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8297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13082976 ; 978-7-5130-8297-6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本从法律意义上研究古代“名”思想的论著,讨论了“名”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名”与法的内在关系、“名”及其衍生概念的法律意义,以及诸子百家“名”思想中蕴含的法律意涵。“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范畴。本书认为,“名”是传统法哲学*核心的概念之一,甚至可称为“元概念”。“名”表达了法则、规范、标准、职位、法令等多重法律意义,甚至指代法律本身。
目录
总.序 I
序 XIII
绪.论 001
一、名之神圣性 002
二、名之起源与内涵 007
三、法与名的关联 021
(一)法与指称性的名 021
(二)法与指导性的名 034
四、框架与写作思路 046
**章. 古代典籍中的法与名 049
一、名之内涵、功用与各派言说 050
(一)名之内涵 050
(二)名之功用 053
(三)诸子百家论名之要旨 060
二、名 法 077
(一)名法并举 077
(二)名与法之区别 079
(三)名法作为治国策略 080
三、刑名 082
(一)刑名与法家学派 083
(二)侧重逻辑关系的形名 085
(三)侧重政治法律的刑名 086
(四)形名与刑名之异同 094
四、正名 096
(一)正名的由来与发展 096
(二)正名之内涵 103
(三)正名之目的与价值 107
五、名分 110
(一)名与分 110
(二)名分之含义 113
(三)名分的功能与作用 114
(四)日本“大义名分”思想 ——兼及“名”的世界影响 118
六、名教 123
(一)名教的起源与内容 124
(二)名教的社会功能与实施方式 128
第二章.古代法典中的法与名 135
一、名例律与法典 137
(一)《曹魏律》刑名篇 139
(二)《唐律疏议》名例篇 139
(三)《宋刑统》名例篇 144
(四)《大明律》名例篇 146
(五)《大清律例》名例律 148
二、名分:律法之基石 148
(一)名分秩序与代表性礼法 149
(二)法典中的“名分”用语 160
三、干名犯义 163
(一)秦律相关规定 165
(二)汉律相关规定 165
(三)《唐律疏议》相关规定 165
(四)元代“干名犯义”条 167
(五)《大明律》“干名犯义”条 168
(六)《大清律例》相关规定 169
(七)干名犯义的近代争论与废除 171
四、与姓名相关的律法 173
(一)姓名 173
(二)名 籍 179
(三)名 田 187
(四)除 名 192
五、家法族规与名分 197
(一)家法族规中的名分思想 197
(二)各地家法族规中“名分”实例 198
第三章.古代案例中的法与名 207
一、名与政治事件 208
(一)《资治通鉴》抨击“三家分晋”乱名 208
(二)卫出公父子争国 211
(三)宋代濮议之争 213
(四)明朝“大礼议”之争 217
二、名与刑事案件 220
(一)汉代“春秋决狱” 222
(二)服制案件 224
(三)除名 229
三、名与民事案件 233
(一)《名公书判清明集》有关“冒名”的案件 234
(二)《名公书判清明集》与名分思想 239
(三)其他民事案件与名分思想 249
第四章.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法与名 257
一、名之神奇:志怪小说中的姓名法术 258
(一)《封神演义》姓名法术 259
(二)《西游记》姓名法术 260
(三)蛇妖“叫名伤人”传说 261
(四)《搜神后记》姓名摄魂术 262
二、辩名释名以正风俗 263
(一)《尔雅》:词典之宗与正名之书 264
(二)《风俗通义》:“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268
(三)《释名》:“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 273
三、古典文学作品中涉名的罪行 276
(一)干名犯义 276
(二)除 名 282
(三)冒名顶替 283
四、名之法意语汇的文学呈现 291
(一)名
(二)刑
(三)名
(四)名
(五)名
法 291
名 296
教 305
分 313
籍 325
余论:名之正负影响与批判性继承 327
参考文献 333
后 记 335
序 XIII
绪.论 001
一、名之神圣性 002
二、名之起源与内涵 007
三、法与名的关联 021
(一)法与指称性的名 021
(二)法与指导性的名 034
四、框架与写作思路 046
**章. 古代典籍中的法与名 049
一、名之内涵、功用与各派言说 050
(一)名之内涵 050
(二)名之功用 053
(三)诸子百家论名之要旨 060
二、名 法 077
(一)名法并举 077
(二)名与法之区别 079
(三)名法作为治国策略 080
三、刑名 082
(一)刑名与法家学派 083
(二)侧重逻辑关系的形名 085
(三)侧重政治法律的刑名 086
(四)形名与刑名之异同 094
四、正名 096
(一)正名的由来与发展 096
(二)正名之内涵 103
(三)正名之目的与价值 107
五、名分 110
(一)名与分 110
(二)名分之含义 113
(三)名分的功能与作用 114
(四)日本“大义名分”思想 ——兼及“名”的世界影响 118
六、名教 123
(一)名教的起源与内容 124
(二)名教的社会功能与实施方式 128
第二章.古代法典中的法与名 135
一、名例律与法典 137
(一)《曹魏律》刑名篇 139
(二)《唐律疏议》名例篇 139
(三)《宋刑统》名例篇 144
(四)《大明律》名例篇 146
(五)《大清律例》名例律 148
二、名分:律法之基石 148
(一)名分秩序与代表性礼法 149
(二)法典中的“名分”用语 160
三、干名犯义 163
(一)秦律相关规定 165
(二)汉律相关规定 165
(三)《唐律疏议》相关规定 165
(四)元代“干名犯义”条 167
(五)《大明律》“干名犯义”条 168
(六)《大清律例》相关规定 169
(七)干名犯义的近代争论与废除 171
四、与姓名相关的律法 173
(一)姓名 173
(二)名 籍 179
(三)名 田 187
(四)除 名 192
五、家法族规与名分 197
(一)家法族规中的名分思想 197
(二)各地家法族规中“名分”实例 198
第三章.古代案例中的法与名 207
一、名与政治事件 208
(一)《资治通鉴》抨击“三家分晋”乱名 208
(二)卫出公父子争国 211
(三)宋代濮议之争 213
(四)明朝“大礼议”之争 217
二、名与刑事案件 220
(一)汉代“春秋决狱” 222
(二)服制案件 224
(三)除名 229
三、名与民事案件 233
(一)《名公书判清明集》有关“冒名”的案件 234
(二)《名公书判清明集》与名分思想 239
(三)其他民事案件与名分思想 249
第四章.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法与名 257
一、名之神奇:志怪小说中的姓名法术 258
(一)《封神演义》姓名法术 259
(二)《西游记》姓名法术 260
(三)蛇妖“叫名伤人”传说 261
(四)《搜神后记》姓名摄魂术 262
二、辩名释名以正风俗 263
(一)《尔雅》:词典之宗与正名之书 264
(二)《风俗通义》:“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268
(三)《释名》:“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 273
三、古典文学作品中涉名的罪行 276
(一)干名犯义 276
(二)除 名 282
(三)冒名顶替 283
四、名之法意语汇的文学呈现 291
(一)名
(二)刑
(三)名
(四)名
(五)名
法 291
名 296
教 305
分 313
籍 325
余论:名之正负影响与批判性继承 327
参考文献 333
后 记 33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海松,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岳麓法学评论》集刊主编,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理论法学、思想史。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治理思想和法律思想,尤其是传统文化有关“名”的思想研究。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8.6¥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0.9¥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7¥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注释本(第四版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全新修订)
¥34.3¥68.0 -
民法典
¥20.7¥4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8.3¥27.0 -
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15.0¥39.0 -
师范生教育政策与法规
¥15.7¥45.0 -
法律的悖论
¥30.9¥49.8 -
要件审判九步法
¥31.6¥45.0 -
从司法为民到大众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增订本)
¥37.0¥8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8.6¥28.0 -
人人都该懂的法庭科学
¥24.6¥5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含司法解释 2025年版
¥19.1¥42.0 -
人民法院案例选 2024年 第4辑 总第194辑
¥33.3¥66.0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 社会与女性
¥54.7¥79.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2.4¥49.8 -
正义的回响
¥33.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8.6¥28.0 -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28辑(2021.4)
¥55.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