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29387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313293879 ; 978-7-313-29387-9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学中的法律”这一交叉学科研究路径切入,围绕《红楼梦》中贾府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展开研究,旨在从清代士人的具象生活中探明其礼法观念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形成和演变。全书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家庭关系和故事情节为中心,阐释了传统家庭性别与等级观念及其建立的基础,探讨了清代社会士人的理学观念遭遇的冲击及其异化后果,分析了清代社会士人的多重价值取向及其对儒法思想的调和,以及君权日益集中和以抄家为标志的家族衰败对清代士大夫人格、心态与礼法观念造成的多重影响。本书综合运用交叉学科多种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了“命题式”研究,研究范围涵盖叙事与非叙事作品,研究内容侧重对我国传统法律观念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挖掘。
目录
**章绪论
**节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第三节理论意义与研究目的
第二章传统家族差等关系中的性别与身份
**节《诗》《礼》与男女姻缘中的性别观念
第二节贵族家庭中的等级观念及其流变
第三章礼法系统伦序倒错后的乱象及规制
**节明清社会性别界限的模糊
第二节世族家庭尊卑等级的错乱
第三节真俗世界内外空间的失序
第四章家国治理权力格局中的规则与人情
**节贾探春的法家人格与士大夫的行政理念
第二节大观园的空间意象与贾探春的儒家思想
第三节士人义利观的演变与儒法价值观的调和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超,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绍兴文理学院讲师。长期从事法律与文学、法律文化、性别文化研究。在《红楼梦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地方项目3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随园食单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 -
到山中去
¥10.5¥30.0