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8894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01页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112288946 ; 978-7-112-28894-6

本书特色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的文化比较,既不是一般性的笼而统之的“文化”比较,也不是就“工程文化”而论工程文化,而是重在衡量蕴寓其中的水文化(水利文化)的内涵、品位、价值及其张力。本书所展开的“文化比较”,总的来看有两个视域,一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视域”,即水文化传播视域,主要着眼于其比较的高度、广度;另一是“人水关系和谐发展视域”,即水文化理论视域,主要着眼于其比较的深度、厚度。 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比较与人类文明互鉴、中国大型调水工程的兴建及其历史贡献、中华水文化及其精髓的形成与发展、国外大型调水工程的功能类型、全球水问题与国际水事会议(论坛)主旨、国际水文化研究进展及核心话语传播、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分类评估指标体系、中外大型调水工程的多维价值与文化建构、中外大型调水工程的文化建构典型案例、中外大型调水工程建设的共性分享和个性互鉴、中外大型调水工程争议问题的文化分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大成智慧”、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文化核心与文化传播等内容。

内容简介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取舍。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比较;更好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扬己之长为他人贡献智慧、提供经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比较研究》的编写,源于对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理念的深刻思考,源于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切。本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在大型调水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困难挑战,不仅揭示了大型调水工程背后的文化意义、技术价值以及对全球水资源领域的深远影响,更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认识的窗口。我们不能脱离水利实践片面地建设水文化,应避免就工程建工程、忽视水文化发展的倾向。要在水利发展中实现水文化进步,满足当代水利人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展现我国水利建设的文化内涵,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水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水利建设的需要。因此,本书的意义将远超技术与工程,而更加涵盖了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全局视角。不仅为推动不同调水工程文化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调水工程文化方案。

目录

**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比较与人类文明互鉴
第二章 中国大型调水工程的兴建及其历史贡献
第三章 中华水文化及其精髓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国外大型调水工程的功能类型
第五章 全球水问题与国际水事会议(论坛)主旨
第六章 国际水文化研究进展及核心话语传播
第七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分类评估指标体系(上)
第八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文化分类评估指标体系(下)
第九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的多维价值与文化建构
第十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的文化建构典型案例
第十一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建设的共性分享和个性互鉴
第十二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争议问题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中外大型调水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反思
第十四章 科学回应大型调水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社会关切(上)
第十五章 科学回应大型调水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社会关切(下)
第十六章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大成智慧”
第十七章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文化的核心与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涵钰,女,博士,讲师。曾就职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GHD国际咨询集团,先后任集团副董事长助理、中国区总裁助理、设计主管等职务,在公司治理及项目管理领域工作近十年。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从事区域产业发展、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目前,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社规划、省教育厅重点等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本,发表多篇CSSCI/核心/EI等学术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