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248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522724874 ; 978-7-5227-2487-4
内容简介
本书整体梳理了1978-2018年宁夏文学与批评的历史演变。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理由与意义,介绍新时期40年来宁夏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对选题的对象与范围做出学理性的界定。**章“宁夏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了40年来宁夏文学(以小说为中心)与宁夏文学批评的基本风貌。第二章“宁夏文学批评的话语形态”主要考察了宁夏文学本土批评话语的四种形态,分别是批评话语的论争、批评话语的主体性、批评话语的文学史表述以及批评话语的“圈子化”现象。第三章“宁夏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主要是探析宁夏文学批评中批评主体存在的三种文化心态:乡土痴恋式、文化现代性、学院派审美。第四章“宁夏文学批评的典型现象”主要就宁夏文学批评中出现的“宁夏青年作家群”、“西海固文学”、小说《清水里的刀子》三个典型现象进行学理层面的分析。第五章“宁夏作家的批评研究”选取了张贤亮、“宁夏三棵树”、“宁夏新三棵树”的批评进等
目录
**章宁夏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
**节批评视野中的宁夏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例
第二节宁夏文学批评的历时性考察
第二章宁夏文学批评的话语形态
**节歌颂与暴露:批评话语的论争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话语
第三节批评话语中的文学史表述分析
第四节批评话语的"圈子化"现象
第三章宁夏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节乡土痴恋的批评文化心态
第二节文化现代性的批评文化心态
第三节学院派审美的批评文化心态
第四章宁夏文学批评的典型现象
**节"宁夏青年作家群":90年代以来宁夏文学的主体建构
……
作者简介
许峰,2019年毕业于宁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宁夏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与宁夏教育厅重点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2部,在《小说评论》《文艺报》《宁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获宁夏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九届宁夏文学艺术奖二等奖。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