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527062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305270628 ; 978-7-305-27062-8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巴迪欧受邀在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杂志《戏剧艺术》上不定期发表文章,因而得以以观众和作家的身份,长时段地书写戏剧的奇特之处与他对戏剧的深刻见解,并记录同时代导演、演员、布景师及作家所做的思考。这本《戏剧狂想曲》收录的正是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戏剧的精彩片段。 冷战背景下民众遭遇了普遍的精神危机,诸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巴迪欧看来,戏剧恰恰是一种见证时代、要求我们思考自身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进而给我们指明未来道路的重要方式。从80年代开始,古典主义的精英式戏剧已不再适用,所以巴迪欧倡导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他要求全民定期观看戏剧,但决不是那种轻松而浅显的小写的戏剧,而是精神高度集中,清醒地见证历史、传播思想,以此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揭露无知的丑陋面貌,使自己遭受真理之酷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代有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思想絮语,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并试图追问和回答以下问题:我们是否切实取得了真正属于戏剧方面的收获?戏剧艺术肉眼可见的改变,看起来完美无比,莫非只是我们用来躲避迷惘的手段而已?在华丽舞台以及过分讲究的装饰背景下隐藏的,是不是对迷惘本身的一种肯定?无论怎样,这些都是一部新的《狂想曲》应当试图去回答的问题。
目录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 ),当代法国哲学家,曾任巴黎高师哲学教授,是当代世界与齐泽克、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曾师从阿尔都塞,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以《存在与事件》一书开创了“事件哲学”。他的代表作还包括《主体理论》《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10.5¥28.0 -
天才和天才之间
¥31.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