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8158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303281589 ; 978-7-303-28158-9
内容简介
古代的文人、画家常常对山林寄托以出离尘嚣缰锁、比邻烟霞仙圣的想象,但现实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历史。“以山为业”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业”。
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初的“无主”状态,即山场上的所有资源对所有人都开放,到山场被现代测量手段精细测量划界、人们以各种权利证明对山场中的特定资源和各种权利进行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界”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界”是山场确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区的人们在“以山为业”的实践中,逐渐创制并明确的一套有关山场的知识。
目录
目录:
引 言 1
私占与定界 19
依山而居 21
树封立界 26
山坟与坟山 37
寺观占山 46
结界与经界 67
作为山林寺院神圣空间的“界” 72
南宋经界与寺观山场的登记 87
积步与税亩:山业记录中的界址和面积 97
争山争界 117
南宋的山界争讼 121
鱼鳞图册中的山场信息 132
明清山场争讼及鱼鳞册籍的应用 148
未登记山场的界址争讼理处 183
界址的定名和演化 203
民国时期的地籍调查与山界争讼 233
民国地籍调查中的山场信息 237
土地陈报与山场争讼 250
政区之界与山产之界 264
结语:界与确权的历史 277
“洞天福地”的另一面:作为生计资源的山 279
在“公地悲剧”之外:从历史角度看山场确权的出现 294
赋役制度与山场确权 309
山场的“权利束”与权利的边界 325
后记:山里人的故事 34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正贞,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社会史、法律史,研究兴趣涉及基层社会、法律、习俗和民间信仰等。著有《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契约和权利》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29.9¥59.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0.5¥38.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6.2¥36.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3.4¥32.0 -
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件
¥21.3¥29.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2.6¥58.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8.0¥20.0 -
患者安全.法律政策和实务
¥26.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14.3¥34.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4¥30.0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7.3¥59.8 -
民法典
¥20.7¥4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9¥39.8 -
圆圈正义
¥26.3¥46.0 -
实证派犯罪学
¥9.8¥18.0 -
宪法哲学导论
¥12.8¥31.0 -
法治的细节
¥30.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