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成长与产业融合发展未来议题 节 中小微企业及其成长的内涵与文献分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武,男,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校聘副教授。主持教育BU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国家自科基金等项目9项,省部级课题14项;在《管理评论》《科学学研究》《经济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乡村振兴。 李燕萍,女,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项目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