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78011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84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19780111 ; 978-7-5197-8011-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庆贺张智辉教授70华诞的纪念性文集,内容包括刑法总论的探讨和刑法分论的研究,书中收录的论文都经过张智辉教授的反复指导,包括列明逻辑框架、指明写作方向、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发现创新点等,主要围绕三个领域进行探讨的:刑法总则相关问题、刑法分则相关问题和刑事诉讼法学相关问题。其中,探讨刑法总则相关问题的文章有十五篇,探讨刑法分则相关问题的文章有十九篇,探讨刑事诉讼法学相关问题的文章有七篇。

目录

**编 智索法义 辉映学林
张智辉教授的学术与人生 蒋海松 贺晨霞
 上部 人生履痕:理论实务融通 多元人生风景
  一、书剑人生 上下求索
  二、耕耘不辍 著作等身
  三、驰誉学林 惠泽桃李
 下部 学术思想:追寻刑法理性 建构学术体系
  一、刑法学领域:践行刑事一体化 追寻刑法理性
  二、国际刑法领域: 构建独立的国际刑法学 开展国际刑事合作
  三、刑事司法领域:沟通理论与实践 贯彻司法理性原则
  四、检察理论领域:以检察权为主线 科学构建检察学
  五、司法改革领域: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六、犯罪学领域:探寻犯罪根源 综合预防犯罪
第二编 育贤筑梁 深恩永志
刑法中主、客观解释之争及其走向 黄 硕
  一、刑法解释中主、客观解释立场的产生及认识
  二、刑法解释中主、客观解释之对立
  三、促进刑法解释立场演进的动因
  四、刑法解释中主、客观解释的中国走向
  五、结语
实质法治观与刑法实质解释论 吴林生
  一、实质法治观之考察
  二、刑事实质法治观之厘清
  三、对刑法形式解释论的异议
  四、刑法实质解释论的基本主张
论刑法阶层解释体系的构建与证成
 ——以《刑法》第275条的“毁坏”为标本 邓剑星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有学说之洞见与不足
  三、刑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与局限
  四、解释方法的阶层体系构建
  五、结语
部门法交叉视域下行政犯的认定 娄文静
  一、行政犯的概念
  二、行政犯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行政犯认定的理性思考
论介入因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刘文锦
  一、对定罪的影响
  二、对量刑的影响
论被害人过错的刑法化 罗 琴
  一、被害人过错刑法化的必要性
  二、被害人过错刑法化的路径
被害人过错在激情犯罪中的定位 洪 流
  一、加害—被害互动关系在激情犯罪中的体现
  二、加害—被害互动关系视角下的被害人过错
  三、被害人过错在激情犯罪中的功能再定位
特异体质被害人死亡案件的刑事责任认定 贺俊峰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二、特异体质是否影响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特异体质是否影响行为人的罪过
  四、特异体质被害人死亡案件该如何定性
  五、特异体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论犯罪集团的犯罪故意 欧阳名轩
  一、犯罪集团犯罪故意认定标准之述评
  二、犯罪集团犯罪故意之解析
  三、犯罪集团犯罪故意的具体判定
教唆犯性质之法教义学阐释 迟莉佳
  一、教唆犯性质的理论之争
  二、厘清教唆犯性质的分析工具
  三、单一制下教唆犯性质再论证
  四、小结
我国古代防卫制度:追溯、解构与启示 曾 昌
  一、我国古代防卫之前身——复仇制度
  二、我国古代防卫之伊始——唐律
  三、我国古代防卫制度的启示
论累犯制度的依据 单 飞
  一、累犯制度存在的事实根据
  二、累犯制度存在的理论根据
  三、累犯从重处罚的理论依据
  四、结语
个体社会资本对量刑影响
 ——以我国对毒品犯罪的量刑为例 田健夫
  一、社会资本与量刑公正
  二、模型与变量设置
  三、本地社会资本有期徒刑量刑模型分析
  四、本地社会资本重刑量刑模型分析
  五、分析与结论
剥夺政治权利的资格刑内涵及立法修改构想 武小凤
  一、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政治惩罚属性
  二、对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系列问题的评析
  三、关于取消剥夺政治权利刑罚而建立资格刑体系的立法建议
论特别没收的本质属性 胡成胜
  一、引言
  二、刑事实体处分或者其他处分之辨
  三、刑罚、保安处分抑或非刑罚处罚之别
  四、独立刑事实体处分之定性
《反有组织犯罪法》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认定 安宏泽
  一、优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认定体系
  二、完善刑事政策的贯彻与贯通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认定的改进措施
跨境恐怖活动犯罪早期介入的证成根据 陈正湘
  一、跨境恐怖活动犯罪的现实威胁与刑法规制实践
  二、跨境恐怖活动犯罪早期介入的国际法背书
  三、跨境恐怖活动犯罪早期介入的理论支撑
  四、结语
3D打印枪支的风险与规制 刘美智子
  一、问题的提出
  二、3D打印枪支的界定
  三、我国3D打印枪支管理的现状
  四、3D打印枪支规制路径之展望
论转化型故意杀人罪条款的性质 刘 杰
  一、关于转化型故意杀人罪条款性质的理论纷争
  二、转化型故意杀人罪条款的概念厘清
  三、转化型故意杀人罪条款性质的再认识
抢劫罪的死刑限制与废止研究 屈 钰
  一、我国抢劫罪死刑废止的选择
  二、严格限制抢劫罪死刑适用的现实依据
  三、抢劫罪死刑限制适用的理念及原则
  四、抢劫罪死刑适用标准的确定
  五、从犯罪情节方面限制抢劫罪的死刑适用
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之考证 陈伟强
  一、公共场所是扒窃唯一犯罪场所之观点考问
  二、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与文义解释结论相契合
  三、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与目的解释结论相符合
  四、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与体系解释结论相吻合
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类型化研究 陈历文
  一、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类型
  二、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消极侧面
  三、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积极侧面
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之选择 熊春辉
  一、虚拟财产产生的背景
  二、虚拟财产概念的理论分析
  三、刑法保护虚拟财产的必要性
  四、侵犯虚拟财产行为构罪合理性分析
  五、以侵犯财产罪论处的合理性分析
  六、结语
论虚假破产罪 李佳佳
  一、虚假破产罪概述
  二、虚假破产罪与破产程序
  三、虚假破产罪的识别与防范
  四、结语
合同诈骗罪的实质特征及适用 曹 元
  一、合同诈骗行为具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特征
  二、合同诈骗罪具有侧重于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特征
  三、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补充考察被害者的身份
  四、结论
宋某庆等人非法经营案评析 石精华
  一、案件基本情况
  二、非法经营罪的法理分析
  三、宋某庆等人非法经营罪的认定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刑法介入问题研究 贺晨霞
  一、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及潜存的刑事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刑法介入的现实困境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刑法介入的构想
  四、结语
论网络失范言论的刑法规制 姜 娇
  一、网络失范言论的刑法语境
  二、网络失范言论刑法规制之问题
  三、网络失范言论规制之立法建言
  四、网络失范言论规制之司法应对
P2P网络服务知识产权中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王 锐
  一、P2P网络服务用户的刑事责任分析
  二、P2P网络服务商的刑事责任分析
高空抛物入刑的正当性、合理性及其罪名分析 黄佳蓉
  一、高空抛物入刑的正当性
  二、高空抛物入刑规定的合理性
  三、高空抛物入刑规定的罪名分析
论高空抛物罪中“情节严重”的理解与适用 郑泽星
  一、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情节”的教义阐释与“情节严重”的解释路径
  三、高空抛物罪的法益归属与情节严重的边界
  四、高空抛物行为规制的周延路径
  五、结语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研究 姚卓儒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情节问题
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郭竹梅
  一、立法及司法解释沿革
  二、现阶段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标准
  三、“从事公务”之管见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问题法理辨析 吴沛山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问题的学说——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自首的成立——能与不能之辨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自首的适用——应与不应之析
  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的司法认定——适与不适之分
论认罪答辩的审判规避效果 迟大奎
  一、认罪答辩在刑事诉讼中的规范化
  二、实现认罪答辩审判规避效果的路径
  三、殊途同归:规避审判的结果主义进路
  四、结论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控辩平衡问题研究 曾 亚
  一、实践问题:“闭门造车”式协商
  二、原因剖析:控辩关系为何失衡
  三、商谈论:控辩平衡的标准衡量
认罪认罚从宽实践中的反向歧视及其应对
 ——基于对功利主义的反思 黄含未
  一、问题:三个认罪认罚案件引发的思考
  二、具象:认罪认罚从宽实践中反向歧视的含义及表现
  三、反思:功利主义制度安排下的实践背离
  四、认罪认罚从宽实践中反向歧视的源头防范
  五、审判中对认罪认罚从宽实践反向歧视的矫正方案
  六、结语
相对不起诉适用的瓶颈及其解决 梁利波
  一、相对不起诉概说
  二、相对不起诉的正当性
  三、相对不起诉面临的困境
  四、目前相对不起诉的困境及原因
  五、相对不起诉的制度优势
  六、相对不起诉的探讨与实践
公安机关变更逮捕决定案件的法律监督 黄海波
  一、公安机关变更逮捕决定案件的法律监督的必要性
  二、公安机关变更逮捕决定案件的法律监督的设计
  三、公安机关变更逮捕决定案件的法律监督的完善
论检察官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 王雄飞
  一、我国检察官应当承担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
  二、我国检察官承担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之证明责任的履行程序
  三、我国检察官承担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之证明责任的证明标准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阶段前置告知程序探析
 ——以行政机关不作为为视角 廖哲毅
  一、问题的引出
  二、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确定行政机关不作为的现实困境
  三、行政公益诉讼诉前阶段前置告知程序构造
  四、行政公益诉讼诉前阶段前置告知程序的设定意义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