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的作文(中外名著中的精彩人物描写)2

中学生的作文(中外名著中的精彩人物描写)2

1星价 ¥19.8 (6.2折)
2星价¥19.8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2261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21222616 ; 978-7-5212-2261-6

本书特色

*文学经典阅读,于中学生而言,读什么、怎么读、读出什么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学习写作自然是“读出什么”中的应有之义——因不理解人情而不会写人、因不会用笔而写不出“活”人,造成当今中学生作文的群体性败笔。由学习写作这个“出口”倒推回去,经典之作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境、那些微妙之情,及其与我们眼下人生的种种契合,便决定了一个想写好作文的孩子要从中“读什么”。而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又由谁来为我们披沙拣金、拨云见日且指点迷津呢?这“怎么读”与“怎么写”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本书之中…… ——周京昱(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中学语文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读书有感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指导中学生写作文的书,书中充满了睿智的思索、新颖的观念、清新优美的语言。作者是一位受学生爱戴尊敬的大学教授,虽然参加过省级语文高考命题工作,但书中一点儿也没有应试的条条框框。作者积自己数十年教学生涯的体悟,遍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为中学生指出一条由阅读而写作的借鉴之路,为中学生学作文、学做人打下了一个好底子。 —— 董晓平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内容简介

《中学生的作文课——中外名著中的精彩人物描写2》包括人物借喻、人物出场、外貌描写、外形局部描写、表情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动作细节描写、性情描写等,对人物描写分析到了极致。古今浩瀚如海的文学作品,由谁来为我们披沙拣金、拨云见日且指点迷津呢?这“怎么读”“怎么写”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这本书中。

目录

人物内心描写 /// 305 131 互诉肺腑的心理 307 132 青少年的恋爱心理 309 133 男子的恋爱心理 311 134 农村少女的热恋心理 313 135 情人将去的痛苦心理 315 136 
热恋心理中的时间
感觉 317 137 初恋的崇高心态 319 138 
受过伤害者的恋爱
心理 321 139 热情少女的恋爱心理 323 140 女子的单恋心理 325 141 被抛弃的失恋之情 327 142 已逝爱情的凭吊 329 143 被遗弃女子的想象 331 144 读诗引发的激动心理 333 145 宗教的虔诚心理 335 146 自恋自得的心理 337 147 惬意的心理 339 148 无望的希冀心理 341 149 
青春期的躁动渴望
心理 343 150 对艺术的渴望心理 345 151 丈夫的欢愉心理 347 152 
理想照耀下的欢愉
心理 349 153 寻求刺激的愉悦心理 351 154 盲人的幻觉心理 353 155 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 355 156 强者的孤独心理 357 157 
旧知识分子的无聊
心理 359 158 青年人的迷惘心理 361 159 孤傲的狂乱心理 363 160 遭遇冷漠的孤独心理 365 161 丧妻的痛苦心理 367 162 
母亲送别儿子的痛苦
心理 369 163 
沉浸于内心世界的
心理 371 164 绝望后的痛苦心理 373 165 孩子的骚动心理 375 166 女孩子的失恋心理 377 167 办公室的恋爱心理 379 168 偷越国境的心理 381 169 孩子的怨愤心理 383 170 丧子的寂寞心理 385 171 直接抒发寂寞心理 387 172 
爱玩具以衬托寂寞
心理 389 173 富有诗意的寂寞心理 391 174 
带有恐惧感的懊悔
心理 393 175 
失去才可贵的懊悔
心理 395 176 惋惜而烦躁的心理 397 177 爱情的矛盾心理 399 178 爱国心理 401 179 破产后的心理 403 180 
与爱人别后重逢的
心理 405 181 爱人死亡后的心理 407 182 
解除心灵枷锁后的
心理 409 183 “局外人”的冷漠心理 412 184 不肯屈服的硬汉心理 414 185 等待戈多的荒诞心理 416 186 黑色幽默的心理 418 187 妇女渴望独立的心理 420 188 爱恨交织的心理 422 189 职业革命家的心理 424 190 信仰破灭后的心理 426 191 美好的梦境心理 429 192 美好的幻觉心理 431 193 难以抑制的欲望心理 433 194 麻木的心理 435 195 与社会隔绝的心理 437 196 因绝望而麻木的心理 439 人物语言描写 /// 441 197 自信骄傲的语言 443 198 狡猾虚伪的语言 445 199 撒泼无赖的语言 447 200 引用俗语的语言 449 201 个性刚强的语言 451 202 微妙的爱情嫉妒语言 453 203 八面玲珑的语言 455 204 恭敬势利的语言 457 205 绝望心理的独白 459 206 自我鼓舞的独白 461 207 自我审视的独白 463 208 理想主义的独白 465 209 旧社会书呆子的语言 467 210 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白 469 211 彻悟人生的语言 471 动作细节描写 /// 473 212 权谋表演的细节 475 213 痴情的动作细节 477 214 愚昧的细节 479 215 荒诞的细节 481 216 感物兴叹的细节 483 217 智慧的细节 485 218 爱恨交加的细节 487 219 “感觉派”的细节 489 220 精神苦斗的细节 492 221 野蛮残暴的细节 494 222 泯灭良知的细节 496 223 喜内隐悲的细节 498 224 老年人的细节 500 225 少年人的细节 503 226 开导的细节 505 227 极左行为的细节 507 228 地震的细节 509 229 女人的细节 511 230 玄妙的细节 513 231 世故的细节 516 232 读书的细节 518 233 故乡的细节 520 234 嘲弄性的细节 522 235 被绑架的细节 524 236 绑架获释后的细节 526 237 知青生活的细节 528 238 战火的细节 530 戏曲人物描写 /// 533 239 屈死的窦娥 535 240 机智的赵盼儿 537 241 霸道的鲁斋郎 539 242 智勇的关大王 541 243 昭君和番的思念 543 244 赵氏孤儿大报仇 545 245 张君瑞待月西厢 547 246 倩女离魂 549 247 包公三勘蝴蝶梦 551 248 墙头马上 553 249 林冲夜奔 555 250 杜丽娘伤春 557 251 李慧娘鬼魂报仇 559 252 鲁智深出家 561 253 
况钟平反“十五贯”
冤案 563 254 长生殿多情种 565 255 刚烈的李香君 567 256 隐士的感慨 569 257 白娘子水漫金山 571 258 思凡的尼姑 57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梁归智,古典文学家、著名红学家。师从章太炎弟子姚奠中教授。1995-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2006-2008年任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文化系教授。学术研究之余,也致力于经典的普及工作,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中讲述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广泛,著有《红楼梦探佚》等学术文化著作三十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