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1525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2715254 ; 978-7-5227-1525-4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语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归为背景,从国家形象建构的角度重新解读与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讨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特征与表现形态,从古典韵文学、雅乐文化、声乐美学、戏曲文学、表演体系、活态遗产等方面归纳阐释昆曲的多维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对学界旧有的昆曲观念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昆曲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作了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提出对昆曲文化身份的界定需要一种“大文化意识”“跨文体意识”与“大美学意识”。认为昆曲本质的文化身份,不只是一个狭义的“剧种”,而是凭藉雅文化的审美品质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杰出代表。此书旨在为昆曲正名,还昆曲以应有的文化身份与美学地位,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昆曲符号体系所隐喻、象征的国家文化形象的地位。
目录
作者简介
安裴智,1966年生,山西平遥人。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厅美育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深圳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戏曲学、昆曲学、红学,兼事文艺评论。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深圳市重点题材创作扶持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入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10 辑),论文集《守望与突进》《跨界审美与文化叩问》《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等共5 部。在《戏曲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华戏曲》《中国电视》《南方文坛》《深圳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评论90余篇。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银奖、铜奖,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山西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山西省电视艺术论文评奖一等奖,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等40多项。
-
经典常谈
¥6.2¥14.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4.0¥23.0 -
茶经(黑白版)
¥16.1¥4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0.4¥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19.9¥59.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1.5¥24.0 -
经典常谈
¥13.7¥39.8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6.4¥39.0 -
国学入门
¥15.4¥48.0 -
寻味中国
¥20.4¥3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老北京的风俗
¥22.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