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纪事篇

包邮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纪事篇

1星价 ¥115.4 (7.8折)
2星价¥115.4 定价¥1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2881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308228817 ; 978-7-308-22881-7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先秦儒学通志》的纪事部分,选取先秦儒学目前的重要、重大事件,详细论述其始末源流,勾勒了先秦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把先秦儒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阶段,前孔子时代。论述孔子之前与儒学发生、发源有关的重要事件,如周公制礼作乐、鲁国的礼乐传统、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等;以及儒家学者集中关注、频繁讨论的人物和事件,如尧舜禅让、武王伐纣等。第二阶段,孔子与儒学的产生。围绕孔子生平重要事迹展开论述,主要突出孔子传承和弘扬礼乐文明、开创儒学发展路径的历史功绩。第三阶段,孔子后学与儒学的传承发展,论述孔门后学包括孟子、荀子等先秦大儒在继承孔子思想,继续发展、创新和传播儒学方面的主要事迹,*后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终篇。本书文风朴实,内容详实,重事实考证,言必有据,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以及新出土的简帛文献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中国儒学通志》拟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纪年篇、纪事篇和学案篇。结合《20世纪儒学通志》,基本覆盖先秦至20世纪末的整个儒学历史,为中国儒学的演进、发展理清脉络。该书以历代大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传统文献为依托,从较高的高度俯瞰整个儒学发展脉络,体系完备,方法科学,可望著成新时期儒学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目录

上篇:前孔子时代 一、尧舜禅让 二、舜帝明德 三、泰伯三让天下 四、武王伐纣 五、箕子为武王陈洪范九畴 六、周初分封诸侯 七、周公制礼作乐 八、伯禽封鲁与鲁国礼乐传统 九、周王室的衰落与礼崩乐坏 十、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十一、铸刑鼎及其与礼乐的冲突 十二、子产相郑 十三、季札聘中原 十四、诸侯国权力下移与大夫秉政 十五、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兴起 十六、孔子先世自宋奔鲁 中篇:孔子与儒学的产生 十七、儒的产生 十八、孔子诞生及生辰问题 十九、孔子学而不厌 二十、孔子赴夏商周旧都访学 二十一、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十二、孔子创办私学 二十三、孔子五十知天命 二十四、孔子鲁国为政 二十五、孔子诛少正卯 二十六、孔子周游列国 二十七、孔子晚年为鲁国老 二十八、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 二十九、孔子作《春秋》 三十、孔子晚年学《易》 三十一、孔子去世与弟子庐墓 下篇:孔子后学与儒学的传承发展 三十二、六艺与经学的产生 三十三、孔子后裔传承家学 三十四、孔子被尊为圣人 三十五、有若与儒家学派的整合 三十六、儒家学派的分裂 三十七、颜回安贫乐道 三十八、子夏西河教授与儒学的北传 三十九、子夏传经 四十、曾子对孝道的弘扬 四十一、子思传承儒家之道 四十二、儒学在南方的传播 四十三、孟母教子与家教文化的展开 四十四、先秦儒家人性之辩 四十五、孟子游说诸侯宣扬仁政学说 四十六、孟子拒斥异端学说 四十七、稷下学宫与儒学的新发展 四十八、荀子游学及其对儒学的传播 四十九、荀子对战国学术的批评与总结 五十、荀子传习经书 五十一、李斯、韩非受学于荀子 五十二、庄子与儒家 五十三、博士制度的产生 五十四、秦始皇焚书坑儒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曹景年,男,1983年生,山东济宁人。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先秦儒学、经学史的研究,尤其在孟子、荀子思想的诠释方面有独到见解,有较为扎实的文献研究功底,擅长学术考证和学术史研究,主持山东省人文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在《宗教学研究》《周易研究》《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即将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