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108279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87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211082797 ; 978-7-211-08279-7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大区闽南方言,对台湾及海外闽南方言产生与发展及与福建闽南方言的渊源和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包括:关于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闽方言和闽文化的个性和共性;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的个性特征;本书所述的“闽南方言”及本书的内容与方法;闽语的特点和研究闽语发展史的特殊性;福建的经略和闽南方言的形成;福建社会的变化与闽南方言的流播和发展等。
目录
绪论
一、关于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
二、闽方言和闽文化的个性和共性
三、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的个性特征
四、本书所述的“闽南方言”及本书的内容与方法
**章 闽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节 闽语的特点和研究闽语发展史的特殊性
一、闽语的特点及研究闽语史的相关注意项
二、研究闽语发展史的特殊性和学术界一般的做法
第二节 福建的经略和闽南方言的形成
一、先秦两汉福建的经略与闽语中的古楚语、吴语和百越语底层
二、三国吴至两晋南朝:早期闽语的形成及分布
三、唐五代:闽南方言的早期发展与闽语内部的分化
第三节 福建社会的变化与闽南方言的流播和发展
一、宋元时期闽南地区的深入开发与本土闽南方言向内陆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闽南方言向粤东、雷琼等地的流播及发展
三、明清时期闽南方言向台湾等地的流播及发展
第二章 闽南方言的共同特点和内部差异
**节 闽南方言的共同特点
一、闽南方言语音的共同特点
二、闽南方言词汇的共同特点
三、闽南方言语法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闽南方言各片的不同特点
一、厦、漳、泉方言片
二、莆仙方言片
三、潮汕方言片
四、雷州方言片
五、海南方言片
六、闽北、浙南的闽南方言和江西、四川的闽南方言岛
七、台湾闽南方言
八、海外闽南方言
第三章 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节 海洋文化下的闽南方言与文化
一、闽南的海洋文化的形成
二、从方言的传播和借词看闽南的海洋文化
三、从中西文化的沟通和思想的解放看闽南海洋文化的深远意义
第二节 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变异和整合
一、闽南方言的变异和整合
二、闽南文化的多元复合与开拓回归
第三节 方言词语反映的闽南文化意识
第四节 闽南文化特征所决定的闽南方言的文化类型
第四章 闽南方言的读书音与读书传统
**节 文白异读的“名词史”
第二节 文白异读的现代诠释——历史层次理论
第三节 闽南方言的读书音与读书传统
第五章 闽南地方文艺与方言艺术
**节 语言和方言的艺术提炼
第二节 闽南方言地区的方言文艺及其特点
第三节 闽台戏曲文化交流的结晶——歌仔戏
第四节 闽南歌谣对闽南口语的加工
第五节 闽南戏曲对方言的提炼
第六章 闽南方言的科学研究
**节 闽南方言研究概况
一、传统的韵书编纂和语源考释
二、传教士的闽南方言研究
三、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闽南话研究
四、现代的闽南方言研究
第二节 地方韵书的优良传统:从《汇音妙悟》到《十五音》
一、闽南方言的韵书
二、韵书的比较
三、闽南方言韵书的价值
第三节 闽南方言的文字化尝试
一、利用现成的汉字
二、黄谦的“三推成字法”
三、罗马字拼音方案
四、卢戆章的“切音新字”
五、《台日大辞典》的假名标音
六、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改造的《闽南方言拼音方案》
七、台湾闽南话罗马字拼音方案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如龙,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姚荣松,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寻味中国
¥22.0¥3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7.0¥23.0 -
茶经(黑白版)
¥10.3¥48.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22.6¥39.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门外文谈
¥16.1¥3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6.5¥22.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18.7¥39.8 -
经典常谈
¥6.2¥14.8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7¥39.8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7.5¥18.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中国古代官制
¥11.3¥25.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东瀛印象记
¥20.1¥35.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3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